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有清一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被梁启超称为中国的“斯多噶”派

他是有清一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被梁启超称为中国的“斯多噶”派

从中国思想史发展的脉络看,每个时代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比如魏晋以玄学著称,宋明理学大昌,到了清代,朴学成为显学,学者多着力于典籍的考订辨伪,而对一些大本大源的哲学问题关注的不够,或者说有一定的关注但不被认为是主流。但作为颜李学派的创始人颜元却是个异数。后世学者如梁启超、胡适、钱穆都对他评价很高。

梁启超评价他说:“颜元----其学有类罗马之“斯多噶派”。其对于旧思想之解放,最为彻底。”钱穆有言:“以言夫近三百年学术思想之大师,习斋要为巨擘矣。岂仅于三百年!上之为宋、元、明,其言心性义理,习斋既一壁推倒;下之为有清一代,其言训诂考据,习斋亦一壁推倒。”

那么,这位颜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颜元,字易直,博野人。他早年父亲就在关外去世了,自己“贫无立锥,百计觅骨归葬,世称孝子。”因叹先王制礼,尽人之性,后儒无德无位,不可作也。於是著存学、存性、存治、存人四编以立教。名其居曰习斋。

他是有清一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被梁启超称为中国的“斯多噶”派


颜元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主张以周公的六德、六行、六艺和孔子的四教来教育学生。在他开设的讲堂上,安放着琴、竽、弓、矢、筹、管,每日带领学生从事礼、乐、射、书、数的学习,探究兵、农、水、火等实用之学。颜元不仅教育学生“习动”,而且身体力行。他精通武术,57岁时与大侠李子青比武,“数合,中子青腕”,足见他老年时仍保持着矫健的身手。62岁时, 主持肥乡漳南书院。他亲自规划书院规模,制定了“宁粗而实,勿妄而虚”的办学宗旨,这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教育主张。后书院为水淹,返归故里。他一生没做过官,曾和孙夏峰、李二曲、陆桴亭通过信,但都未识面。年七十而卒,可以说一生经历比较简单。

颜元思想的来源十分驳杂,他早年学过武术和军事,也懂医术和术数。后来学了一阵子修仙炼丹,自感不可行就放弃了。为了生计起见,他还学八股制艺,考中过秀才。二十多岁时,一边教私塾一遍读《资治通鉴》,不仅自己研究颇有心得,还深喜陆九渊及王阳明学说,以为圣人之道在是,曾亲手摘抄要语一册,反复体味。二十五、六岁时,他的思想又有较大变化。这时他得《性理大全》读之,此书集宋代理学家思想之大成。他深深地为周、张、程、朱等人的学说所折服,从此毅然以弘道自任。

颜元天分极高,他二十四岁时,便著有《王道论》,后来更名《存治篇》,阐述了他的政治理想。他认为要开万世之太平, “井田、封建、学校,皆斟酌复之,则无一民一物之不得其所,是之谓王道” 尽管颜元的思想有不同的来源,但说颜元自己无师自通发明了一套理论也能说得通。所以,他的弟子王源说:“先生崛起无师受,确有见于后儒之高谈性命,为参杂二氏而乱孔孟之真,确有见于先王先圣学教之成法,非静坐读书之空腐,确有见于后世之乱,皆由儒术之失其传;而一复周、孔之旧,无不可复斯民于三代。……毅然谓圣人必可学,而终身矻矻于困知勉行,无一言一事之自欺自恕,慨然任天下之重,而以弘济苍生为心。”

他是有清一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被梁启超称为中国的“斯多噶”派


在认识论以及知行的关系上,颜元以为,离却事物无学问;离却事物而言学问,便非学问;在事物上求学问,则非实习不可。他说:“如天文、地志、律历、兵机等类,须日夜讲习之力,多年历验之功,非比理会文字之可坐而获也。”所以他极力提倡一个“习”字,名所居曰“习斋”。学者因称为习斋先生。

梁启超认为,颜元“所谓习,绝非温习书本之谓,乃是说凡学一件事都要用实地练习功夫。所以被称之为“实践主义”。他讲学问最重效率。董仲舒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他翻这个案,说要“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他用世之心极热,凡学问都要以有益于人生、可施诸政治为主。所以又被称作“实用主义”。”

颜元否认读书是学问,尤其否认注释古书是学问,乃至否认用所有各种方式的文字发表出来的是学问。他否认讲说是学问,尤其否认讲说哲理是学问。他否认静坐是学问,尤其否认内观式的明心见性是学问。

颜元是一位心地极光明而意志极强毅的人,自己所信,便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赴之,丝毫不肯迁就躲闪。他曾告诫弟子李塨道: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是,则一二人之见,不可易也,非,则虽千万人所同,不随声也。岂惟千万人?虽百千年同迷之局,我辈亦当以先觉觉后觉,不必附和雷同也。”

颜元一生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其中有记录可查者达100多人。高足李塨,字刚主,号恕谷,继承和发展了颜元的学说,形成了当时一个较为著名的学派,后人称为“颜李学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