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女兒偷偷“夾腿”被發現,2位媽媽說的話,造就女兒不同人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不同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留下不同的人生觀念。如果能妥善處理,孩子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成長;相反,如果連父母都無法對孩子保持耐心,甚至以孩子為恥,相比小孩長大後,心理健康和人生觀都會收到負面影響。

由此可見正確引導的重要性。而面對女兒偷偷夾腿這件事,父母的不同教育方式,孩子以後的人生大不同。

方式一:劈頭蓋臉扇巴掌

最近教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李女士發現女兒喜歡“夾腿”,而且頻率很高。後來在監督作業的過程中,女兒不僅抖腿,臉上甚至出現了漲紅。李女士覺得女兒的行為非常丟人,並當場給了女兒一巴掌,瞬間,女兒哭了。

13歲女兒偷偷“夾腿”被發現,2位媽媽說的話,造就女兒不同人生

其實女兒夾腿的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1年前李女士發現的時候就已經多次警告過女兒。如今13歲還沒改掉這個毛病,不下狠心估計很難讓她記住,於是乎給了一巴掌。之後李女士帶著孩子去醫院,醫生聽完李女士的描述,“就因為這件事就給孩子一巴掌嗎?難道你青春期的時候沒有過嗎?這母親怎麼當的?你知不知道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方式二:循循善誘地引導

另一位80後母親王女士發現自己女兒有夾腿的行為卻有著不一樣的舉動。

一天晚上,在給女兒整理房間時,王女士發現女兒在偷偷“夾腿”,然而她沒有選擇大聲呵斥。她怕自己的行為嚇到孩子,但又覺得13歲的女兒夾腿這件事需要正確面對。於是,王女士在女兒偷偷夾腿的時候敲開了房門,面對已經微微出汗的女兒,王女士遞去了一張紙巾輕輕說道,“等會功課做完了,我們倆出去跑跑步,不能老是待在房間”。

13歲女兒偷偷“夾腿”被發現,2位媽媽說的話,造就女兒不同人生

跑完步之後,王女士跟女兒說道了這件事,女兒覺得不好意思。王女士反而安慰女兒,“這件事不是你的錯,不要覺得不好意思。這隻能說明你長大了,有些事需要了解一下。明天媽媽給你買本書,你看看,另外,要學會愛惜自己身體。”

之後王女士給女兒買了一本青春期性教育書籍,當孩子看完之後,反而漸漸沒有這些行為了。

為什麼會有“夾腿”行為?

很多青春期的女孩都會有“夾腿”的行為,它被稱為“夾腿綜合徵”,通常他們會通過夾腿、摩擦、坐硬物等方法來獲得刺激。其實說白了,也就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現象。它對孩子沒有實質性的傷害,並不會造成心理或身體的障礙。

與大人不同的是,孩子方式和需求不一樣。

成年人尋找的是刺激和快感,往往會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自己。而孩子則是探索和認知身體的過程,他們會通過外物摩擦刺激身體的某個部位,從而感到愉悅。其實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行為的真實含義,只是單純地尋求舒服和放鬆,甚至只是覺得有趣。

13歲女兒偷偷“夾腿”被發現,2位媽媽說的話,造就女兒不同人生

“偷偷夾腿”的年齡和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比如瘙癢、情緒緊張、緊身衣褲,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小到半歲的孩子都有可能出現,大到十幾歲都可能出現。一旦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也不需要太擔心,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的成長,正確引導,不要一味地指責。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偷偷夾腿”雖然正常,但長期沉溺其中也有危害,作為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

一、正確引導性教育理念

當孩子出現“夾腿”行為,家長不要一味地指責,應當先平復自己心情,學會正確引導。很多時候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代表什麼含義,如果家長的言語和行為過激,容易導致孩子對性產生牴觸和障礙。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似懂非懂,更應當有正確的性教育理念,及早對自己的身體有所認知並學會愛惜自己。

二、轉移注意力

孩子開始探索身體,說明他很好奇。此時應該巧妙地將孩子注意力轉移,消耗精力,儘可能不要過多關注到自己的身體。比如陪孩子鍛鍊,給孩子報興趣班,購買喜愛的玩具等等,讓她的生活變得有趣起來。

[1]家庭醫生.11歲男孩塞進70顆小珠子!背後原因,很多大人都難以啟齒.2019.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