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解碼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結構;2008年金融危機會重演嗎

德國科學家解碼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結構;2008年金融危機會重演嗎

微信公眾號:商業科技創投圈(spark-share)

員工較低的敬業度、被動求職和自主創業的普遍存在,原因都出在無能的領導身上。有能力的領導讓員工保持高度的信任、敬業度和效率,而無能的領導則使得員工焦慮、彼此疏遠、效率低下,並在整個公司範圍內傳遞負能量。萬寶盛首席人才科學家 Tomas 認為,在面對競爭領導角色的候選人時,都要盡力察覺無能的蛛絲馬跡。如果要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不道德的人晉升高位。那麼如何對自己的領導能力進行評估呢?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你是否有出色的領導才能?大多數人都希望能成為你這樣的人嗎?你善於處理辦公室政治嗎?你是否善於欺騙別人,且不容易被他人欺騙?

今日商業科技焦點:
✅德國科學家解碼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結構
✅2008 年金融危機會重演嗎?
✅扶正 AI,百度技術為上?
✅百勝中國為何猛攻中國咖啡市場?
✅若現狀持續,全球大多數航空公司將在 5 月底破產


德國科學家解碼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結構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新一期的《科學》雜誌刊登了德國研究人員的一份論文:德國呂貝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解碼了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三維結構。他們發現,一種名為 Mpro 的蛋白酶是新冠病毒中的主要蛋白酶,它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研究人員測試了一系列化合物對這種蛋白酶的作用,其中代號 13b 的化合物能有效阻斷該蛋白酶的功能。研究人員說,有可能在這種化合物基礎上進一步研發出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藥物,該藥物將直接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給藥。另外,意大利醫學專家朱塞佩·雷穆齊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意大利可能早在去年 11 月和 12 月就已經出現了高度疑似新冠病毒肺炎症狀的不明原因肺炎。目前,意大利為了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已經進入了戰時狀態。

2008 年金融危機會重演嗎?

至今美股歷史上共有五次次熔斷,卻在近 10 天內觸發了四次,可謂是歷史罕見。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近期聲明中承認是股票、債券、商品和信貸的急劇逆轉導致基金虧損。橋水基金的鉅虧給投資者蒙上陰影,也讓市場開始產生恐慌情緒。今年會重演 2008 年金融危機嗎?

全球金融市場繼續恐慌,避險資產亦震盪
全球愈發嚴峻的疫情給了金融市場重創。本月內美股第四次熔斷後,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繼續蔓延。菲律賓宣佈自 17 日起暫停股市、債市和外匯市場交易,成為第一個因疫情關閉金融市場的國家。巴西、加拿大等地均觸發熔斷。歐洲方面,英國富時 100 指數,法國 CAC40 指數和德國 DAX 指數跌幅受窄,截至收盤,三大股指分別跌 4.01%,5.75%和 5.31%。在市場恐慌之下,投資者也紛紛趨向黃金、債券等避險資產。然而避險資產也遭遇了震盪。國債、黃金、白銀、原油均受影響。

美國重回“零利率”時代,救市不成反致恐慌
3 月 15 日,美聯儲宣佈降息 1 個百分點到 0%至 0.25%之間,創下自 2015 年以來的最低基準利率水平。美國也啟動了 7000 億美元量化寬鬆計劃,希望以此救市,使美國免受疫情侵擾。美聯儲自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再次回到“零利率”時代。不僅美聯儲出組合拳救市,全球央行都做出了降息的集體動作,然而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這種結果表現了市場的擔憂:中金公司認為,一是在目前的政策空間耗盡後,市場擔憂美聯儲是否還有進一步的“後手”,以應對未來可能的壓力和風險;二是美聯儲如此急切做出政策響應,是否意味著貨幣當局注意到市場尚未反應的更大風險,因此才快速做出響應,進而加大市場的擔憂情緒。

‍2008 年金融危機會重演嗎?
即便全球央行紛紛舉措救市,在嚴峻的疫情下,全球經濟依舊前景不明。全球市場震盪會重演 2008 年的金融危機嗎?業內專家表示了擔憂。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當前歐美已經來到金融危機的邊緣,未來需要關注美國上市公司債務會否發生大規模違約,這可能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宏觀經濟學家任澤平:我們正站在新一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邊緣,疫情全球大流行只是導火索,根源是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的脆弱性。

