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病疫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疫病流行。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8年)秋,疫病盛行,死人很多。

明萬曆五年(1577年),時疫大發,死人很多。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疫病流行。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秋冬,疫病流行。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疫病流行。

清雍正六年(1728年)春夏,疫病流行。

清乾隆元年(1736年),自秋冬至次年春,小兒患痘疹的很多。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夏,疫病流行。

民國元年(1912年)夏,縣城發生霍亂,傳染很快。大街右側郭姓一家5兒,一日

中死4個,城內呂姓一家3兒,一日中死2個。

1967年春,流行乙型腦炎,遍及全縣。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風雷雪雹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冬,大雪,長期低溫。

明隆慶元年(1567年)二月,大雨、雹。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月,大雪,東方天裂數丈,光白如電。

清康熙五年(166年)十二月,大雪,至次年正月,道路不通。

清同治元年(1862年),大雪,凍折林木及凍死鳥雀很多。

清同治十年(1871年),大雪,凍折林木及凍死鳥雀無數。

1950年3月19日,大晴高溫,人穿單衣。當晚大風雪,樹木凍折,越冬作物大都凍

死。

1956年7月上旬,暴雨,雷擊社門前興國一中禮堂(兼做膳廳)。死1人,傷20

多人。

1957年夏,雷擊方太圩口曬穀場,死3人。

1960年3月下句,下雪結冰,全縣爛谷種近百萬斤。

1964年7月1日15時,狂風大作,風力9級,歷時30分鐘,長信、鼎龍、東村公社

91個大隊受災。

1966年4月3日15時,大冰雹。永豐、埠頭、江背等公社受災嚴重,受災大隊30個,計1300多戶。死11人,傷34人,打壞房屋3300多間,損壞秧田600多畝,尤以永豐公社為最嚴重。

1969年12月中旬,連續10天降雪,氣候寒冷,很多樹木被凍折,山區交通阻塞。

1973年4月11日7時,縣城風力達10級。大風從縣境西北部山地進入,越均福山,經方太、城岡大獲、回龍,轉向龍岡、樟木、梅窖,最後往東移去。大風歷一小時,些大樹連根拔起,吹倒房屋3500多間,重災82戶,倒屋壓死12人,為本縣歷史上罕見大風。

1975年9月13日下午4時,鼎龍楊村、杞下大隊,大風雹成災。損壞房屋189間,

毀二季稻300餘畝。

1976年4月3日15時左右,永豐、埠頭、江背公社有30個大隊遭受雹災,打死1

人,打傷34人,損壞秧田600多畝。

1976年11月18日出現早霜,比正常期提早20多天,影響冬作物生長。

1982年3月5日下午3時,城岡公社為強烈暴風雨及冰雹襲擊。8個大隊受災,石

滸、橫坑、羅坑、榔槎、東坑災情尤重,其中46個生產隊,829戶房瓦被掀掉,倒房64間,毀作物1000多畝。石滸大隊198戶,有186戶受災。

...........

2019年6月,強降雨。 受強降雨後洪水侵襲的影響,紅軍橋中段出現皸裂、變形等嚴重安全隱患,7月28日上午10時許,紅軍橋正式拆除。興國紅軍橋於1983年8月1日正式開建,同年10月10日竣工通車,橋長238.25米,寬7米,時年總投資約58.63萬元,建成後成為興國縣城連接一江兩岸的交通要道。紅軍橋見證了興國縣城的發展變遷,亦承載了興國人太多的時代記憶。


地震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明弘治十年(1497年)七月二十四日,地震有聲。

明正德二年(1507年)地震,並有大雷雨。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八月二十八日戌時,地震,聲如車響,向東消去。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十一月初九日,地大震,江、浙、閩、廣都有波及,時震時止,歷時一月。

清順治四年(1647年)十一月,地震。

康熙二十年(1682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戌時,地震。聲如車響,從東而去。

咸豐七年(1857年)四月十八日夜,地震。

民國8年(1919年)2月2日10時左石,地獲,縣城房屋微動,歷時約1分鐘。

民國30年(1941年)9月地震,房屋震動,牆泥傾地。

1978年7月27日6時26分,江口、陳也、梅窖一帶與寧都縣交界處,地震,震級2.8級。

1980年8月7日17時10分,梅窖與寧都青塘交界處,發生2.5級地震,11日9時又

發生2.6級地震.


洪災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大水,沖壞房屋農田。

明正德二年(1507年)大雷雨,瑞洲壩倒塌決堤。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夏飢,七月大水,山崩。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二月,大水,損壞房屋、田畝很多。

明隆慶元年(1567年)二月,大雨大爸成災。

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四月,大水,損壞房屋、田畝很多。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五月,大水

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五月,大水,損壞渾院村一帶農田。六月禾苗將熟,霪雨不止。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四月,大水,龍興橋損壞,城牆崩塌。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六月,大水,城牆倒塌一百餘丈。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春夏大水,禾苗歉收,免田賦百分之三十。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至五月,大雨連綿,損壞房屋,沖壞農田,城牆崩倒幾十丈。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月,大水,損壞農田、房屋很多。

清雍正元年(1723年)春,大水,損壞農田、房屋很多。

清乾隆七年(1742年)六月十六日,大水。城牆崩塌196丈,龍興橋被沖毀,鄉民脅木騎屋而過者,淹死人無數,水退後屍橫野岸。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四月,大水,沖壞房屋。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四月大水。河水沖決提壩,倒塌房屋,沙刷農田很多。

