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慎独”?

去到今天


《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没有人强迫你不慎独,慎独或者不慎独都是你自己的选择。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做到慎独。详细原因不再展开分析,直接说具体且有效的做法。这就是:读诵经典。坚持读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金刚经、法华经等经典。读经就是慎独,读经就是精进,读经就是修智慧,读经能明理。独处时,你长时间读经,比如一天念100遍大学或50遍中庸,自然不会做别的事,你也没有时间和心思胡思乱想,你自然就做到了慎独。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笔耕心地


慎独,很难,但我知道我父亲做到了。

他们那代人,道德标准非常高。

以下是我从我父追悼会上听来的,今天的人听来简直就像传奇。

我父本是承祧两房的地主少爷——我堂姑母家无男丁。

1929年,我父15岁的时候,发誓“不吃剥削阶级的饭”,步行几十里到新民镇教书。

教书一年后,身背书箱和稻草,晓行夜宿,步行几百里到省城考省立师范,考了全省第一!

这说明什么呢?

我父小小年纪,又要教书谋生,又要照料自己的生活,又要读书迎接考试,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不“慎独”是不行的。

关键我父从不谈论自己,这些“事迹”我们子女都是从追悼会上听来的。

我父解放前后都是校长,但都被解职。

第一次:

虽然我父两个亲弟弟都在国军抗日,一个黄埔军校毕业的参谋,为国捐躯,一个投笔从戎的青年远征军,到了缅甸,但是我父当校长的学校礼堂,悬挂国共两党抗日将领肖像,我父被约谈,坚持认为,“凡是抗日的,都应该挂”,因此被解职。

又没人监督,不挂不行吗?

慎独,一切从道德而不是从利益出发。

第二次: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我父认为是侮辱,知识分子比其他社会成员更不需要思想改造,于是愤而自杀。

抢救回来,颈上留下明显伤疤,声音嘶哑,仍旧上课,但校长职务解除。

我父几个学生对我说,我父经常悄悄塞钱给他们,因为他们家庭贫困。

这又是慎独,学生不说,谁也不知道。

是的,我父工资在本地教师中最高,但我去他学校,晚上睡觉,我和我父各睡一头,竟没有多的枕头,我父拿书给我做枕头。

书倒有的是。

我父在五七干校,从头学习挑粪种地、养鱼喂牛,晚上站在饭桌上挨斗争。

后来返校,他见学校荒草丛生,拿锄头去锄草,那活比我这知青还干得漂亮!

又没人叫他锄草,记得那天学校里又没人,教师进修学校又没学生。

是的,我父已从他担任第一任校长的师范学校调教师进修学校当教师了。

他的工作,是身背大邮包(里面装的学员作业吧?这绿色大邮包后来我带到凉山我当知青的地方去用了),手拿油纸伞,一次又一次,走遍全县各面授点,给进修教师面授,所走路程,不亚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吧?

在那寂寞难耐的征途中,他是怎样战胜孤独的呢?

那时没有客车,一切靠步行。

周末回家,也步行。

我母17岁教书,也曾是校长也被斗争撤职,我父地主家庭出身,我母城市贫民出身,不知道斗她的人又找的什么革命理由!

父母几十年两地分居,我父一生,都在“慎独”。

记得有一次父亲回家来,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那天都不在家,阳光从纸糊的木格窗间照进屋里,我从后园厕所出来,看见父亲走近木壁,停下来。

父亲没发现我,他正沉浸在一种深深的感情里。

在斜射进屋的阳光下,父亲对着木壁唱起歌来: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

母亲教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

……”

几十年了,父亲沙哑的歌声至今在我耳边回响。

这就是我唯一一次看见我父在没有别人看见的时候做什么。

现在我知道了,父亲当时在思念他为国捐躯的弟弟和两次教儿打东洋的母亲!

