简单的复杂:青花“长寿绵绵”马蹄杯

我实在是个糟糕的商人。

观味的品牌已经第四年了,却一直似有若无,半死不活。

这其实是我在茶杯上的一个探索,什么样的茶杯是好茶杯?我能在这个小小的茶杯上实现哪些可能?

单从商业上看,并不能说是糟糕的设想,“观味杯”未来也许可以能为好茶杯的代名词(关于什么是好茶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我写的《制瓷笔记》)。


简单的复杂:青花“长寿绵绵”马蹄杯


但这个设想虽未中断,也没有很系统的持续推进:研究与尝试从未停止,传播与销售却从未同步跟进。

这当然是我的精力太分散所致:观味定名启动之时,刚好开始第一本书《制瓷笔记》的写作,紧接着是《捡来的瓷器史》,再来是《纹饰之美-中国纹样的秘密》,三年三本书,写作艰辛,出版倒是顺风顺水,反响大大超出想象。写作之外,在陶瓷的烧造上,我又一时迷于釉色的探索,一时醉心文房的造做,唯独没有分配精力给运营管理。

好在我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去年重新搭建团队,商业的部分有得力的合伙人,我于是可能更专注于研究和生产。而商业上也可以重新起步。

2020年,一个全新的开始。

不想却是当头一棒。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不必说,停工停产。

不过景德镇管控及时,很快就清零,3月初回来时,人们已不再时时处处如临大敌,口罩虽然还戴着,眼神却多是轻松的笑意。

恢复元气尚需时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灾大难更是如此。好在陆续开工生产,看得到希望。

新年后第一款观味杯是年前已经计划好的,春节前就已经开始做坯。

杯形是马蹄杯。

“马蹄杯因为器形如马蹄而得名,是经典的器形之一,也不限于一个特定的形制,高矮胖瘦,有诸多的变化,成为了一个体系。”(引自《制瓷笔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马蹄中也能见春天。常见的马蹄高度上可以分三个等级,我决定用中间的杯形,不高不矮,浅草能没。这是个上宽下窄的梯形,像是倒置的马蹄。

杯形要做得硬朗,“得得”有声,让人联想到宝马神骏,英姿飒爽。不过刚硬容易,却容易流于逞强好胜。要刚中带柔才好。

于是口沿处轻轻往外一撇,干净利落,又化去了直来直去的硬挺。好像我们在武侠片或科幻剧里看到的场景,有人从高处落下,坠地瞬间,高手一个平推,霎时化去了猛降的力道。外撇又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使用时更能贴唇,方便饮茶。

定了杯形,要做什么装饰?

去年出版《纹饰之美》时,其实就在计划将书中提到的装饰一一重新用在产品上。年底和大家商量的时候,脑子里忽略冒出来《文字迷宫》这一篇。


简单的复杂:青花“长寿绵绵”马蹄杯


所谓《文字迷宫》其实,就是“寿”字纹。中国人一般都很熟悉,但西方人肯定不知道意思,欧文琼斯见到时,很认真的猜测是“迷宫”纹样,倒真的是很像。

不过迷宫也确实可以看成是文字的一个隐喻。所以文字迷宫本身就有了双重的意义。


简单的复杂:青花“长寿绵绵”马蹄杯


但其实还不止,因为对中国人来说,我所说的有趣的双重意义根本无足轻重,它只是直接的表达了“长寿”的吉祥寓意--文化,常常就是把简单的东西搞复杂。

不过较起真来也并不简单: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把寿字变成这种圆形的图案,“这种图案”到底有几种,如果有很多种,哪种才是最早出现的哪种又是最标准的?追问下去没完没了:文化就是这么复杂。

不管这些了,按最简单的做。简单到一正一反两个团寿,没有其他。这会有些单调,于是在口沿内加一圈回纹。这种纹样看似简单,又常常只是作为“边角”的辅助纹样,容易让人忽视。但其实来头不小。


简单的复杂:青花“长寿绵绵”马蹄杯


回纹是最古老的纹样之一,远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后来在青铜器上大放光彩。不过后来装饰手法渐丰,这种“简单”纹样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但仍然受到欢迎,随处可见。

之所以广受欢迎,在其纹样回环往复,看上去连绵不断,自然引申出吉祥的寓意:比如和寿字纹配在一起,就理所当然地解读成长寿绵绵。

这无始无终的一圈,又恰好和圆形的寿字纹构成巧妙的呼应。


简单的复杂:青花“长寿绵绵”马蹄杯


而视觉上的妙处还不止于此。马蹄的杯形硬朗,团寿纹样则显得温柔,一刚一柔,构成另一种呼应。

原本简单的装饰,这样看来,好像还挺复杂。

像所有文化所表现的那样。


简单的复杂:青花“长寿绵绵”马蹄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