清嘉慶二年(1797年)春,大水。

清嘉慶五年(1800年),七月,大水。

清咸豐元年(1851年)四月,方山嶺地水暴發,淹沒村民農田。

清咸豐三年(1853年),禾苗將熟,霪雨不止。谷生芽上寸,農民採捋用火焙乾

為食。

清同治八年(1869年)四月,大水。淹沒農田房屋無數。

清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大水。淹沒農田房屋無……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端午節前,霧雨不止,縣城涉水兩岸洪水氾濫。大公井居民在水漲時撈得鰉魚一條,重七八十斤。

民國元年(1912年)、2年(1913年)都在春、夏之際,雷雨連綿各30多天。瀲、

涉水兩岸農田盡成澤國。方山嶺崩塌土石大塊。許多農田遭災,顆粒無收。

民國4年(1915年)6月間,罐雨10余天,激、涉二河洪水洶湧。縣衙二堂及城內

十字街被淹,低窪地段水平屋頂,房屋倒塌很多,農業嚴重減產。

蘇維埃吋期1932年6月,霧雨不止。縣城水淹,武塘一帶農田遭災,顆粒無收

民國26年(1937年)6月中旬,露雨連綿,十五日夜起雷雨交加,傾盆而下,至17日瀲、涉兩河水高出河岸數尺,竹壩、武塘、橫石一片汪洋,罱泥橋被淹。

民國27年(1938年)5月19至21日,山洪暴發,沖毀橋樑。興國至泰和公路不通。

民國29年(1940年)8月大水,沖壞農田房屋,農業減產。

民國3年(1948年)6月大水,瀲、涉水兩岸農田、房屋損壞很多。

建國後1952年7月,大水。

1956年6月16日7時至24時,大水。倒塌房屋490餘間。受災農田近5萬畝,淹死壓死62人。

1959年6月10日2時至6時,暴雨,日雨量達150毫米。倒塌房屋400餘間。受災農田4.3萬畝。淹死3人。

1959年6月18日至21日,大雨,降雨2032毫米,全縣293個大隊中有221個大隊受災,淹沒農田86萬多畝,其中顆粒無收的2.3萬多畝。

1961年4月16日至21日,大雨。總雨量達281,3毫米。縣城南門口最高處水深3.8米。淹死7人,衝倒住房400餘間,倒房打傷12人。沖毀秧田1500多畝。

1961年5月3日晚,狂風暴雨,最大風力9級,掀掉屋瓦、折斷大樹很多。

1964年3月31日18時,狂風暴雨,歷時50多分鐘,有9個公社受災,其中以上社、五里亭、埠頭、留龍等公社較嚴重。

1969年8月8日深夜,大雨傾盆。高興、茶園、崇賢等地降雨量達285毫米。涉水、瀲江、平固江洪水氾濫,縣城附近幾十個村莊被水圍困。長龍水庫庫容水位達209,59米,超過設計洪水位055米。衝倒房屋,捲走大樹,重災公社8個,受災大隊108個,其中重災40個,受災戶5027戶,其中無家可歸的512戶,2846人。淹死軍民18人。損失入庫糧296萬多斤,倒塌民房3050間,衝倒水庫1座、橋樑503座、決堤1036處,受災農田100257畝,其中3萬多畝二季晚稻重新栽插。

1970年3月11日至26日,連續低溫陰雨16天,造成全縣大面積爛種200餘萬斤,油菜出現大面積小球菌核病和霜黴病。

1674年6月26日16時至20時,楓邊公社遭特大暴風雨災,降雨量150毫米,沖毀水陂370餘座、水圳290餘條、河堤河墈190餘處,沖壞水輪泵站4處。有2戶(4人)因倒塌房屋全家死亡。

1976年春季,久雨低溫,屢遭春寒襲擊和澇災,早稻爛種約三四百萬斤。

1983年4月9日16時左右,雷暴雨,冰雹,興江、城岡等鄉300多畝秧田被毀。

1984年4、5月,降雨6054毫米,比上年同期還多81,5毫米。5月31日18時至6月1日至6月1日14時,連降大暴雨,古龍岡降雨265毫米,鼎龍鄉232,7毫米,長岡電站199毫米,縣城187毫米,東村175毫米。東村水文站實測洪峰流量達2700秒立方米,接近百年一遇洪水。長岡水庫水位自186.1米猛漲至285米,超過汛期限制水位2.9米,水庫開閘洩洪流量達702秒立方米,為建庫以來最大洩洪量。縣城水位137,37米,超過警戒水位037米。長岡水庫雖攔蓄了近1億立方米洪水削減洪峰2000秒立方米(佔洪峰流量的74%),但災情仍十分嚴重。全縣有22個村,1632個村民小組,6897戶受災,其中無處安身的農戶73戶、415人(東村鄉最多)。倒塌住房2099間,倉庫6間,受淹農田46561畝,沖毀農田786畝,河堤決口3900多米,損壞水電站4座(裝機120千瓦),沖毀水陂907座,沖毀橋樑865座,其中公路橋17座,最長的為1979年1月新建的東村鄉梨子壩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長138米,寬6米,造價30萬元,因大樹順水而下橫槓橋墩而沖毀。沖毀公路76公里,電杆307根。淹死3人,倒房壓死7人,傷21人。

1985年6月5日凌晨2時至8時,縣西北部山區出現特大暴雨,均村、永豐、隆坪

等鄉降雨1463毫米,茶園鄉降雨74毫米,造成山洪暴發,河水猛漲。全縣9個鄉受災受災農田面積2,48萬餘畝。河堤決口330餘處,約12000餘米。沖壞小水電站3座,計9個躚。倒塌房屋334間,死1人,傷2人。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興國這些年承受的災害—病疫/地震/洪災!滄海桑田願災害遠離興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