一些專家持較為樂觀的態度。因為相比於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中金融系統自身出了毛病,當前更像是經濟外部的“傷風感冒”,疫情能否儘快得到控制才是決定市場未來走勢的關鍵因素。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金融市場坐“過山車”可能成為常態。海通證券的荀玉根:不能輕言“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全球股市大跌與 2008 年的金融危機存在不同。但股市連續大跌後引發的全球流動性風險依然值得警惕。

✨你怎麼看美股 10 天內 4 次熔斷?今年會重演 2008 年金融危機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創業 #創投#創投圈

近日,百度 CTO 王海峰發佈了題為《‘新基建’號角吹響 智能雲一往無前》的內部郵件。其中,最受關注的內容莫過於將“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組”整合進“百度人工智能體系”,原來的業務負責人尹世明、張志琦將另作安排。虎嗅科技發現調整消息一出,外界也紛紛進行了解讀和猜測。這是百度發力 To B 業務的必經之路?還是百度醞釀雲業務撤退的信號?

頻繁調整,到底是誰的不安?
2018 年底,百度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將原來的智能雲事業部(ACU)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群組(ACG),首次將 AI To B 業務與傳統雲業務實現合併。而這次調整也成為了百度智能雲接下來數次調整的開始。
1) 2019 年 9 月,智能雲與 CTO 體系融合,公司副總裁、百度智能雲總經理尹世明向集團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彙報。
2) 在 2020 年 1 月,百度對 AI 體系進行組織架構升級,將原來 AIG、TG、ACG 整體整合為“百度人工智能體系”。新 AIG 包含技術中臺群組和智能雲事業群組兩大群組,繼續由百度 CTO 王海峰負責。
這前後的兩次調整則意味著,從人員上和業務上,將百度智能雲正式劃分到了技術體系。

扶正 AI,百度技術為上?


“當百度智能雲與 AIG 合併到一起,技術派和銷售派的想法肯定會有一定的衝突。”一位知情人士如此說道。而百度基因裡向來是技術至上的。
1) 在百度人內部看來,這次調整之後才更“百度”,甚至他們認為在尹世明掌舵百度智能雲的時期,有些顛倒了技術和銷售的位置。
2) 百度內部員工稱,在 2019 年前三個季度,百度智能雲都完成了目標。
3) 此前百度智能雲副總經理李碩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百度智能雲要走“百度特色”的發展道路。但要想真正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被阿里雲、騰訊雲落的太遠,如今停下來,補齊雲技術短板未嘗不是一個最優解。

To B 市場,銷售分量幾何?
國內雲計算戰局仍然焦灼,雲計算巨頭在技術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斷加碼。當然,能夠做到技術與營收齊頭並進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但云計算盈利一直是大廠們不能說的秘密。
1) 阿里雲在雲計算市場的地位已經無需贅述,騰訊雲爭奪市場的野心也顯而易見,從這兩家的現狀來看,營收能力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的是技術能力。
2) 即使在三年多的時間裡,百度智能雲從曾經“others”一度成為國內前五,握著國內雲市場 5.2%的市場份額。目前來看,百度智能雲此次調整會給國內的雲計算市場帶來多大的水花還未可知。

不過,無形中卻給火熱的 To B 市場帶來了一個新的思考:To B 業務技術和銷售的優先級究竟應該是怎樣的?

百勝中國為何猛攻中國咖啡市場?

百勝中國猛攻中國咖啡市場,聯手意大利咖啡巨頭 Lavazza 開店。意大利最頂級的兩大咖啡品牌之一 Lavazza,今年初在上海開出的亞洲地區首家官方咖啡店,正是由百勝中國與該品牌一同合作運營。看好咖啡在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與 Lavazza 成立合資公司,攜手一起探索中國的咖啡市場。”

公開信息顯示,Lavazza 亞洲首家官方咖啡店在今年春節前後於上海晶品購物中心開業。這家旗艦店分為咖啡飲品區、咖啡設計區和餐食甜品區三個區域,店內還有從意大利引進的“限量版古董咖啡機”。目前正在大力招聘中。

據 Lavazza2018 年財報資料顯示,該公司已通過子公司及分銷商在全球 90 多個國家開展業務。但在中國,其市場的認知度未及雀巢和星巴克等咖啡品牌。此番其與中國百勝聯手,無疑是希望能在當下蓬勃發展的中國咖啡市場消費中分享更多收益。

