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新機遇 注入新動能 搶出一片未來發展的新藍海

搶抓新機遇 注入新動能 搶出一片未來發展的新藍海

浙江日報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

在這場以戰“疫”為底色的賽跑中,龍游全縣上下一個聲音、一個步調、一個節奏,用最短時間發出紅色響應、完成一線集結、形成全民攻堅,建起了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克服重重困難,成為全省目前11個“零確診”縣之一。

疫情防控不停歇,經濟發展不停步。龍游始終緊繃“危機並存”這根弦,在危機轉化中搶抓新機遇、注入新動能,迅速搭好產業平臺、優化營商環境、強化人才支撐,全面奏響“雙招雙引”工作主旋律,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向著“活力綻放、精彩紛呈”的浙西新明珠闊步前進。

搶出一片未來發展的新藍海

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戶龍游8年,已躋身國內伺服電機與驅動及控制器領域的第一方陣。去年,該企業還入圍浙江省工業信息工程服務機構資源池第一批名單,成為我省數字化轉型提供專業工程技術服務的主要力量之一。

近年來,圍繞“3+3”製造業體系,龍游高端裝備、新材料、智能製造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勢頭迅猛,中浙高鐵、禾川科技、中孚精機、吉成新材等茁壯成長為掌握核心技術、研發“國之重器”的龍頭型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生產經營投資呈現增長的態勢。

新興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傳統產業也正在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升級。特種紙、綠色食品、高檔傢俱等產業正經歷著“機器換人”“互聯網+”“標準化+”等數字化轉型。短短十幾年間,維達紙業(浙江)有限公司以每年近30%的產能增速,從一期擴建到四期,實現“裂變式”發展,將龍游的特種紙產業特別是生活用紙生產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明珠”引領,“後秀”而至,由浙江萬邦漿紙集團與德國古樓集團強強聯姻的華邦古樓牽手龍游,呈現特種紙產業集聚發展的新態勢。

“中小城市正面臨人口虹吸、人才外流、產業轉移的困境。”龍游縣委主要負責人介紹,沒有落後的行業,只有落後的企業、落後的技術。龍游要牢牢抓住產業鏈重構、新經濟新業態投資熱、終端消費市場牽引投資擴張等不容錯過的十大機緣,在“雙招雙引”聚焦重點、平臺升級、制度創新、親企重企、優化服務等十個方面一抓到底,通過搶人才、搶資源、搶項目,在定格之前入格、在定局之前上位,搶出一片未來發展的新藍海。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新的一年,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看好龍游、加碼龍游、助力龍游。新形勢下,龍游將圍繞“雙招雙引”工作主旋律,在危機轉換中搶抓機遇。聚焦三大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大力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通過建鏈、補鏈、強鏈,形成“龍頭企業拉動,配套企業跟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效應,進而承載起百億級、千億級的大產業;聚焦三大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積極引資引技引智,讓“老樹也能煥新芽”;聚焦龍游經濟開發區、龍游港區、城東新區、年年紅特色小鎮、六春湖旅遊開發、士元實驗區鄉村振興等大平臺,同步建設、同向發力,用大平臺承載大產業和大項目,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像愛護眼睛一樣呵護營商環境

在疫情防控吃緊的時刻,一支名為“戰時服務團”的隊伍,一天時間內為恆達新材企業解決了道路通行、物流運輸、用氣供能等所有問題,保障了日產60噸的醫用紙源源不斷地運往武漢等地。

疫情防控期間,龍游縣組建的“戰時服務團”定向服務企業復工復產,有效解決各類問題1700餘個,讓外地客商感受到了親人般的關懷。其實,這261名從鄉鎮、部門、金融單位、稅務機構等緊急選派的“護企手”中,不少早已是企業的老朋友了。

在過去的幾年裡,龍游鐵軍以鏗鏘有力的步伐,人人都是“戰士”的姿態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合力當好企業發展的“店小二”,奮力跑好項目建設的“接力賽”。“3+3+1產業服務團”“戰時服務團”“首席服務官”等“智囊團”應運而生。對於企業,他們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讓企業家們感受到了最佳的營商環境。

