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淡出记忆的上巳节

三月三淡出记忆的上巳节

古代上巳节中的曲水流觞活动。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对于这个节日,可能很多人听上去比较陌生,但其实上巳节在中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洗去疾病与厄运

根据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一共有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这五个巳日,古人将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汉以前,把上巳这一天视为节日。人们会到水边嬉戏,涤除污垢,祈愿洗去疾病与厄运,就是所谓‘祓除不祥’。”宁夏历史研究院院长张万静说。

除上述之外,上巳节后来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在唐代,这一节日一度与春节、中秋齐名,但在宋代之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过节不好吗,为什么会退出历史舞台呢?南宋诗人范成大有首《观禊帖有感三绝》也感叹:“三日天气新,禊饮传自古。今人不好事,佳节弃如土。”

张万静说,清明节、寒食节与上巳节的时间相近,民俗活动也相似,这样势必会形成竞争,而以娱乐性为主的上巳节就稍显弱势。《新唐书·李泌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德宗向四朝元老李泌咨询说:“寒食多与上巳同时,欲以二月名节,自我作古,若何而可?”看来唐朝时期,就有意将这几个类似的节日合并。宋朝开始,以汉族为主,逐渐将上巳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

上巳节的轨迹

上巳节虽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也不是完全消失了。张万静说,有学者研究认为,上巳节的演变消退有三种轨迹:一种是从以汉族为主的中心地区,退到周边地区,被很多少数民族传承发展;第二种轨迹是从宫廷和上流社会淡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民间保留;还有一种情况,节日漂洋过海,去其他国家继续发展,从韩国、日本这一时段节日的习俗来看,都有上巳节的影子。

在我国,如今的上巳节主要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传承。比如在海南岛黎族地区,把三月三叫做“孚念孚”,这天姑娘和小伙们穿上节日盛装,对歌游玩;在广西,壮族人搭歌棚,赶歌圩,举行歌会,青年男女在节日里对歌谈情;侗族的三月三正是“花炮节”,会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等民俗活动;瑶族的“干巴节”也是三月三,人们集体渔猎,唱歌跳舞,以表达丰收的喜悦;布依族会在三月三举行“扫寨赶鬼”“祭祀山神”等古老民俗活动,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

宁夏的三月三

宁夏的三月三是什么样的,在一些民间谚语、歌谣中能够寻到一些信息。张万静介绍,中卫民俗歌谣中有“三月三,单布衫,清明过后马撒欢。化纸钱,祭祖先,神灵欢喜有丰年。”“三月里来三月三,石空大寺敬神仙。”看来,在宁夏也有祭祀、祭神的习俗。

此外,在《石嘴山民俗》一书中有记载,传说三月三是王母的生日,是蟠桃节。这一天施斋好善者会背着背斗,拿着铁锹,到野外给那些无主的孤坟填土,这叫做“上野坟”。民间上野坟,主要为积阴功,祈求生养儿女。张万静说,想要祈求生儿子的,男人会扛把铁锹,一路见人不能说话,一般都避着人走,到了滩边地头,将马莲草连根挖出,翻个底朝天,或者连挖十几个,这叫做“翻马莲头”。还有“叩柳树”,没儿子的人家在三月三这天,提上个木棒,也是不能和人说话,到柳树下,抡起木棒叩打柳树十几下。(记者 李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