我父没有想到,仅十来年后,我弟弟又为国捐躯——五一劳动节放弃休假参加抢修发电机组牺牲。

我父更没有想到,他的孙子、我的独生子……

慎独怎么才能做到?据我所知,靠读书和几代的家庭教养。

读书,其实就是给自己套上道德枷锁,做合格的人。


大悔忆智冰


慎独,语出四书之《大学》。

意思是,一个人,即使在独处时,也不会有恶意恶念,不会有恶言恶行。

简单说,就是,高度自律。

做不到慎独,根本原因在于认知限制。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发乎心,显乎形。意,念,言,行,是由内而外的过程。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人的心念情绪会影响细胞活动。

积极正向的意念,有利于细胞去旧迎新。可能之前有个脑细胞不太完美,这儿一开心,裂变出完美细胞了,脑子更好使了。好心情,能治病,就是这个意思。

消积负面情绪,会扰乱细胞活动,甚至造成细胞新陈代谢成畸形。这就是,病由心生。

人的细胞活动会形成气场,积极正向的细胞活动形成积极正向气场,是为优秀,能吸引更优秀。

所以,为了能遇到更优秀的自己和他人,必须自律。

独处时,是洗涤灵魂的最好时机。

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怎么看待他人,怎么看待这件事,都有上策,中策和下策。

慎独让你永远生上策,用上策,成上等人。


耀宝缘


  1. 在生活的交往上,不要滥交,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时候在自己难以进步的时候,或许朋友的一句金玉良缘会然你茅塞顿开。

  2. 另外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给自己一个空间,尤其是思维的空间,因为这样会让你有时间思考。

  3. 慎独最重要的是要多读书,读书才是指引你走好未来路途的一个指明灯,不过往往现在的人不懂的这个道理。

  4.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做好慎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慎独是需要一生去对待的,如果你想要做一个高洁之士的话,那么你要认真对待了。


小熊熊梦境世界


慎独。是需要积淀和涵养才能做到的,我认为,随心所欲不逾矩 就是慎独的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这个境界,我们的圣人 孔子,是在七十岁的时候才练成的。可见,真正的慎独有多难以做到。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 大学》

意思是说,你心里的想法,最终都会反应在你的外在行为上。只有你内心真正的真诚,才会在行为上合乎礼仪规范,心不诚,就算伪装的再好,也最终会露馅。所以,要先做到内心之诚。内心之诚,最好的体现,就是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约束自己,人前人后一个样。这也修身的必要过程。

如何做到慎独,也就是如何修身。

大学里说,欲修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所以,想做到慎独,必须要先学知识,提升涵养。而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在你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要正心,树立明确的道德观念,矢志不渝,

第三步,有了道德观之后,你要忠于他,实践他,表里如一。

完成以上,你就做到 慎独了。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有大招


慎独就是独自一人的时候能够还是严格要求自己,人格还是表里如一,跟有没有人在旁边的时候一样。这也代表很多人做人都是为了做给别人看。都很想努力的在别人面前要做一个什么人,带上一份虚伪的面具,装好人,说好话。所以也就就先很多人说当面一套背面一套,这样的人对人不真挚,容易让人觉得很会伪装很虚情假意。

儒家道家都有提到过慎独。这个词另一方面反应了做人是做给自己看,修行修自己。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要学习如何做好一个人。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你在别人面前做得再怎么好,你自己不开心有什么用呢?你不是做自己,是做别人心里面的影子,你觉得别人可能需要你是什么样的你就去做个什么样的。而且别人也未必能理解你或者感激你,一旦别人不领情,你反过来的是一种失落、怨恨。违背了自己去做的一些事其实伤害了自己,这种隐形的伤害你是不知道的。一个为了别人而活的人是最累的。别人可能不需要你为他做的一切,往往是自己给自己压力,自己给自己负担。人始终容易活在别人对你看法的阴影中,自己不懂面对自己,自己得不到释放。

慎独还一方面指自己需要自我监督,而不是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自我懈怠。你真要做好自己是不分场合的,就算一个人也不会自我懈怠,也会好好利用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和机会。很多人不喜欢别人管,可没人管了竟做些不着边的事。自己管不了自己。这就太缺乏训练自己的慎独了。

