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1948年,《派拉蒙法案》把一頭巨獸關進了制度的牢籠,

2019年,當巨獸早已馴化成家寵,牢籠急需被掙脫,

但如今的世界,滿世界都是變異的怪獸,飛簷走壁,橫行天下;

我們心中神聖的“Cinema”,究竟應該何去何從?

好萊塢應該沒有比“派拉蒙法案”更長壽的法案了吧?但很快,這個法案也即將被廢除。雖然它早就應該壽終正寢。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11月,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向法院提出動議,要求廢除已經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這一個對黃金時代好萊塢有著深遠意義的反壟斷法案在當下時代已經失去了其意義。為了挽救如今日益滑入低谷的好萊塢電影產業,廢除《派拉蒙法案》是政策上釋放的信號。雖然它在當下也只能充當一個信號。


什麼是《派拉蒙法案》?

說了這麼多,有必要普及一下究竟什麼是《派拉蒙法案》?

19世紀後半葉,在美國一路高歌猛進,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壟斷成了一個天然的繁榮副產品。1890年反托拉斯法案的頒佈,美國政府開始訴諸各個行業裡的壟斷行為。如果是滿足垂直領域裡的統一管理模式,就面臨著被拆分的危險。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而在20世紀的30、40年代,在經歷了大蕭條之後,好萊塢電影工業面臨著蓬勃發展。8大電影公司以及形成在電影最重要的製作、發行、放映三大垂直領域獲得了足夠的經營權和話語權。

注:彼時的八大電影公司是五大三小:五大為: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二十世紀福克斯、雷電華,三小為:環球、哥倫比亞、聯藝。之後的派拉蒙法案頒佈後,對八大電影公司有著不可逆的變革影響。經過一系列的震盪和洗牌,好萊塢“八大”的說法此後也就不復存在。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一部電影在制、發、放三大領域都有一個電影公司包辦,那在那個電影仍在佔據娛樂消費半壁江山的年代,就基本實現了“一本萬利”的局面。而且,當寡頭壟斷形成後,產品渠道流通無阻,也就能預估出可見收入。

公司越大,還可以通過包檔發行的方式,讓預算更大、明星雲集的電影帶著預算更低、品質較差的B級電影,整包發行到不屬於他們的影院。至此,八大好萊塢公司繼續排斥其他競爭者進入電影業。

1938年,美國政府就在調查這一情形。當年司法部提起一個訴訟:美國訴派拉蒙影業公司及其他公司,相互串通,違反了反壟斷法。使用不公平手段把獨立電影排斥在大型首輪影院之外。通常稱為“派拉蒙案”。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經過一系列複雜判決,美國最高法院與1948年下達判決,宣佈八家公司都有壟斷行為,並下令這些公司剝離自己的院線。接下來的十年裡,以派拉蒙為首的八大陸續遵循法院命令。至此,好萊塢製片廠的黃金年代,偃旗息鼓。


弔詭,黃金年代的最後三年

《派拉蒙法案》正式頒佈是在1948年。但好萊塢其實一直沒有感受到危機的來臨。縱然美國司法部門從三十年末就開始一系列的針對“八大”壟斷的訴訟,但電影作為當時最重要的娛樂硬通貨,幫助好萊塢維繫著自己的娛樂王國。事實也是如此。

1946年,二戰結束後的第一年。隨著歐洲受戰爭所累滿目瘡痍,美國值此機會高歌猛進,經濟昂揚向上。而退伍老兵大量回歸,加上老百姓手頭都有娛樂閒錢,讓電影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據統計,當年票房為15億,每星期都有8、9千萬人進電影院看電影,這是一個如今無法想象的龐大基數。

1947年,冷戰的凌冽入侵好萊塢。前一年的票房登峰彷彿一夜間跌入谷底。好萊塢內部的反左翼政策和各種內部聆訊調查愈演愈烈。震驚全國的“好萊塢十君子”從內部消耗著好萊塢的生產力,一切好勢頭在這一年急轉直下。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直到《派拉蒙法案》正式生效的1948年。電影觀眾從1946年的峰值持續下降。到五十年代中期每週從曾經的9千萬銳減到不足5千萬。大約4000家電影院關閉。電影業,究竟路在何方,彼時沒有人知道。


為什麼要廢除《派拉蒙法案》?

