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革命黨領導人集體缺席,群龍無首,為什麼起義還會成功?

武昌起義能夠成功,當然離不開革命黨人長年累月、極其艱辛的工作,但是要說直接的關係,還真沒有。起義的槍聲在武昌城上空響了很久,革命黨領袖才姍姍而來。1911年10月28日,同盟會二號人物黃興在宋教仁的陪同下,乘坐輪船從上海趕到武昌,就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孫中山此時流亡海外,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附近四處演說,為革命募集資金,遠隔萬水乾山,對這場起義的情況所知甚少。

武昌起義革命黨領導人集體缺席,群龍無首,為什麼起義還會成功?

起義是在倉促間發動的,起事的士兵們嚇跑了胡廣總督瑞澂,趕走了統制(相當於師長)張彪,攻佔了總督府,才發現缺一個首領;協統黎元洪被起事的士兵架了出來,卻是個一言不發的“菩薩”。畢竟,人家黎協統是吃皇糧的,在體制內也算混得不錯,造反是要冒砍頭風險的,擱誰身上也是一百個不情願。倒是一個叫湯化龍的人適時登場,對穩定起義形勢、保全革命果實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湯化龍,字濟武,湖北蘄水(今烯水)人。1904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兩年後,他自請留學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學習法律。正是在這一年,清廷下旨宣佈實行“預備立憲”。

武昌起義革命黨領導人集體缺席,群龍無首,為什麼起義還會成功?

1908年秋,湯化龍學成歸國,任湖北諮議局籌辦處參事。籌設各省諮議局是預備立憲的重要內容,這一機構主要負責議論本省應興應革之事項,如預算、決算、稅法、公債等,相當於各省的臨時議會。武昌起義前,湯化龍已經被選舉為湖北省諮議局的議長。1910年,在京師召開的各省諮議局聯合會第一次會議上,他被推舉為會議主席,是第三次立憲請願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辛亥年五月,清廷的“皇族內閣”出臺,湯化龍和他的立憲同黨們都涼透了心。從內閣人選的名單來看,把持政權的滿人親貴們毫無立憲誠意(新內閣的13名國務大臣中,滿洲貴族9人,漢族官僚僅4人,而滿洲貴族中皇族又佔7人),反而有借立憲之名攬權的嫌疑。作為改良派名士的湯化龍,對清廷絕望,對革命反倒同情和親近了。

武昌起義革命黨領導人集體缺席,群龍無首,為什麼起義還會成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起義的士兵們邀請湯化龍參加新政府的會議,他欣然前往。起事的第二天,士兵們去諮議局找他,他不在,眾人正惶惶不知所往,他自己從家裡跑來了,並且災快地表示願意出面組織新政府,擔任政事部長。除軍事由都督黎元洪負責之外,其餘職責皆由湯化龍大包大攬。湖北軍政府收到的第一筆資助,就是湯化龍動員諮議局議員募集而來的。在革命形勢尚不明朗的時候,如此迅速而果決地加入到“造反”的隊伍中來,甘冒砍頭滅族的大風險,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出山的湯化龍積極地給起義士兵們出主意,他告訴起義士兵,清廷官員柯逢時家中有通信密碼本,可以用來與各省聯絡;他建議他們給全國各省發電報,把起義的消息擴散出去,爭取更多的響應。湯化龍親自捉刀,起草起義通電,痛批清廷當政者假意立憲,實為攬權,排擠漢人。改良派的主要政治訴求就是通過立憲,削弱滿人的專權,湯化龍代筆的通電道出了他們的心聲,也在他們的怒火上澆了一桶油。手裡有點權力的立憲黨人紛紛響應,投身革命陣營。江蘇和浙江兩省的獨立,主要是立憲派領袖張騫和湯壽潛的功勞。

武昌起義革命黨領導人集體缺席,群龍無首,為什麼起義還會成功?

