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大赢家》这部电影怎么样?

X雨落无声X


嗯,之前没看过大赢家,今天特意看了一下,影片反映的情况非常好,做事认真严谨的人不管他做什么哪怕是一个劫匪,他也可以把抢劫做得非常完美。所以做什么事,就怕认真。也反映了一个现实的情况和我们当下的病毒差不多,我们在不知道会发生的事情面前都是茫然的、迷茫的,只有认真对待每件事情,才能尽快找到答案。当中有很多教训,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更要有好的心态,多看看多关心家人,关心社会,关心我们应该关心的东西,不要忽略身边关心你的人,不要让自己后悔。 学到了东西四字概括:认真、严谨



影视作


说实话在看之前,我的心理预期并不太正面,一方面是日本小说原著《游戏永无结束时》和同样买了版权的韩国影片《率性而活》珠玉在前。

而另一方面,这个单一场景、单一时间、单一主角的小格局故事,想要拍好,并没有那么容易。

有道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演员演技、场面调度、故事走向,缺一不可。

不信?想想同类型杰作的典型《活埋》和《狙击电话亭》吧。

但看完出人意料的是,这部《大赢家》远远超出了我的观影预期,前奏简洁明快,包袱辛辣讽刺,收尾意味深长,有瑕疵但不掩瑜,可以放心前去观看。

一切的一切,都来自那个叫“严谨”的严谨银行职员,因为较真,活成了大家都不太待见的那位,上班被同事排挤,回家家人不想和他一起吃饭,一把年纪都还是处男,说是个loser都是轻的。

阴差阳错之下,严谨被任命担任抢银行演戏的劫匪,所有人都觉得这无非是走个过场,准备敷衍了事,但他的全力以赴让他人都大跌眼镜。

这个故事的高明之处在于,这是一场安全无比的假犯罪,因为假,因为没有死亡的威胁,所以认真、尽责,寻找制度中的漏洞才足够可贵。

于是,小小的银行大厅内,上演了无数价值观的碰撞,有人觉得小题大做,有人觉得影响自己的利益,有人借题发挥考验爱情,有人顾全面子官僚主义。

严谨需要用他自己一个人的价值观去对抗所有被他劫持的人的价值观。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过是个演习,至于么?你是演得开心,却要这么多人陪着你一起演,直接出去给警察抓了不就行了么,但严谨偏不,就算大家都笑他,都骂他,也要把这场戏认真演完。

他认真地做抢劫前的准备,严肃地跟人谈判、与警察对峙,有条不紊地堵住摄像头,布置机关,甚至当那位着急看牙的女同事,怒火攻心打了他一巴掌后,他居然还能冷静地脱下衣服做了十几个俯卧撑,然后给她戴上一个被“强奸”的牌子。

这场“强奸戏”实在是亮点中的亮点,黑色幽默玩到飞起的同时,严谨本身也变成了一个只身对抗犬儒主义的孤独形象。

其实,本片大多数的笑点都是如此,包袱被抖出来时令人捧腹大笑,细思深究,埋的都是现实的基调。

比如,胖子同事跟孟鹤堂争抢被“杀”名额时,幽幽又飘过来一句“让领导先杀”,解构的是“让领导先走”的官僚主义。

严谨不断在脑中幻想的“中二场景”,是现实中真实犯罪的戏剧映射,也极具对比的形式感。

而母亲现场“相亲”、数落处男的段落,则又是一种“老实人不受待见的心酸”社会鼓励脚踏实地,最后却把这样的人逼上梁山。

说起这部电影的好看,除了剧本,就不得不提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演员们。

首先,是大鹏,长年嘻嘻哈哈被贴上喜剧演员标签的他,这一次,走的是面无表情的“冷面”直男路线。

虽然演技依然有待提高,但我感觉,从《缝纫机》到《受益人》再到《大赢家》,大鹏已经成长很多。

腾格尔老师这回“跨行出击”也算是找对了路子,这种满嘴跑火车的不靠谱父亲形象毫不突兀,尤其那句“儿子,有困境要克服困难,没有困难就要给警察制造困难”让人忍俊不禁,怎一活宝了得。

