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基础教育好于国外,为什么还会有1.5万少年留学?

说事侃球


我比较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所以谨对低龄赴美留学作出回答。


其实我对低龄留学持保守甚至反对意见。我觉得孩子太小出国不利于他人格的成长,尤其是人际关系方面(包括和父母家人以及整个社会)可能出现严重的缺失。所以,低龄留学最好能有父母陪读。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孩子低龄出国?这要从中国的基础教育说起。


基础教育学的是什么?

基础教育中没有专业,也没有职业针对性,这是一个公民将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或者说先期准备。我斗胆把从小学到高中都划入基础教育,对于中国人来说,基础教育的验收就是高考。

那么问题是,如果一个人高考可以考满分,那么他不去读大学行不行?能不能直接去当科学家?能不能直接去当某个领域的专家?我可以很明确的说,不可以!他还没有那个专业素养。

所以说,基础教育你学的再好也你也还是需要高等教育来让你“成才”,不读一个好大学是不能满足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的愿景的。


中国教育的最主要问题是资源不足。

中国有一批非常优质的大学,像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这样的学校,都拥有世界顶级的生源和教授质量。但无奈这些大学的招生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国内的父母的需求。而高考则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即便中国的父母可以送孩子去顶级的小学和中学,也很难保证自己爹孩子一定能被国内一流的大学录取。

而且,国内顶级的基础教育也不“便宜”,北京上海一套学区房足以让孩子在美国很多地区读完中学和大学。


低龄出国的真正目的是将来享受国外的高等教育

所以说,低龄出国,享受的不是国外的基础教育,而是为了比较容易的争取到一个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说白了,就是不用高考了。


国外“不扎实”的基础教育会不会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

我觉得不会,因为“扎实”的用处很有限。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可以把新华字典背下来,他就能当作家吗?回头看我们的中学教育,偏重的记忆和练习,这些东西并不能帮助解决未知领域的疑难,只会让你变成一个只会做题的熟练工。这点在美国的博士教育中特别明显,很多在中国大陆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往往做题是一把好手,但是一做科研就完全没了想法。


中国过于严苛的基础教育,很容易磨损很多孩子的学习激情,这也是国内很多很好大学里也会有很多厌学的学生,整日沉迷于游戏,直到被退学。


我和国内很多优秀的高中老师聊过,不是他们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不是他们不想让孩子们轻松一些,但高考面前,人人平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几分的差距就是你人生的改变,谁又感掉以轻心呢?


当然,太不扎实也不行,这里要找一个平衡。具体来说,很多美国高中生每天写作业时间只有5~20分钟,他们一样有机会上还不错的大学。但他们的基础就会有些瘸腿。而很多中国高中生,每天做习题和写作业的时间要五六个小时,这就又有些太过了,对身体和学习兴趣都是折损。所以说,这里要找一个平衡。


我观察到不少咱们中国的小留学生这点就做的比较好,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学习,周末再参加一些自己有兴趣的活动,比如说玩玩乐器,学打网球。因为国外比较轻的课业要求,平衡生活这点还是值得推荐的。


北南悟空


因为他们有想法的父母和家庭,而孩子是牺牲品!

想象一下什么人才可以有财力,自小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孩子可不是私产,自小送出去的结果,就是黄皮白心!

金钱堆砌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金钱堆砌的人的灵魂是毁灭的!这就是金钱的罪恶!

最不负责任的人,就是让孩子成为金钱堆砌的无灵魂的成人!



不一样的人ww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结果。有能力送孩子去英国读小学或初中的家庭,其实完全可以让孩子在国内接受同等的国际教育,比英国的AP课程教育还好,IB课程,这样还可以同时感受校园外中国的现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