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批自我陶醉“附庸风雅",又“毫无诗情"的老干体“格律诗"?

雪月苍狼


"老干体",应该是指现在退休闲赋在家的老干部们,尝试学习古典格律诗词所写的作品吧?我阅读过此类"诗词"比较多,总体来看特点是:政治思想性高、豪言壮语多、语词堆砌多,格律符合率低、意境美感低。从各诗集的序跋介绍中可以看出,这批人早年参加革命,普遍文学修养不高,退休前职位较高,人际关系较广。退休后时间充裕,捧起诗书就想写作,喜欢种花养草、四海云游,日常所见,皆囊括成诗,积累多了更结集出版,以遗后世。

古人云"诗言志",以诗词这一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感受本身可以理解。古人又云"律和声",既然用诗词为载体,就基本要遵循诗词的格律要求,该平仄时平仄,该押韵时押韵,而不可随心所欲。如果做不到,最好不冠以"律"字,只写标题即可,权当新诗看待。格律诗词的精妙之处在于律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所以令人拍案叫绝、留传千古。

不过,五四运动之后多数人已不那么讲究格律和意境,包括当代文豪郭沫若等,经历文化大革命之后,晚年所作判若两人。这是文人之悲哀。

文豪尚且如此,对没有文学底子的退休老干部又何必计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