至于田雨饰演的银行行长,孟鹤堂扮演的银行职员,孟非饰演的记者,也都各尽其用,极具代表性。

“人是怎样成为一个穷凶极恶的劫匪的?其实我所经历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被家人冷落,被领导误会,被同事排挤。无论自己怎样努力,生活都不会有起色,于是我开始不满、抱怨,想要不劳而获。可能有的人不敢去抢银行,但在这样的时候,他选择去做其他错误的事情。当你发现自己的欲望超过了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能踏上歧途。一旦迈上那一步,就永远都不能回头。”

结尾严谨的这段独白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影片的格局,把所有折现出来的现实问题,引入到了一个更普世的维度上。

严谨,是无数即便身处平庸,但仍坚持原则和底线人们的化身。认真或许就是“输了”,但这部《大赢家》让我们看到认真也有赢的可能。

那么,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再不重视“认真”这个词了?我不知道,也从未思考过。

或许就像最后那个开车的警察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就够了。但是没有这一个,还真不行。”



小陈说世界


继徐峥的《囧妈》之后,大鹏和柳岩的《大赢家》也以采取线上播放的形式上映了。当然这对憋了很久的观众而言简直就是喜闻乐见。我个人比较认同魏君子最近说的一句话:现在这个时代就没有“已经没有网大这个说法了”。现在电影也不分什么平台了,只有好电影和烂电影的区分。

《大赢家》改编自2007年韩国电影《率性而活》,而《率性而活》则改编自1991年日本电影《游戏永无结束时》。而电影的源头来自于一部日本的小说。

我们先说说《大赢家》吧,主演是大鹏和柳岩,电影其实是大鹏一个人的独角戏。柳岩在这里基本上没多少表现,电影虽然在炒作这两个人的CP,但是这一部电影柳岩的存在感真没有,远不如上一部《受益人》。除了柳岩之外电影中其他熟儿脸也挺多,譬如孟鹤堂就有不错的表现,目前来看孟鹤堂是德云社里在大荧幕上演技最好的相声演员了,非常放松和有喜感,而且感觉孟鹤堂更适合演现代题材的电视剧,未来在这方面发展的肯定会更好。

还有就是歌坛“大明白”腾格尔老师,腾格尔老师“浮夸”的演技自成一派,没法模仿,更无法超越,跟他翻唱的歌曲一样,如泥石流一般的麻辣爽口,每次出场总能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对腾格尔老师的这个评价绝非是贬义。

另外还有田雨、张子贤都来客串了一把。这部电影从故事角度而言很简单,完全的单一故事线,讲述一个小人物自我救赎的故事。

其实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单一人物线或者说单一故事线总是是一件非常冒险的模式,因为一旦这个人物和故事撑不起全局的话就会造成整部作品的垮塌。譬如最近大火的韩剧《王国2》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所以单一线索更加需要在辅线上下功夫,来让整个故事显得丰富而又立体,但是副线如何设计和剪辑就是导演和编剧能力问题。

《大赢家》这个故事本身在动因上就存在非常大的“坑”,因为这个“演习”的框架的设定本身就让剧情缺少了悬疑性,如何制造悬疑性和紧张性,推动剧情的发展就成了导演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譬如我们看之前一部口碑和票房俱佳的国产电影《无名之辈》,除了任素汐和章宇的精彩表演之外,剧情上也紧张爆满,主线无比清晰,副线虽多但是非常克制,制造了足够多的悬疑,让整个故事时刻充满着紧张感。各种转折,同时主人公的精神升华和自我救赎都有体现,温情感人而又幽默,是一部抢劫题材的佳作。