慎独也是反应一个人独处露出小人狐狸尾巴还是你就是个君子的时候。也像一面照妖镜,你是个什么人一个人呆着的时候那种状态怎么样,都干些什么,一下就原形毕露你这个人了。一个人的时候对待所有行为如履薄冰,这才是真君子。



芷惜文化杂谈


做到“慎独”是不太容易的,慎独是指人在没有外在约束状态情况下,自己对自己的行为监督,监控,这需要人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较高的文明素质,需要长期的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才能做到。

慎独是一种高级的自律。人做到了慎独,也就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慎独需要反躬自省,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刻刻检点自身的行为。见贤思齐,有错改之,无则加勉。总之就是自己给自己加装一个虚拟的监控摄像头,时刻想着抬头三尺有神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活于世也要受到外部约束才能享受生活自由。

人所受到的约束,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

外部主要是指律法,具有强制性的,是人们不得不遵守的。自古以来,皆有律法对人民加以约束才能保持社会良好运行秩序。

内部主要是指道德。具有自我约束性,是软性的,需要人们自觉遵守良好的风俗习惯。

慎独主要是靠内部约束,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世俗的规矩,伦理,自觉遵守约定俗成的良好风俗习惯。

总之做到慎独不易,而慎独也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月出东山麓


“慎独”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三字经》的“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就是讲一个有修为的人,即使独处,也不会违反应遵循的道德法则。“慎独”,往往和自律紧密相连。

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本身是一个十分自律的人,甚至有个作家说“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康德的每一天都严格地按照自定的作息表展开各项活动,据说仅有一次例外,他在读卢梭的《爱弥尔》时如痴如醉地读了好几天,真是可爱得可以。

自律使他攀上了知识的高峰,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歌德给他的评价是:“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

不熟悉康德的话,他的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如果能时时以这句话警戒自己,生活中就少了很多烦恼,多了很多惬意。遵循这般自省自律的道德法则,生活就真的美起来了。

心存敬畏,心中有法则,常常就会演绎“大爱无声”般的美丽。电池不乱丢,收集起来后送到有人管理的电池收集箱,这样做,因为我知道乱丢它们的危害。路上看见矿泉水瓶、塑料袋等,也尽可能的捡起来送入垃圾桶,并不需要为了得到褒扬故意为之;吃饭时尽量光盘,因为需要感谢为我们所用的每一颗菜,每一粒米,每一口肉,日本人所说的“一粒米上有七个神”,大概也是这样的一种虔敬吧。懂得“慎独”,心底就与头顶的星空相融了。



远海鸫语


如何才能做到慎独?下面就这个话题跟大家一起来说一下

1.在生活的交往上,不要滥交,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时候在自己难以进步的时候,或许朋友的一句金玉良缘会然你茅塞顿开。

2.另外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给自己一个空间,尤其是思维的空间,因为这样会让你有时间思考。

3.慎独最重要的是要多读书,读书才是指引你走好未来路途的一个指明灯,不过往往现在的人不懂的这个道理

4.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做好慎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慎独是需要一生去对待的,如果你想要做一个高洁之士的话,那么你要认真对待了。

 

一个人应该怎样进行“慎独”?实践告诉我们,讲“慎独”,首先要在“隐蔽”处下功夫,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是一个人锻炼自己的道德品格的重要场所。中国战国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屈原在《橘颂》中说:“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古希腊的哲学家德漠克利特也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言:隔墙有耳;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要做到“慎独”,还要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小善而成大德。进行师德修养,要从小处起步,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人文世界


所谓的慎独是指独处的情况下,凭着自觉性,做合法合规的事情,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亏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适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要做到慎独,首先要认识慎独一词的意思,是自律是底线。做到慎独心中才梳理一道自然的“紧箍咒”时刻让自己坚守自己为人处事的底线,不做违法乱纪事情。

要习惯寂寞,不犯错。不要因为一顿饭而做了亏心事,任何放纵却是给自己犯错制造机会。

在欲望面前懂得如何去掌控,慎独是一种人格的升级,将自己的言行时刻与道德修养联系,从小事到大事,都要表里如一,做人坦荡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