團隊持續更新,精準服務也在迭代升級。在聖藍紙業、田村科技、維達紙業、冠誠科技等企業緊急轉型生產口罩遇到難題的關鍵時刻,服務團提供了保姆式服務,破解勞動力短缺、技術人才匱乏、設備供應不足等“圍牆內外”問題,幫助企業加快機器換人和生產線技術改造。僅20天時間,龍游就從原材料主產地升級到口罩全產業鏈生產。

新材料產業服務團何晨這樣形容他們和企業的關係:“我們一直秉持著多為企業服務、深入到企業當中的理念,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塑造政企親清的一種狀態。”

平時每週二晚,龍游縣領導與企業家們都會在“企業之家”開展茶敘座談,瞭解企業需求,共話產業發展。每一次的交流,都讓政企的心貼得更加緊密。為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龍游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要旗幟鮮明地支持企業發展,大張旗鼓呵護企業成長,堅定不移提高企業家地位。

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親商重商的濃厚氛圍,換來了“二期在龍游”的靚麗風景和“新夥伴”的錦上添花。維達紙業、浙建投、伊利乳業、禾川科技等企業都在技改擴建“上二期”,總投資超過230億元。正大集團、水發竹業、威仕喜流體、喜邁環保等企業向龍游伸出了橄欖枝,帶來了含金量滿滿的項目。去年,龍游縣連續第14次上榜“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百強縣市”,併成功獲評“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範縣市”。龍游的經濟開發區平臺也被省市領導點贊為“不可思議”“沒想到”,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人才是龍游“大科技”“大夢想”的根基

一路走來,龍游在引進人才方面步履堅定,在服務人才方面更是傾盡心思。

在龍游工作了兩年多的中浙高鐵總經理助理兼技術中心副主任姜豔紅,早已把這裡當成新的故鄉。“龍游是我家,背上行囊就想她。”姜豔紅表示,那首《東遊西遊不如龍游》唱出了自己的心聲。在來龍游工作之前,她最擔心的是女兒的上學問題,縣委人才辦、教育局得知情況後,積極對接協調,幫助其子女在龍游華茂外國語學校就學。和姜豔紅同一家公司的陳彬,與妻子兩地分居,生活不便。人才辦得知後第一時間和陳彬妻子所工作的學校對接,幫助尋找工作,實實在在解決了引進人才的切身大事。

安家補助、人才津貼等各種人才政策及時落地,配偶工作、子女入學得到妥善安置,讓來自五湖四海的高端引進人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龍游這座城市的溫暖,迅速地融入龍游、投身龍游。

這些年,龍游提出“小縣城也要有大科技、大夢想”,以創新啟動引領未來發展。想要鑄就“大科技”,成就“大夢想”,沒有人才不行,缺少技術也不行。龍游縣委、縣政府對企業的貼心服務和對人才的暖心關懷,讓中浙高鐵、禾川科技、吉成新材等企業集聚了一批急需緊缺專業博士人才,吸引了國內外高端人才來龍游進行基礎研究、前瞻性技術及重點產品的深度研發。

人才為產業賦能,產業為人才搭臺。龍游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雙向開放的通道在打開,力度在加大,頻次在提升,實效在顯現。2019年,圍繞產業發展聚人才,創業創新育人才,營商環境留人才,龍游大力推進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促進政產學研深度融合,搭建中烏新材料研究院、東南數字研究院、富民小微企業園等一批產業創新平臺;培育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一批高端人才平臺,其中省級以上人才平臺13個,市級人才平臺32個;引進合作院士12人,國家、省高端人才8人,省領軍型創新團隊1個,有效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區域明珠型城市建設不斷夯實智力基礎。

人才,為龍游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努力、付出了汗水。為此,龍游縣委、縣政府也在不同場合,多次向全縣所有企業、商會和人才表態,將進一步縮減開支、過緊日子,整合各項資源和財力,為人才提供服務、解決困難,讓他們感受到幸福感和獲得感。

唯有奮鬥出奇跡,敢叫日月換新天。已經奔跑起來的龍游,堅持“14456”既定工作佈局,提出“十個不容錯過”“十個一抓到底”,把眼光放遠到了長三角、大灣區,以逐夢江海的姿態,置身區域競爭的大潮,塑造優質平臺的“硬環境”,一流服務的“軟吸引”,“人才+技術”的先發優勢,以“雙招雙引”的引擎發力推動再闖關、再破難,翻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