我们再回过头看韩国这一部《率性而活》,豆瓣给出了8.3的高分,我个人感觉是偏高的,可能那个时候大家审美比较简单吧。但是也不失为一部佳作。导演给人物设定的背景是一个因为得罪市长而被从刑事警长降级到交警“轴人”,其个性显得无比突出,而其他人物包括警察则是完全的韩国喜剧范儿,与主人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属于把两种不同题材类型的人物凑到了一起形成的反差,制造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韩国喜剧靠夸张的肢体动作、语言和形象,营造了一种特有的喜剧氛围,观众在观影时的代入感也会很强烈,也会接受这种人物性格的设定。但是如果把他换成中国人则就有点不相匹配,这是文化氛围导致的。

而故事的紧张感则是通过主人公的“真枪实弹”以及与市长的“矛盾”制造出来的伪犯罪气氛。包括新闻媒体和警察之间的次级矛盾也在不断地推动剧情的发展。

而《大赢家》因为各种原因则没有办法去制造这种氛围,首先市长和主人公的冲突被删减了,媒体和警察之间更不存在矛盾,主人公也从警察变成了银行职员,真实的枪也变成了儿童滋水枪和纸手枪,紧张的窒息也变成了防火喷水。大鹏饰演的主人公的身份弱化导致本来就偏弱的故事情节更加缺乏说服力。

在韩版《率性而活》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就是警察署长,本来这个新到任的署长来这个小地方只是为了混些日子就走人,但是通过这次演习,让他看到了地方警察的混乱和无能以及市长的腐败行为,他的观念也因此得到提升和改变。但是在《大赢家》中这个重要的角色也被脸谱化了。重要副线的缺失导致整部电影完全失去了故事的纵深,而孤单的大鹏撑不起这个独角戏,于是整部电影彻彻底底的成了“儿戏”。

其实电影是有机会在副线上进行再创造的可能的,譬如变声的妹妹,譬如颇具喜剧色彩的父母,以及爷爷和孙子的情感深化,但是在电影中这些副线都像蜻蜓点水一样流于表面。除了政策问题,编剧和导演没有在原作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二次创作也是这部电影失败的重要原因。

《大赢家》里有一句台词,张子贤饰演的警察给了大鹏一个纸手枪说:“意思意思得了”。也许这就是中国电影和韩国电影目前的创作思维上的不同吧。

总体来说这电影节奏很有问题,但是笑点也有,寓意也有,啥子都想有,啥子都没弄明白。


东嘉木的影世界


《大赢家》改编自2007年韩国电影《率性而活》,而《率性而活》则改编自1991年日本电影《游戏永无结束时》。而电影的源头来自于一部日本的小说。

我们先说说《大赢家》吧,主演是大鹏和柳岩,电影其实是大鹏一个人的独角戏。柳岩在这里基本上没多少表现,电影虽然在炒作这两个人的CP,但是这一部电影柳岩的存在感真没有,远不如上一部《受益人》。除了柳岩之外电影中其他熟儿脸也挺多,譬如孟鹤堂就有不错的表现,目前来看孟鹤堂是德云社里在大荧幕上演技最好的相声演员了,非常放松和有喜感,而且感觉孟鹤堂更适合演现代题材的电视剧,未来在这方面发展的肯定会更好。



无菜鸡你个意


前天晚上,头条视频平台3月20日免费推出了一部电影《大赢家》,实话来讲,当看到主演是大鹏和柳岩时,就没有太多的想看的兴趣,但是因为是免费的,家里有人想看,于是就一家人投屏看了!

在演员阵容里发现了孟鹤堂、代乐乐、张子贤、田雨等喜剧演员后,再加上杜源、孟非、腾格尔、屈菁菁这些电影、主持、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大鹏在影视圈娱乐圈的人脉之广,人缘之好可见一斑!

首先电影《大赢家》是一部改编作品,从最初是1991年的日版《永不结束的游戏》,到后来2007年又搞了一个韩版《率性而活》,13年后有了大鹏、柳岩的《大赢家》。

作品不怕改编,翻拍超越原著的比比皆是,就看谁能把故事讲得更好,角色演技是否炸裂。虽然没有看过前两版,但是对于《大赢家》来说,尽管苛刻的影迷们只给了6.8的豆瓣分,但我整体看完之后觉得这是一部佳作。


Mrwave


前天晚上,头条视频平台3月20日免费推出了一部电影《大赢家》,实话来讲,当看到主演是大鹏和柳岩时,就没有太多的想看的兴趣,但是因为是免费的,家里有人想看,于是就一家人投屏看了!