一個實行了71年的法案,如今其作為受制方的好萊塢沒有提出異議,反倒是司法部主動提出要廢除這個方案。站在司法角度看,這是一次自我糾錯嗎?還是說這是順應時代的自然結果。

顯然是後者佔了更多的比重。互聯網時代下的好萊塢早已被衝擊的七零八落。目前的六大也早已經名不副實。本土電影票房的日益萎縮,加上來自流媒體的迎面衝擊,讓電影作為一個全產業,讓好萊塢這個擁有14個獨立工會,大批一線工作者的產業平臺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廢除《派拉蒙法案》,讓電影公司能夠重新去整合電影上下游的資源和產業鏈,給好萊塢更多的自由經營權和終端優勢,讓傳統電影公司和電影產業在面臨互聯網流媒體這樣的巨獸時可以加一條“護城河”。這是從制度上去“解放思想”,雖然其很難做到“實事求是”。


廢除《派拉蒙法案》,真得有用嗎?

都說《派拉蒙法案》終結了好萊塢的黃金年代,讓大製片廠模式慢慢消亡,將電影的話語權逐漸讓渡給獨立製片和電影導演。但有時候,打敗一個產業的,永遠不是行業裡的競爭對手,而是一個全新的物種。

進入上世紀50年代,以電視為代表的家庭娛樂開始興起,而這樣的興趣恰好迎合了嬰兒潮(Baby Boom)一代的娛樂習慣。年輕一代習慣性叛逆地迷上了電視、體育賽事直播、音樂唱片等其他娛樂媒介。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以上這些會改變電影。但更重要的是改變看電影的方式。有了家庭娛樂,有了錄像帶,人們依然會看電影,但電影院不再是看電影的終極選擇。所以,即使《派拉蒙法案》讓大製片廠剝離了電影放映渠道,但不會從本質上對其造成衝擊。錄像帶反而成為了對電影業本身的一次變相救贖。雖然這樣的救贖之於電影原教旨主義者來說,並不舒服。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再看當下的時代,互聯網早已經深刻改變著我們的娛樂方式和習慣。人們有太多太雜的消遣方式。電影從當年鎳幣影院時期那個“the Only One”,蛻變成之後的“the Special One”,再到如今的“the Normal one”,這是電影行業本身地位的變革。

溝通上,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平的。所以,一部足夠好的電影,和一部足夠爛的電影,在社交媒體上所引發的關注和流量,可以說是一樣的。

興趣上,互聯網重新塑造了興趣圈層,讓越來越多的小眾密集聚攏。電影這種“大眾的狂歡”也在互聯網模式下被消弭,有太多的人因為更多的其他愛好和興趣彼此勾連。電影,或許就不那麼重要了。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開放了電影院,大家會趨之若鶩嗎?

打開了牢籠,解放了束縛,那傳統的好萊塢6大會競相重新進入電影院及其放映領域嗎?其實不太會。總所周知,電影院隨著電影黃金時代的過去,也早已過了自己最好的發展階段。美國的如今的電影上座率基本保持在25%左右,幾十年未曾改變。即使在中國這個新增銀幕最快速的市場,電影院的上座率也基本保持在上述水平。

以此來看,在美國要經營院線,並不是一個好生意。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另一方面,既然開放了院線經營,那流媒體一樣可以進入這個領域。如今流媒體屆的“扛把子”Netflix網飛,手握大把現金流,一樣會在院線的領域攻城略地。而他們也在這麼做:Netflix剛剛宣佈與紐約知名的藝術影院巴黎劇院簽下租約,使其重新開張並將長期放映Netflix投拍的,在今年頒獎季廣受好評的《婚姻故事》。

但請相信,流媒體收購或者租賃電影院不會是大規模的行為。因為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既然流媒體實在電影的制發放模式上革新了傳統電影公司,那他們就不會為了傳統電影院而大幅買單。

如果對標中國市場,好萊塢傳統電影公司和那些流媒體新貴們,若是真對電影院有興趣,或許可以參考中國的某些模式——進入商業地產領域。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迪士尼是如今傳統好萊塢中的“一支獨大”。迪士尼的四大業務板電視網絡業務、度假村、電影娛樂、衍生品及遊戲營收佔比分別是44%、30.8%、14%、11.2%。電影比重只佔了不到六分之一。實體度假村和衍生品卻超過了40%。如果將電影院看成了商業地產中的一部分,或許是從另外一個維度看影院,也是萬達模式的一種變相參考。

