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鋪脫貧之路 向幸福出發

懷寧縣堅持把精準扶貧、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圍繞“準實”要求,下足“繡花”功夫,落實幫扶責任,激發內生動力,各項扶貧政策的層層落實不僅溫暖了廣大貧困戶的心,更帶領大家奔走在幸福的大路上。

扶貧基地“春耕圖”

3月20日一大早,家住懷寧縣公嶺鎮鐵爐村貧困戶謝傳傑來到藍莓種植基地,開始一天的務工。“在這兒幹活也不累,一天能掙55元錢,離家近,還能照看家裡,真是不錯。”謝傳傑一邊栽種藍莓苗一邊高興地說。

在鐵爐村這塊200多畝的藍莓種植基地裡,和謝傳傑一樣,有10多名貧困戶正在勞作,有的在栽苗、有的在覆膜、有的在開溝,一派繁忙春耕景象。“我們這裡有好幾個貧困戶以前一直在外務工,因為疫情的發生,不能外出務工,所以村裡和鎮裡介紹來到基地打工種藍莓,都說比在外面務工強多了。”基地負責人鄭久祥說。

走進懷寧縣,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在家門口務工成了貧困戶最好的“營生”,零風險地當上了合作社的股東,各項扶貧政策的層層落實不僅溫暖了廣大貧困戶的心,更帶領大家奔走在幸福的大路上。懷寧縣安排67個縣直單位對口幫扶貧困人口基數較大的67個非貧困村,壓實幫扶責任,定期派發任務清單,每季度組織開展集中走訪幫扶活動。全面制定“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積極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安排專項扶貧資金、出臺精準扶貧獎補辦法、實施到戶項目、實施資產收益扶貧項目、開展貧困勞動者技能脫貧培訓、建設就業扶貧驛站,同時紮實開展智力扶貧、健康扶貧、農村危房改造、保障兜底扶貧、生態扶貧、社會扶貧等舉措,確保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

扶貧車間“笑聲朗”

“從去年開始我和老伴就在這個扶貧車間幹活,主要是種菜、施肥、收菜、裝箱,活也不累,錢也掙了。”3月20日,在懷寧縣涼亭鄉金雞村大沙洲蔬菜基地裡,說起脫貧致富,董金舟老人邊說邊笑,和他一起種菜的20多名也不時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

今年73歲的董金舟老人過去家庭生活曾一度十分困難,村裡蔬菜基地建成後,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董老夫妻倆在鄉村兩級扶貧幹部的幫扶下,以年入股3000塊錢的方式參與蔬菜基地的合作種植。董金舟老夫妻倆平日裡也都在基地裡務工上班。目前,該蔬菜基地已吸納12戶貧困戶在基地裡進行合作種植。

懷寧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抓好“扶貧車間”的復工復產,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就業問題,全面摸清貧困勞動力就業底子,實行穩崗補貼、就業補貼等制度,加快扶貧車間建設進度,優先聘用受疫情影響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業。在得到可以復工的許可後,各鄉鎮扶貧車間優先安排貧困戶上崗就業,讓他們的生活不因為疫情而產生影響。懷寧縣經人社和扶貧部門認定的12家就業扶貧車間已全部復工復產,吸納247名勞動力就業務工,其中貧困勞動力51人。同時,懷寧縣結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面向貧困勞動力開發鄉村公共衛生、消毒保潔、宣傳防控等臨時性公益崗位880個,其中全縣33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開發公益崗位380個,安置因疫情暫時無法外出的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

扶貧幹部“跑腿忙”

“我們村現有42戶貧困戶,符合發展產業29戶,有發展意願的29戶。”懷寧縣江鎮鎮新合村駐村工作隊副隊長馮書發一口就報出來。連日來,江鎮鎮扶貧幹部通過進村入戶的形式,瞭解每一戶貧困戶真實的發展意願,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戶發展產業,用扶貧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通過一對一走訪,瞭解貧困人口就業意願,做好崗位推薦,通過精準摸排,積極對接,為用人單位和就業者搭建雙向選擇平臺,助力群眾就近就業。該鎮組織40多名群眾前往縣工業園進行現場應聘,同時上百名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出村部不到一公里的涼亭鄉源潭鋪村蛇塘組,120畝無花果基地春意盎然。基地負責人曹小林高興的說,在村第一書記李群林的努力下,去年帶動23戶貧困戶合作種植,每戶分紅600元、財政獎補1400元,併為周邊30餘戶家庭提供務工收入,為村集體年增收7.8萬元。“說一千道一萬,讓群眾脫貧增收,腰包鼓起來,才是扶貧的核心。”李群林說。源潭鋪村較為偏僻,村民大多種植水稻等傳統作物,一年忙到頭往往收入有限。李群林和村幹部多方“跑腿”,引導貧困戶流轉土地、入股經營、發展無花果種植、櫻花種植、牛羊養殖、糧油作坊等產業,走出了“合作社+農戶”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硬仗,如何幫助貧困戶實現家庭增收成了扶貧幹部們熱衷的“功課”。在懷寧縣,還有許許多多像馮書發、李群林一樣的扶貧幹部,為貧困戶“跑腿”,給他們解決各種困難。他們的真情,換來了民心,也換來了脫貧攻堅的美好希望。(檀志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