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铺脱贫之路 向幸福出发

怀宁县坚持把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围绕“准实”要求,下足“绣花”功夫,落实帮扶责任,激发内生动力,各项扶贫政策的层层落实不仅温暖了广大贫困户的心,更带领大家奔走在幸福的大路上。

扶贫基地“春耕图”

3月20日一大早,家住怀宁县公岭镇铁炉村贫困户谢传杰来到蓝莓种植基地,开始一天的务工。“在这儿干活也不累,一天能挣55元钱,离家近,还能照看家里,真是不错。”谢传杰一边栽种蓝莓苗一边高兴地说。

在铁炉村这块200多亩的蓝莓种植基地里,和谢传杰一样,有10多名贫困户正在劳作,有的在栽苗、有的在覆膜、有的在开沟,一派繁忙春耕景象。“我们这里有好几个贫困户以前一直在外务工,因为疫情的发生,不能外出务工,所以村里和镇里介绍来到基地打工种蓝莓,都说比在外面务工强多了。”基地负责人郑久祥说。

走进怀宁县,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在家门口务工成了贫困户最好的“营生”,零风险地当上了合作社的股东,各项扶贫政策的层层落实不仅温暖了广大贫困户的心,更带领大家奔走在幸福的大路上。怀宁县安排67个县直单位对口帮扶贫困人口基数较大的67个非贫困村,压实帮扶责任,定期派发任务清单,每季度组织开展集中走访帮扶活动。全面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出台精准扶贫奖补办法、实施到户项目、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开展贫困劳动者技能脱贫培训、建设就业扶贫驿站,同时扎实开展智力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保障兜底扶贫、生态扶贫、社会扶贫等举措,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扶贫车间“笑声朗”

“从去年开始我和老伴就在这个扶贫车间干活,主要是种菜、施肥、收菜、装箱,活也不累,钱也挣了。”3月20日,在怀宁县凉亭乡金鸡村大沙洲蔬菜基地里,说起脱贫致富,董金舟老人边说边笑,和他一起种菜的20多名也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今年73岁的董金舟老人过去家庭生活曾一度十分困难,村里蔬菜基地建成后,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董老夫妻俩在乡村两级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以年入股3000块钱的方式参与蔬菜基地的合作种植。董金舟老夫妻俩平日里也都在基地里务工上班。目前,该蔬菜基地已吸纳12户贫困户在基地里进行合作种植。

怀宁县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抓好“扶贫车间”的复工复产,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就业底子,实行稳岗补贴、就业补贴等制度,加快扶贫车间建设进度,优先聘用受疫情影响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在得到可以复工的许可后,各乡镇扶贫车间优先安排贫困户上岗就业,让他们的生活不因为疫情而产生影响。怀宁县经人社和扶贫部门认定的12家就业扶贫车间已全部复工复产,吸纳247名劳动力就业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51人。同时,怀宁县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发乡村公共卫生、消毒保洁、宣传防控等临时性公益岗位880个,其中全县33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开发公益岗位380个,安置因疫情暂时无法外出的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

扶贫干部“跑腿忙”

“我们村现有42户贫困户,符合发展产业29户,有发展意愿的29户。”怀宁县江镇镇新合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冯书发一口就报出来。连日来,江镇镇扶贫干部通过进村入户的形式,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真实的发展意愿,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产业,用扶贫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通过一对一走访,了解贫困人口就业意愿,做好岗位推荐,通过精准摸排,积极对接,为用人单位和就业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助力群众就近就业。该镇组织40多名群众前往县工业园进行现场应聘,同时上百名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出村部不到一公里的凉亭乡源潭铺村蛇塘组,120亩无花果基地春意盎然。基地负责人曹小林高兴的说,在村第一书记李群林的努力下,去年带动23户贫困户合作种植,每户分红600元、财政奖补1400元,并为周边30余户家庭提供务工收入,为村集体年增收7.8万元。“说一千道一万,让群众脱贫增收,腰包鼓起来,才是扶贫的核心。”李群林说。源潭铺村较为偏僻,村民大多种植水稻等传统作物,一年忙到头往往收入有限。李群林和村干部多方“跑腿”,引导贫困户流转土地、入股经营、发展无花果种植、樱花种植、牛羊养殖、粮油作坊等产业,走出了“合作社+农户”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如何帮助贫困户实现家庭增收成了扶贫干部们热衷的“功课”。在怀宁县,还有许许多多像冯书发、李群林一样的扶贫干部,为贫困户“跑腿”,给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他们的真情,换来了民心,也换来了脱贫攻坚的美好希望。(檀志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