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爱 “战” 歌 —— 朔州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奋战抗疫一线综述


大 爱 “战” 歌 —— 朔州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奋战抗疫一线综述

我市医疗队队员在江汉方舱医院工作间隙合影

冬去春来,和风送暖。连日来,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巨大成效,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有序撤离,山西医疗队也于19日撤回首批医务人员。然而,我市16名医疗队员在圆满完成江汉方舱医院的任务后,继续留下来,完成医疗支援任务,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再立新功。期间,市委、市政府以及我市支援湖北医疗队陆续收到湖北省十堰市,武汉市民、患者的感谢信,感谢我市在湖北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抽调精锐力量支援前线,并向我市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全体队员表示崇高敬意。

勇士无私无畏,天使逆风而行。

时间回溯至2月9日,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6名队员从市、县(市、区)迅速集结壮行出征,第一时间奔赴湖北抗疫一线。

在四十三个日日夜夜里,我市医疗队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与病魔较量,与时间赛跑,在英雄之城奉献着晋北儿女的大爱,书写着医者的担当与忠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因为这些勇敢的逆行者,让晋北人民对武汉这个英雄的城市在心底又多了一份牵挂和惦念。

大爱无疆,心手相连。昨日,记者连线前方勇士,听他们讲述这段时间以来奋战一线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

党旗高扬 身先士卒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战“疫”中,队员们不断得到锻炼和成长,朔城区第二人民医院落志强,山阴县人民医院刘慧、孙清芳,平朔工业集团公司医院韩焱,平鲁区人民医院胡秀峰,应县人民医院高振叶、唐青妮,怀仁市中医院陈晓清,朔州市中心医院赵娟等9位同志先后“火线入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月27日、3月3日、3月15日、3月17日、3月19日、3月20日,在这些令人刻骨铭心的日子里,他们分别与自己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视频连线,举行了简单而庄严的宣誓仪式。平朔工业集团公司医院贾丽霞也光荣地成为了朔州医疗队党小组的积极分子。她表示,自己将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武汉的疫情抗击一线,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为家乡增光,为党旗添彩。3月4日,我市医疗队在江汉方舱医院圆满完成了任务,还没来得及休整一天就又急忙被调往蔡甸“方舱医院”工作。接到通知后所有队员没有一个人退缩,积极响应,表示要加倍努力,更好地去工作,直至凯旋。

作为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平鲁区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何旸身先士卒,申请值第一班岗为队员们试水、探路,把风险留给自己。此外,他每天班后还要参加前线指挥部会议,不定期召开党小组会议,随时了解年轻同志的情绪变化,发挥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尽量减轻女同志上班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这个时刻,对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落志强来说意义非凡。在此前与病魔较量的43天时间里,他时时冲锋在前、吃苦在先,是上夜班最多的大夫,指挥部安排让他休息,他还是主动要求上班。作为夜班医生,一个人照看百十个病人,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病情变化,一刻不能放松。“只有在危难时刻,才能感受到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最大的理想。”火线入党,让落志强的心底沉淀下更多的责任。他说:“疫情不灭,决不撤退。”

经过全体队员奋力攻坚,江汉方舱出院率大大提高,空床位一天天多起来,大家的心情也从一开始紧张变得坦然起来。同样在战“疫”一线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贾丽霞,通过微信向家乡医院和亲人报告喜讯。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在一线接受党组织的考验,让党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江汉方舱医院收治的是新冠肺炎轻症确诊患者,医护人员看似工作简单,实则工作强度更大。“我们这16人中,有4名老党员,9名火线新党员,一名积极分子,关键时刻要起到主心骨的作用。”何旸说,“有了党员带头冲锋,工作起来就有了方向和目标。目前,江汉方舱医院已经休舱,我们已经转入蔡甸‘方舱医院’继续战斗。”

“只有经历过‘战地’考验,才明白共产党员意味着什么。”今年58岁的老党员赵玉文是朔城区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第一时间请缨来武汉一线抗疫,队员们都照顾他,不想让他上夜班,他却说自己身体好着呢,坚决不让照顾。43天来,他坚守一线从来没有退缩过。看着患者一个个治愈出院,感觉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医疗队伍中,广大党员始终牢记使命与责任,这种精神时刻影响着他人,就像赵玉文说的,不论在哪里,在哪个岗位,只要国家需要,随时可以出发!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朔州支援湖北医疗队全体队员,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援鄂任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晋鄂情深 爱洒江汉