電影院作為商業地產中的重要一環,是拉動實體人氣和消費的舉措,那傳統好萊塢和流媒體新貴會買單嗎?會變革跟進嗎?會All In嗎?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當下的電影,究竟什麼最為稀缺?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這一句電影臺詞,看似戲謔,確實實質上的真理。尤其對於創意為先的電影產業。

電影行業首先是內容行業,需要優質IP。而內容、IP,本質上是對優秀人才的追逐。前文提到了,打敗一個行業的往往是新物種和門口的野蠻人。如今,看似風光的流媒體也正在掐著傳統好萊塢的腦袋在地上摩擦。但新的巨獸正在門口虎視眈眈,他們更加有錢,更願意燒錢,更有魄力投入,他們隨時準備“破門而入”。他們是誰?

通訊運營商。

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是改變內容產業的一顆魔力因子。5G時代的帶來,將會徹底改變上網的供應需求,也會徹底改變傳統通訊運營商的運營思路。

在曾經網絡不發達的年代,運營商會通過各種手段,限制一部分上網,空出流量給另一部分,再通過“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讓儘可能多的人分批次獲得上網權。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5G時代來臨,對運營商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人們有充足的流量能夠使用。還會剩餘許多。如何讓所有人能夠儘量多的使用流量呢?內容,是通訊運營商目前最大的需求。他們正張開“血盆大口”,大量“吞噬”和“生產”更多內容,以此讓更多用戶產生使用黏連。

美國的幾大運營商巨頭都是如此操作:

康卡斯特Comcast2009年合併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

2016年以38億收購了夢工廠;

2018年以咋舌的388億收購了英國天空廣播。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另一家美國運營商寡頭At&T,2017年以更咋舌的854億整體收購時代華納。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可見,當人們以為流媒體將會是下一個電影行業主宰時,通訊運營商正在門口叫板,所以,誰都不知道下一個入局者會是誰。

只有內容才是王道!才是電影業唯一的護城河。但內容的製作背後需要人才。而人才就這麼多,而且培養人才需要時間的累積、產業的扶持、政府的反哺,所以,未來,人才會越來越貴。


中國需要《派拉蒙法案》嗎?

全球同此涼熱。作為目前的全球第一、二大電影市場的中美兩國,在制度層面和核心運營模式層面有著諸多彼此借鑑的方面。

雖然好萊塢是電影業的啟蒙和鼻祖。但中國巨大的市場增量以及應用互聯網技術的無雙優勢讓中國電影業正在彎道超車,壟斷,或許也不是沒有可能。

拋卻曾經的國營體系發行模式,自從1992年開放民營資本後,到2005年的《英雄》的橫空出世,中國電影已經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階段。開始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模式。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在中國,投資電影的力量紛繁複雜,各行各業都有。早期傳說中的煤老闆、鐵老闆,再到國有資本的介入,再到如今的互聯網資本的全面入局,電影的壟斷,似乎很難形成。

幾年前,博納影業的老總於冬在一次電影論壇上說道:未來,所有的電影公司都將為BAT打工。如今來看,互聯網巨頭對於中國電影業的影響力正在幾何式增長。騰訊影業、阿里影業等紛紛建立。電影,早已成為他們大文娛戰略中重要的一環。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維持了71年的“派拉蒙法案”,為什麼到了廢除的時刻?

好萊塢的垂直體系體現在制、發、放三大體系。在如今的中國,一部電影的製作、發行、放映、售票、評價等5大體系幾乎可以由一家互聯網公司完全控制。還記得《後來的我們》的鎖票事件嗎?還記得馮小剛和王思聰就電影放映所引發的“罵戰”嗎?這些都是中國電影業的特色現象。沒有前車之鑑,只有亟待解決。

如果從這個維度上來看,好萊塢式的傳統壟斷在中國沒有成型,但一種更加垂直,更符合現代互聯網電影消費模式的迭代性壟斷正在興起。

那,是否需要我們自己的《派拉蒙法案》呢?或許,面對中國電影,這還不是最急迫的問題。電影分級、市場增量到存量的過渡、電影工業的塑造等諸多問題,都應該排在中國電影問題序列的前端。

一切任重道遠。一切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