在演员阵容里发现了孟鹤堂、代乐乐、张子贤、田雨等喜剧演员后,再加上杜源、孟非、腾格尔、屈菁菁这些电影、主持、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大鹏在影视圈娱乐圈的人脉之广,人缘之好可见一斑!

首先电影《大赢家》是一部改编作品,从最初是1991年的日版《永不结束的游戏》,到后来2007年又搞了一个韩版《率性而活》,13年后有了大鹏、柳岩的《大赢家》。

作品不怕改编,翻拍超越原著的比比皆是,就看谁能把故事讲得更好,角色演技是否炸裂。虽然没有看过前两版,但是对于《大赢家》来说,尽管苛刻的影迷们只给了6.8的豆瓣分,但我整体看完之后觉得这是一部佳作。





混世魔王的日常


影片的开头,给我的整个感觉就是:过于儿戏。

从抢劫犯的选择,到局长无条件的信任,再到群众的莫名配合。

但我恰恰喜欢这样的儿戏,因为这样的儿戏跟严谨的轴劲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一场演习只是敷衍着就可以对付过去的话,那么演习的意义又在哪里?

我想起很多次我在学校里的地震演练,那会我顶着本很薄的书一边往楼下跑一边笑。现在想想,如果是严谨,那么至少他不会。

整部电影让我联想到了很多游戏,比如狼人杀,比如吃鸡,比如角色扮演。在反转的过程中,整部电影的剧情也算完整。当然,这很难说里面没有《率性而活》的作用。

令我惊喜的最大的一点是,严谨赢了。

也许是我对国产电影仍然持有偏见,但哪怕是演习,仍然判定“劫匪”成功逃脱,都足以让我兴奋一番。当然,这个逃脱很水,现实情况依然是警察局长静静地在屋里等待,等待严谨从天花板上下来的那一刻瓮中捉鳖。但让一场游戏就成为一场游戏的态度,还是让我很开心。

片中,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我觉得是两个。

第一,人设立不住。

第二,节奏也太乱。

关于人设,我不明白的有几个人物的转变。

例如云珠看起来是个非常独立且强势的女性,却光明正大犯了花痴连牙疼都不顾了。

再例如原本想要逃脱甚至不惜跟要见丈母娘的同事抢名额的周游都不愿意为了暗恋对象云珠留下来。却能因为煽情的剧情而留下来。一个前期还多少带点谄媚性格的大堂经理居然在后来对行长大喊大叫。

还有严谨,为什么没有执行到最后一步“同归于尽”而是改为选择极其不聪明且很容易被识破的办法去逃脱。如果真的要逃脱那么抢劫来的钱又怎样处置?他顺承下来的流程又是在什么时候做出的改变?

这些,我都觉得十分牵强。

而节奏,显而易见,里面的煽情太过刻意,因为煽情而导致人物动机发生变化,我觉得是非常为了剧情而剧情的做法。前半段的剧情还算紧凑,包括俯卧撑“强奸”都有不错的效果。但自从严谨落寞地在门边吃起饺子,整个片子的节奏和风格开始断层。

看似影片把人生的哲理讲得很大,但是看完以后仔细回想,不过是部合格的商业片尔尔。

但其中仍然有让我动容的地方。

比如敢说实话的孩子,比如第一个“牺牲”的警察老姚对游戏规则的尊重,比如陶慧饰演的孕妇(这里再为我们金华姐打一万个call,她可太好看了)第一时间选择的配合和善解人意,再比如柳岩打开大门说给我们点个火锅吧……

比起严谨的大段独白,这些片段让我更加相信即使有些人也许一出生就活在地下室,但仍然可以相信这世界上有阳光。

这也是电影的主旨。

作为喜剧片,我觉得尚可。

作为小孟老师的大银幕,我认为演技也还算自然。

但回头想想,似乎近年的银幕尤其喜爱这样倔强又诚实的角色。

从《半个喜剧》里不愿意撒谎的任素汐,到最近还算火的《梨泰院class》里不愿做出任何妥协的朴世路,再到这部电影里万事认真从不更改自己原则的严谨……

似乎这些电影都在告诉大家,你的坚持也会得到回报。

可现实真的是乌托邦吗?