“白衣天使山西队,不顾危险赴战场,亲人担忧尔不惧,病毒测试你当先。终生感谢有你们,千言万语难说尽。”“白衣天使们,感谢你们的到来,保护我们的健康,照顾我们的日常生活,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感谢朔州医疗队的医生和护士,因为有你们,我们才能安全回家,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方舱以来,医疗队的队员们特别是韩焱、刘慧、刘晓芳、胡秀峰、赵娟、高振叶、唐青妮、陈晓清、孙清芳、贾丽霞、徐泽宇等护士队员,经常被这些感谢信里温情的话语感动得不能自已,她们用自己无悔的付出和坚守赢得了患者们及家属的一致称赞。截至3月4日,我市医疗队医护人员共收到各类感谢信21封,信里真挚的话语,不仅让队员们感到温暖和欣喜,更是对大家工作的认可和信赖。“这一段时间以来,大家的苦、累与恐惧全然消失,他们的康复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山阴县人民医院护士刘慧说:“最开始患者和我们还有距离感,一方面是因为生病的恐慌和焦虑,一方面是因为彼此的语言不通。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疫情的好转,大家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经常收到患者或者家属写下“感谢山西”“感谢天使”的感谢信或者微信留言,让平朔工业集团公司医院护士韩焱倍感温暖。她说,从最开始的“一腔热血”,到院感科培训时的“小心翼翼”,再到护理病人时的“勇敢担当”,当地政府的“关怀温暖”,病人出院时的“真心感动”,直到现在对这里的“依依不舍”,自己渐渐地爱上了武汉。

怀仁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马良,因2015年夫妻俩援疆而成为各大媒体广泛关注的焦点,多年的外援工作让他沉淀下更多的使命和责任。他除了自己做好一切工作外,嘱咐跟他一块工作的护理队员们要与病人心与心交流,做到换位思考,要让患者在医院有家的感觉,积极配合治疗,才能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好转。

对此,怀仁市中医院护士陈晓清深有感触。有一次,陈晓清在舱门口写护理文书,一位患者阿姨气呼呼地拉着行李箱从她身旁走过,她上前赶快挽住阿姨的胳膊边走边听她说,阿姨因为隔离治疗,不能见到家人,心情紧张。陈晓清耐心地安抚阿姨,说自己也想家了,自己的妈妈还没阿姨年纪大,就那一句话产生共鸣了,阿姨回过头来看看她,低声说就是想家。陈晓清见那位阿姨情绪平稳了,边扶她回到床边坐下边拉家常说,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远千里来到武汉就是为了患者能够早日战胜病魔,康复回家,跟亲人团聚。在医院,医护、患者本就是一家人,以后有事就叫,随叫随到。一席肺腑之言打动了那位阿姨,解除了阿姨的后顾之忧。后来,那位阿姨治愈出舱时还恋恋不舍地跟她说了好多感谢的话语。

山阴县人民医院的内科医生张振国,回想起在江汉方舱医院工作的那段时间,依旧激动不已。他告诉记者,在方舱医院有紧张的救治,更有无限的温情。很多孩子在这里学习,医护人员就会耐心辅导;有不少病人感觉沉闷,他们就放开音乐带领大家锻炼身体,暖暖的情谊浸润着这里的每个角落。尽管那些患者压根儿看不到医护人员的“真容”,但都知道他们来自山西、来自朔州。“你们都是好人”“谢谢你……”的问候,常常让自己感动不已。

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

奋战43天。

来自市中心医院护士赵娟和刘晓芳,自从上了前线一天都没休息过。

“也疲惫啊,咋能不累呢?不过现在情况好多了,很开心。”赵娟说,在最初的日子里,每天一进病区就会变得格外紧张、小心。一方面是因为自身防护、病区工作流程都还不是很熟悉,一方面是因为病人的焦虑和恐慌,就连空气都变得似乎要凝滞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日子里,赵娟和她的队友们一面研究工作,一面互相鼓劲加油,看着患者们陆续康复出院,她们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冬去春来,杨柳吐绿,待我们大获全胜,朔州再相见。”赵娟和刘晓芳在微信里信心满怀地说。胡秀峰是来自平鲁区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师,奋战在一线的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亲人。两个孩子,一个3岁,一个还在哺乳期,可怜的丈夫既当爹又当妈。但疫情当前,胡秀峰还是选择了“逆风而行”,实现了她长期以来报效国家的梦想。无论是在江汉方舱医院还是在蔡甸方舱医院,她始终和我市其他队员们持续奋战,看着出院患者渐渐多了起来,心中无比激动。如今方舱医院全部休舱,他们又接受了新的任务,继续奋战在疫情一线。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英明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取得最后的胜利。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向逆风而行的朔州勇士致敬!

久别重逢日,满目尽春晖。故乡等你们胜利凯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