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读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窗外春光渐暖,微风肆意吹拂树叶,不断发出「沙沙」的声音。下楼推门,屋内屋外是两个世界。温度升高,时光稍纵即逝,春日蔬食岂能错过?

马兰头

键盘里敲下「马兰头」,蓦地想起童年里和姐姐妹妹跳皮筋,有句歌谣: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马兰头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野菜。坝子坡上,菜畦边缘,到处都是荠菜、蒲公英和马兰头。这些植物不妖娆、不艳丽,绿油油的,看上去却很养眼。

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关于马兰头的由来,明人王磐的《野菜谱》里记载,马兰头原名「马拦头」,田野路边丛生的马兰头会阻碍马的通行,故民谣有「马拦头,拦路生,我为拔之容马行。」疯长的马兰头最多能长到七八十厘米高,真真正正地能拦住马呀。

江南一带的人们喜食野菜,且把马兰头吃出了花样。这种野菜要食其顶端的嫩芽,叶子碧绿,采回来,篓子里飘着清香味儿。清水冲洗一遍,趁其鲜嫩,要及时食用。常见的吃法,温水汆烫,把干丝切得细长细长,滴些麻油,凉拌最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马兰头「南人多采汋晒干为蔬及馒馅」。可见马兰头包包子或水饺味道也挺好。

除了凉拌,南京人多拿它加白糖炒着吃。做蹄髈、肉圆时,用马兰头做盘底,增其鲜味。

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马兰头入夏开花,花似菊花,呈紫色,所以马兰头也叫「紫菊」。

开花后的马兰头,就不好吃了。


苜蓿

苜蓿,也叫金花菜,上海、常熟一带,俗称「草头」,江苏部分地区称为「秧草」。

苜蓿自汉朝传入中国,已经几千年了。《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俗嗜酒,马嗜苜蓿。」可见苜蓿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稀罕的植物。

我一直认不清苜蓿。上周在菜市场,蔬菜摊上,除了红椒和杨花萝卜,入眼的全是绿油油的蔬菜。看见一堆青绿配着浅绿的小叶菜,似圆形,也像心形,我问,这是不是豌豆苗?

店家大伯抬头看一眼:苜蓿,草头。

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采摘草头的最佳时间,是每天早上天亮到九点钟之前。太早了露气过重,太阳大了,叶子又会蔫。

草头的常见吃法,倒是与豌豆苗相似。热锅热油,喷些白酒,快速翻炒,盛盘之前,再撒几粒砂糖,提味提鲜。吃的时候蘸些盘底的汁,清鲜香甜。

第一次在餐桌上见到草头,是其作为陪衬,压在盘底,上面堆着几尾河鲀。春季河鲀肉极鲜嫩,红烧之后,用汆烫过后的草头打底,一来配色增添食欲,二来解河豚之鲜腻。

吃完一整条河鲀,剩下的草头上沾满了河鲀的汤汁。泡饭、下酒俱佳。

草头圈子是上海的名菜。圈子和草头,简直是世间最搭配的灵魂伴侣。圈子,也就是猪的直肠,细细追究,不可细想,怕耽误了大家的食欲。

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为什么这道菜不能用猪大肠呢?因为大肠内壁略薄,炒过后缩水太厉害,弯弯曲曲,不能成形。

草头圈子是杜月笙的最爱:

迭个好吃,吾伲老头子最喜欢吃这口!


荠菜

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

对荠菜最初的印象来自小学课文里张洁的《挖荠菜》:

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

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吃得最多的荠菜是荠菜饺子、荠菜馄饨。

荠菜拿来包春卷也好吃。


青团

我是来到南京之后,才常吃青团这种东西。以前春天偶尔吃过,尝个滋味,印象淡薄。

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青团要在浙江和江苏吃才好。新鲜的艾草榨汁,拿来和面,碧绿碧绿的,沾染了整个面团。青团的馅料越来越丰富,以前常见的是红豆沙和蛋黄肉松,一甜一咸,吃得满嘴含香。

今年超市里的青团,竟然有阿华田波波青团、爆浆芝士豆乳青团。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吃了一颗芥末鱼松青团。

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在黄山、徽州等地,人们采撷蒿草,捣碎浸泡之后沁出青汁,用来做蒿子粑粑。这东西和青团很像,皖南人爱吃带腊肉的蒿子粑粑。


油菜花

每年亲近油菜花田的瞬间,是清明前夕上坟祭扫。

天气渐热,顶着大太阳,总是会把薄外套脱了拿在手里。磕头的时候,嫌地面灰尘多,就把外套拴在腰间。田地里和道路两旁,总是能看见成片的油菜花,少的也有三五株,在阳光下闪射出耀眼的光芒。偶尔能看见蜜蜂,嗡嗡嗡嗡,人靠近了,就飞走了。

成片的油菜花味道很大,远远地闻,有股恼人的臭味儿。走近了再嗅一嗅,还是会有花香。


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在微博上看见有人户外野营,昨夜正好下雨,天公洗菜,他来摘,起锅、热油,一番爆炒,满满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把鸡蛋打进去一起炒应当也很妙。

油菜花有个好听的学名:芸薹。


春笋


提起春笋,总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春笋要雨后的才好,三月春雨绵绵,春笋破土而出,脆嫩鲜美,是春天的滋味。

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这个时节,菜市场门口的路边总会有三三两两专卖春笋的阿姨。用一只破旧的蛇皮口袋当做垫子,上面铺开,足足有几十棵细长的春笋。笋的根部沾着湿湿的泥土,剥开外皮,笋尖上还带着点点露珠,不出早上八点,这些春笋都被一抢而空。

笋尖做油焖笋最佳,剩下的切块,可以做一大碗腌笃鲜。江南人吃春笋鲫鱼汤,鲫鱼要先腌后煎,煮出来的汤雪白清净,放入春笋,小火略煮,起锅前放葱花和胡椒粉,鲜美至极。把笋丁、豌豆、腊肉切丁,吃一锅焖饭之余,一定会赞美春天。

山野嫩蔬、时令美味,是时候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在江南,食与诗是联结在一起的。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这是郑板桥的诗。

江南本身就是一首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