武昌起事,清廷必要反撲。攝政王載灃諭令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勁旅,試圖與駐紮在武昌城外的張彪餘部匯合。瑞澂被撤職,但仍暫時署理湖廣總督,戴罪立功,他待在“楚豫”號兵艦上等待援兵(當然也是方便隨時開溜)。艦隊也在海軍大臣薩鎮冰的率領下開往湖北。

起初,黎元洪雖被推為軍政府都督,卻不視事,起義士兵依然處於群龍無首狀態。湯化龍苦苦相勸,最終說動了這尊“黎菩薩”。黎元洪是一旦下定決心做事就格外決絕的人,他率領起義士兵擊敗了張彪餘部,趕走了“楚豫”號兵艦。薩鎮冰的艦隊開到武昌城外,並沒有急於向起義部隊開火。黎元洪是北洋海軍出身,早年曾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就讀,他的班主任就是福建人薩鎮冰。在戰場上對壘的兩軍將領因為有這一層師生之誼,就存在著溝通的可能性。學生託人給老師帶去—封信,信上所言不得而知,老師看了信,默然不語,卻在戰場上趨於中立了。

武昌起義革命黨領導人集體缺席,群龍無首,為什麼起義還會成功?

湯化龍的弟弟湯薌銘就在海軍艦隊裡任職,是薩鎮冰身邊的參謀官。薩鎮冰的中立,與湯氏兄弟的斡旋有不少關係。不久,薩鎮冰借說年事已高,願意隱退,他喬裝為商人,乘坐太古輪船公司的客船去了上海。湯薌銘隨即被推舉為臨時海軍司令。等到北洋軍南下與起義軍交戰,海軍艦隊就把炮彈打向了清軍陣地。

督師赴鄂的蔭昌也相當不給力,手握著號稱當時最強勁的北洋新軍,沒有爭分奪秒地撲滅起義火種,而是先派了兩個標(相當於團)的兵力把守武勝關(位於河南信陽,地處河南與湖北兩省交界處)。拖到十月底,北洋兩個鎮的兵力才全部抵達前線,與起義軍展開了像樣一點兒的戰鬥。蔭昌這個戰時指揮官一點兒也不稱職,先是在信陽逗留,遲遲不願赴鄂,後來終於進入了湖北境內,卻賴在火車上指揮戰鬥。火車前後各安一個車頭,擺出一副隨時開溜的樣子,還派重兵把守,唯恐敵軍打過來。統軍的將領這麼膽小,部隊的士氣怎麼可能好到哪裡去?

武昌起義革命黨領導人集體缺席,群龍無首,為什麼起義還會成功?

就在蔭昌遲疑、畏縮的半個多月時間裡,起義軍站穩了腳跟,擴充了兵員,起義的消息通過各地報紙的刊載,最大限度地擴散了出去。湖北各地紛紛響應起義,臨近的湖南、江西兩省先後宣佈獨立。革命的火種已經燒了起來,大有燎原之勢。

10月28日,黃興和宋教仁赴鄂。宋教仁這一年29歲,年紀輕輕卻已經是革命陣營的元老級人物。1903年,他與黃興—起在湖南創立華興會,任副會長。1904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與湯化龍結下同窗之誼。19055年,他協助孫中山創立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

武昌起義革命黨領導人集體缺席,群龍無首,為什麼起義還會成功?

宋教仁來武昌的目的,是建立臨時中央政府,爭取外國的承認,讓各國領事宣佈革命軍並非“叛匪”,而是與清政府具有同等地位的交戰方。他與昔日同窗湯化龍在武昌見面,交談甚歡,兩人政治主張相近,都是憲政的鐵桿擁躉。在兩人的合議下,一份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文件《中華民國鄂州臨時約法》誕生了,這份文件已經透射出三權分立的思想。

湯化龍是湖北省名聲顯赫的士紳,而士紳階層是地方實力派,因為他們手裡有大把銀子,人脈關係也極廣,官府和軍隊都給他們面子,買他們的賬。在武昌起義爆發前,湯化龍領導著武漢的保安會。保安會是由商界和城市居民出於自保目的而組織的鬆散機構,會員多為店鋪的夥計和市民,主要負責城市的治安和消防。

武昌起義革命黨領導人集體缺席,群龍無首,為什麼起義還會成功?

但凡革命,總不免要發生些土匪趁火打劫、亂兵譁變搶錢之類的社會動盪事件,但是武昌起義之後,城市的秩序維持得相當不錯。軍政府因為名紳湯化龍的加入,獲得了湖北士紳階層的普遍支持,他們配合湯化龍,協調各地的保安會維持治安,成效顯著。因為有湯化龍邊洋的改良派的深度參與,辛亥年的革命變得溫和多了,破壞少了,建設性的工作多了,流血少了,這實在是我們這個百年多難的國家和民族的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