據瞭解,Lavazza 在中國目前有通過經銷商售賣咖啡膠囊、咖啡機、咖啡豆等,也已在天貓、京東開設了品牌旗艦店。另外,Lavazza 中國官網還顯示其擁有面向咖啡館、餐廳和酒店的 B2B 業務,但展示的售賣產品僅有咖啡豆。

中國正在蓬勃發展的咖啡市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巨頭加入。百勝中國的咖啡業務版圖則包括了肯德基 K 咖啡和獨立咖啡店品牌 COFFii & JOY,近年來增長理想。其中,肯德基在 2019 年售出了 1.37 億杯咖啡,同比增長 48%;而成立時間不長的 COFFii&JOY 到 2019 年底則已開設 53 家門店。

百勝中國十分看好中國的咖啡市場前景。在 2019 年初,百勝中國就曾在年度投資者會議上專門講解咖啡業務策略。在新策略的背後,一是咖啡的利潤率要比肯德基產品高,二則是中國的咖啡店和現磨咖啡仍有巨大潛力。百勝中國引用麥肯錫的數據,從 2013 年到 2017 年間,中國的咖啡店市場規模幾乎實現翻倍,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18%,預計市場規模有望在 2020 年達到 75 億美元。百勝中國還認為,由於中國消費者偏好的轉變以及收入的提高,中國咖啡市場的滲透率可以向發達國家的水平快速靠攏。#餐飲

✨你打算喝誰家的咖啡?

若現狀持續,全球大多數航空公司將在 5 月底破產

據 36 氪報道,新冠疫情擴散至全球,最熱門的三大航空市場——美國、中國、歐洲都損失慘重。反映在股價上,自 2 月 12 日至今,美國航空公司的股票已經平均下跌了 67%,而波音公司市值已暴跌 3/4。3 月 16 日,許多大型航空公司宣佈削減高達 80%左右的運力,其中包括美國航空、美聯航、北歐航空、維珍航空、法荷航和新西蘭航空等。3 月初,貿易機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估計,這種病毒可能使今年全球航司的旅客收入減少 630-1130 億美元。

2 月在中國國內航空公司經歷的事現在正在全球更多航司上演。維珍航空 ceo 宣佈,他將在 3 月初進行減薪,並要求員工“休兩個月的無薪假期”。北歐航空(SAS)裁員 90%。挪威航空 CEO 也宣佈暫時裁掉將近一半的員工。3 月 16 日,航空諮詢機構亞太航空中心(CAPA)估計,若現狀持續,全球大多數航空公司將在 5 月底破產。3 月初,已有佔英國國內運力三分之一以上的航空公司 Flybe 申請破產。

機場停場費、飛機折舊維修費、租賃費、工資、銀行貸款利息……這些“看不見的手”正在掏空航司的現金儲備。《華爾街日報》稱美國的航空公司正與政府談判,以獲得高達 500 億美元的財務援助。英國團結工會也呼籲政府支持英國航空業。

儘管疫情嚴重,各個航司之間的競爭也沒有停止,而這也是鉅額成本。一直以來,為了爭奪全球熱門機場熱門時段的起降權,航空公司需要付出高額的資金“買時段”,同時與機場遵照“80/20 合約”:保證起降時段每一季的執行率都要保持在 80% 以上。如果做不到,航司就會自動失去這些時段。當下,哪怕沒有一個乘客,不少航司也必須保證有飛機起飛以滿足執行率。現在多家航司呼籲要求機場暫停 80/20 合約,避免繼續拖累航司。但國際機場協會的總幹事也發表聲明,機場嚴重依賴機場收費來支付運營和資本成本,在客流量下降期間,運營商承受了巨大壓力。限制機場收費也會有新的連鎖影響發生。

疫情後會好嗎?在“大家都不敢出門”和“大家都缺錢”的雙重打擊下,可以確定的是,疫情結束後,一些航司肯定會死掉,一些會被併購,而市場集中度會更高。而航司破產後,多餘出來的無主飛機可能會流向租賃公司。再往上推,位於上游的飛機制造公司波音和空客會更難從疫情中恢復過來。#航空

商業科技創投圈

產品服務推特圈

衛星授時研究所

功夫英語精進圈

熱搜頭條娛樂圈


微信公眾號:商業科技創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