坚持原则的人一定会得到奖赏吗?

我们的社会,做好了接受诚实的准备吗?

这样想下来,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样的电影总是受人喜爱,总能触动人内心隐秘的感情。

因为,即使在当下我们做不到诚实地活着,我们仍然有资格向往着真实生活。

所以,这部电影,算合格。

但距离优秀,还有一段距离。


糖橘子


昨天看了大鹏、电影整体还是很不错的!柳岩等领衔主演的电影《大赢家》。大鹏饰演的严谨,是一个在职场中“严肃认真、谨慎负责”,但自知“不太受欢迎”的人。这样的人,不仅在电影里不受欢迎,在电影外同样如此。比如,严谨在影片开头的表现,就被某影评人称之为“病态”。这让人读后很不舒服。影片开头,有3组镜头:镜头一:一位上班族,把别人丢弃在马路上的空饮料瓶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镜头二:一位小职员,看到保安帽子没戴好,帮他指出并纠正;镜头三:一位业务员,因为客户材料不齐全,没有给放款。当我们在笑过之后,认真看待这些表现时,难道不觉得,这才是职场人应该有的基本素质和美德吗?那为什么这样的人,在职场里不受欢迎,反而会被嘲讽呢?

书本上赞美的,在现实中反遭嘲讽,这是人类的通病。大鹏的这部电影并非原创,而是改编自日本作家村井邦彦担任编剧的日本电影《游戏永无结束时》,1991年上映,并于2007年由韩国人改编成韩国电影《率性而活》。这2部电影我没看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据说讽刺意味更加强烈。虽然《大赢家》并不是一部原创电影,类似的桥段在日本和韩国电影中已经上演过,反响不错。但这更加印证了一个道理:这样的事不仅会发生在中国职场,也同样会发生在其他国家职场,不是个例,而是通病。到底是“严肃认真、谨慎负责”的人病了,还是职场里的其他人病了?

“严肃认真、谨慎负责”,本是职场人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但在现实的职场里,又有几人会严格对照去做呢?严格对照去做的职场人,在我们的身边又有多少呢?这样的人,在职场中的现实处境又如何呢?有没有被嘲讽?有没有被排挤?有没有被打击?有没有坚持住做自己?有没有心灰意冷而改变态度?我相信会有,而且不在少数。这到底是为什么?原因很多,从电影中,我看到的答案是两个字:利益。











笑看倾城人


影片的开头,给我的整个感觉就是:过于儿戏。

从抢劫犯的选择,到局长无条件的信任,再到群众的莫名配合。

但我恰恰喜欢这样的儿戏,因为这样的儿戏跟严谨的轴劲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一场演习只是敷衍着就可以对付过去的话,那么演习的意义又在哪里?

我想起很多次我在学校里的地震演练,那会我顶着本很薄的书一边往楼下跑一边笑。现在想想,如果是严谨,那么至少他不会。

整部电影让我联想到了很多游戏,比如狼人杀,比如吃鸡,比如角色扮演。在反转的过程中,整部电影的剧情也算完整。当然,这很难说里面没有《率性而活》的作用。

令我惊喜的最大的一点是,严谨赢了。

也许是我对国产电影仍然持有偏见,但哪怕是演习,仍然判定“劫匪”成功逃脱,都足以让我兴奋一番。当然,这个逃脱很水,现实情况依然是警察局长静静地在屋里等待,等待严谨从天花板上下来的那一刻瓮中捉鳖。但让一场游戏就成为一场游戏的态度,还是让我很开心。

