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肆虐,拒食野生动物已成共识,但还有一些非野生动物同样不能食用,它们致死率远超病毒,那就是——毒蘑菇。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毒蘑菇

最近天气回暖雨水增多,野生蘑菇也进入了生长旺盛期,大家一定要慎之又慎,避而远之。

据统计在今年,湖南省误采误食野生有毒蘑菇的事件已发生6起,发病19人,暂无死亡病例。近日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也发布《关于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加强部署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

野生蘑菇种类繁多,有毒无毒蘑菇仅凭肉眼难以辨别,一旦误采误食,发病急,病死率高,对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极大。

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引发的中毒事件层出不穷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防控野生蘑菇中毒也要广而告之

去年长沙谢先生一家聚会,吃了从山上采来的野蘑菇,结果第二天一家四口人全部被送入医院ICU,其中包括一个一岁大的孩子,一家人肝脏功能均严重受损。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再也不吃野蘑菇”——多么心酸的教训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医生的话字字锥心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孩子情况严重

去年在云南磨思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事故,驾驶员一家五口采食了从山上采回的菌子,晚上集体出现中毒症状,一家人竟然还自行开车前往医院治疗,刚上了高速就发生意外,好在警方及时赶到。


去年在云南磨思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事故,驾驶员一家五口采食了从山上采回的菌子,晚上集体出现中毒症状,一家人竟然还自行开车前往医院治疗,刚上了高速就发生意外,好在警方及时赶到。民警赶紧将一车患者送至医院,一家人平安度过危机。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在陕西,一对夫妻采食了野外的白色蘑菇,发生严重中毒现象。为了救命患者家属花费了11万,可病情还是不容乐观,并且今后康复还将是漫漫长路。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颜色不是判断蘑菇是否有毒的标准

毒蘑菇有很强的“欺骗性”

野生蘑菇之所以会“放倒”那么多患者,一方面与人的盲目有关,另一方面不少毒蘑菇也“性情狡诈”。

比如剧毒的灰花纹鹅膏菌,据湖南省卫计委食安科统计从2015到2018年,湖南省约发生70余起,200余人中毒,仅2017年一个月就有三十余人因误食灰花纹鹅膏菌而死亡。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灰花纹鹅膏菌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灰花纹鹅膏菌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左边隐花青鹅膏,右边灰花纹鹅膏

这两种鹅膏菌一种无毒一种有毒,你能分得清吗?

灰花纹鹅膏菌是一种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外观上与食用菌非常相似,它的毒素也十分狡猾,一般毒蘑菇潜伏期是2小时,但它的潜伏期长达6小时以上。初期中毒者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这期间肝功能等指标正常,六小时后还会出现“病情减轻”的假象,这非常容易误导患者和医生。而到了真正发病期,情况就十分危险了。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2017年祁阳县某中毒患者的症状描述

灰花纹鹅膏菌又被称为“菌类杀手”,而类似的有毒蘑菇还有不少。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毒蝇伞,会引起剧烈腹痛呕吐等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致命白伞菌,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网孢牛肝菌,含神经精神毒素

另一种野生“毒物”正在滋生,毒性远超新冠,大家一定避而远之

豹斑毒伞,会让人幻视抽搐肝损伤

很多毒蘑菇,都有很强的隐藏性。

而要避免中毒,唯一且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吃野生蘑菇,就像不吃野生动物一样。

为了让后辈吃口放心的,祖先们一定尝试了无数回“新鲜的”,这才留给我们这么多“放心的”。可人们为了吃口“野味”,付出的代价真的是太大了,所以还是那句话,地球很危险,管好嘴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