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缓兵之计",是在给炒房者留下最后一点退路!


三国时期,孔明与司马懿在祁山作战。双方对峙了半月。孔明见司马懿不敢出战,用撤军的缓兵之计,诱使司马懿驱兵追赶,司马懿最终中计大败。三国孔明俗称"卧龙",一生用计赢的胜仗不计其数,而与司马懿的对抗也算是生死之敌了。这招在祁山打败司马懿的"缓兵之计"堪称经典之作,如今用来形容今天的楼市战场也非常合适。

将近三年的调控期,并未出现大家所期盼的房价大跌行情,其实也算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不管是中央的政治经济会议,还是相关部门发布的政策消息,屡屡被提到的楼市,都是以"稳"为主,从来都没有说过让房价下跌。房价下跌,只不过是大家的臆测而已。

为了不让楼市出现大的危机,也为了让炒房者有更多的时间逃离市场,政府可谓是"费尽心机"。先是提前释放调控趋严的消息,让楼市上涨一波;然后为了安抚普通老百姓的情绪,大刀阔斧约谈相关责任人,开始"一刀切"的政策体系;一年几百道"圣旨"加持,房价开始凉凉。但是凉了没多久,买房的开始亏钱闹事,再加上经济发展出现阻力。"因城施策"雪中送炭般的出现在大家眼前,各城开始大展拳脚,为自己制定了楼市调控放松的准备。2019年年末,已经出现端倪。不过让大家想不到的,居然是深圳这个一线城市最先开始。随之而来的,广东省多数城市开始放松调控,房价也应声而涨。

楼市的

但是,这种来来回回的周期政策,真的是权宜之计吗?房价真能一直"稳"下去?小编认为,这只不过是政府与炒房者之间来一个默契的"缓兵之计",等给足了面子,就是让炒房者们"大败而归"了。

事实上,这几年政府已经收割过一波"炒房者"了,只不过这部分炒房者不在主流团队中。再往前,如果说被收割的,那就要算我们最早一批炒房的"温州炒房团"了。他们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跑路、被银行收购、破产的大有人在。

楼市的

大家应该还不会忘记这轮调控,逆势上涨的三四线楼市。由于房价的上涨,吸引了大量的炒房者相继到三四线城市去购房。然而,这种趋势只持续了不到一年,房价就开始回落。在高点购房的炒房者,已经是被套牢。最严重的城市,房价已经较最高点下跌了50%。虽然看起来很悲惨,但在小编看来这只不过是政府的小试牛刀,更多大招还在后面。因为三四线城市的炒房者还不至于对楼市产生多大影响,更大的炒房者并未出现在这些城市中。

三四线城市之后,应该就会轮到二线和新一线了。人才策略,落户放开,这都是我们的二线和新一线目前最为火热的政策。为了抢人,各地使出了浑身解数。大家都明白,一个城市的发展,主要看吸引人口的能力。人口增长的背后,就是产业的发展,楼市需求的增加。在最开始使用人才策略的西安,楼市还出现过抢房,排队购房的热闹景象。但随着其它城市都采用同样的政策后,这股热风也开始冷下来。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中央政府的默许,因为城市经济要发展,没人怎么行呢?但是,各位要记住。我们的政策是随时变的。如果哪天政策不再允许了,此时出现在城市购房的朋友们会再一次被"收割"。

最后只剩下我们的一线城市了,要想收割这部分城市中的炒房者,小编认为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都说这部分城市中的炒房者非富即贵,尤其是这些城市中的一部分还是权利和经济的中心。炒房者也是这部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中间隐藏的也许是我们不可触碰的一部分群体。

楼市的

所以,大家很好理解的为什么三四线城市是最先被"收割"的,而一二线城市还是处于稳定的状态。一部分是因为经济的发展,还没到与他们"鱼死网破"的地步;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群体"很难办"。需要一步一步的让他们露出马脚,稳住他们的心理,最后逐个击破。

而如今,随处可见的"稳"定政策即是政府的缓兵之计,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些炒房者尽快的出手房产,让楼市回归正常行列;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市场留出时间,不至于让市场过于的处于被动,最终导致楼市出现暴跌的危机。一旦,楼市长效机制建立完毕,经济发展也开始逐步稳定,那将是楼市"大收割"的开始。奉劝一句,如今的楼市已经发生改变,炒房者应尽快离开市场,与政府对抗,将会只有"死路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