片中,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我觉得是两个。

第一,人设立不住。

第二,节奏也太乱。

关于人设,我不明白的有几个人物的转变。

例如云珠看起来是个非常独立且强势的女性,却光明正大犯了花痴连牙疼都不顾了。

再例如原本想要逃脱甚至不惜跟要见丈母娘的同事抢名额的周游都不愿意为了暗恋对象云珠留下来。却能因为煽情的剧情而留下来。一个前期还多少带点谄媚性格的大堂经理居然在后来对行长大喊大叫。

还有严谨,为什么没有执行到最后一步“同归于尽”而是改为选择极其不聪明且很容易被识破的办法去逃脱。如果真的要逃脱那么抢劫来的钱又怎样处置?他顺承下来的流程又是在什么时候做出的改变?

这些,我都觉得十分牵强。

而节奏,显而易见,里面的煽情太过刻意,因为煽情而导致人物动机发生变化,我觉得是非常为了剧情而剧情的做法。前半段的剧情还算紧凑,包括俯卧撑“强奸”都有不错的效果。但自从严谨落寞地在门边吃起饺子,整个片子的节奏和风格开始断层。

看似影片把人生的哲理讲得很大,但是看完以后仔细回想,不过是部合格的商业片尔尔。

但其中仍然有让我动容的地方。

比如敢说实话的孩子,比如第一个“牺牲”的警察老姚对游戏规则的尊重,比如陶慧饰演的孕妇(这里再为我们金华姐打一万个call,她可太好看了)第一时间选择的配合和善解人意,再比如柳岩打开大门说给我们点个火锅吧……

比起严谨的大段独白,这些片段让我更加相信即使有些人


褚哥看影视


看完了《大赢家》这部电影,真心不错,感谢大鹏,让我们看到了如此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本部电影的主旨就是最后大鹏的那段旁白: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劫匪,我们曾经被家人冷落,被同事排挤,被上司误会,我们的很多负面情绪无处释放,就容易有报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

但是我已经做了一个反面教材,即便我遭受了这些,但是我依然要做一个好人,如果努力看不到成果,那么就再努力一点。

不知道以上这段话有没有打动到你呢?

那么我今天是想谈谈这部电影让人反思的一些细节:

1.爷孙俩的关系得到改善

最开始孙子只是自顾自玩手机,不理会爷爷,心安理得地接受爷爷给的钱,到后来爷孙俩关系改善,孙子主动把那些钱还给爷爷,并希望爷爷买个新手机,爷孙俩组队打游戏。

其实这个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异了,而这也能反应出大部分离婚家庭中的孩子,他们有的被爷爷奶奶照顾,有的被姥姥姥爷照顾,有的被叔叔阿姨舅舅婶婶照顾,往往就会隐藏心事,沉迷游戏当中。

电影中的这个孩子是幸运的,他的认知改变了,他不会总去得到爱,他也会付出爱了。

2.大胖苦苦追求女生一年,终于被女生同意见未来丈母娘

我们不妨想想,就算大胖和女生去看了未来丈母娘,就算他们最后结婚了就会幸福了吗?

也许有的人会说,那是他心甘情愿的,但是我想说那是因为他的认知是,如果不是这个女人愿意接受我,那么我以后就再也找不到别的女人了。

他有这样一个负性认知,所以他才会如此廉价地对女生付出,也许那个女生只不过拿他当备胎,或者是拿他当提款机,根本就不爱他吧。

3.唯利是图的银行行长

这部电影最搞笑的部分就在于,一个根本不应该当上银行行长的人却当上了银行行长,不以流程办事,一心想要获得业绩,幸亏有严谨最后做了防线,要不然贷出去的款很难收回。

行长这个人设,不是也能说明,现在很多管理别人的人其实是不够智慧的,然后他们还要让底下的人去听他的,这样肯定会出大乱子。

在我看来智慧是理性,是善于分析,而不是随意发泄情绪,更不会随意滥用职权。

总之,这部电影真的是对人很有教育意义,每一个角色的一些小故事都会足以让人引起反思,而它们的发生与结果,我们作为观众已经看到了,那就不要让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