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媽媽應該管的更多嗎?

巴巴的雜談


我只是覺得怎麼會有這樣想法。

對於孩子的不僅僅是教育還有照顧、陪伴,個人認為分階段男人女人應該做好任務分工,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共同學習進步。

比如,懷孕的時候,男人應該照顧孕婦;生完孩子,男人照顧孕婦還得照顧孩子。對於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女人對於孩子的陪伴、教育多一些,那麼男人就應該多承擔家庭的其他事宜;對於孩子大一些,男人也要加入到陪伴和教育孩子的事務中中來;另外對於女孩,孩子大了多跟母親,男孩子多跟父親。當然還要注重家庭成員的合作。


柳暗花明是夏天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父母共同的責任!由於家庭分工不同,工作性質和時間安排不同,誰條件允許誰就管更多一些。比如爸爸工作比較忙在家時間少,孩子教育問題就參與的少。媽媽工作時間能做到天天在家陪伴,自然教育孩子就更多些。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加,也不能因為媽媽時間允許就主要承包了。爸爸即使在百忙之中也要抽空陪伴孩子,讓孩子能更健康成長。比如男孩子天天跟媽媽在一起,缺少爸爸的陪伴,很多男孩子變得沒有陽剛之氣。現實中媽寶男不少啊!女孩子缺少爸爸的陪伴呢?很多是缺乏安全感的,甚至長大以後都會影響到擇偶觀。也就是大家說的很容易騙!所以為了孩子的正常成長,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該主動負起責任來,努力做到最好!


愉生活6688


說一下我家的情況吧!我和我老公在孩子教育這塊可以說是我全包。為什麼呢?因為他自己好多也不會啊[捂臉]而我估計也就勉勉強強教到她一二年級吧,再之後我就只能轉為後勤保障工作了[捂臉][捂臉]沒辦法,誰叫我長大了才知道有文化是多麼重要的一個問題。所以現在的我盡全力的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流淚]


平凡的三口之家


【超姐觀點】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能者多勞需要 夫妻雙方互補。孩子小時候跟媽媽親些,比較依賴媽媽。爸爸除了工作以外可以多陪陪孩子增進感情。一個家庭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起前行。

我家兒子在上小學前一般是我教育為主,那時孩子的爸爸在外省工作,一年回來的時間有限,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擔子就落到我身上。一個家庭要有固定的經濟基礎收入,才能保證孩子的生活質量,所以我和老公也明確分工,他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在家帶娃。爸爸每天跟孩子打電話培養父子感情,孩子會告媽媽的狀,爸爸耐心給他講為什麼那樣做不對,為什麼不給他買......雖然兩地分居一點也不影響感情。



孩子小學之前的日子過的慢,等他上中學時間就會飛快,有時我覺得孩子還沒喜歡夠就長大了。男孩大了就會和爸爸親,當媽媽的想抱抱他、親親他,他就會不好意思。我兒子上初中就愛跟爸爸一起玩,以前我的小尾巴變成爸爸的跟班,爸爸很會玩可以陪他游泳、打球、滑雪、可以帶著他全國各地的旅遊。我就開始以事業為中心,把以前陪孩子的時光都補到工作上。

家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分工過細,都認為自己做的多,對方付出少,夫妻雙方要互相包容、理解幫助,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至於誰做的多與少不要計較,家庭和睦才有利益孩子的健康成長。


普羅旺斯超姐


家有男寶,作為碩士寶媽,談下我的看法和感受。

之前總以為“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教育應該主要由父親承擔。但是我們家的教育卻是相反的,至少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是媽媽在教育。我也一直想讓孩子爸擔起大任,結果試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所以,作為媽媽 ,我自行承擔起了教育的大任。

究其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家有男寶,教育的職責由媽媽擔當更有效果。“戀母情結”真的很強大,我家兒子天天粘著媽媽,媽媽的1句話抵得上爸爸的10句話。那這時候,肯定媽媽教育的效果更明顯些。

2.爸爸和兒子是天生的敵人,教育的結果是倒施逆行,副作用很大。像我兒子才4歲,現在就開始跟爸爸搶媽媽,說“媽媽是我的小情人” 。一般在爸爸的一頓痛揍下,才暫時表面屈服。一般最後又跑到媽媽這裡來伸冤,這是媽媽就擔起裁判和老師的角色,苦口婆心從中斡旋。

3.1-6歲期,孩子更粘媽媽,所以媽媽此時擔當教育大使更有效果;6歲以後,隨著孩子與爸爸的關係日漸升溫,爸爸的形象在孩子心裡逐漸高大起來,這期間,爸爸進行教育,更合適一些。

家有女寶的,是不是戀父情結嚴重?孩子更聽爸爸的話呢?也歡迎家有女寶的寶爸寶媽交流下經驗!



蔥花媽媽的日記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媽媽應當管理有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一、孩子生下就帶有天賦,很多不用人管,如笑、哭、吃奶、翻身、爬等,管了反而是傷害。二、給孩子留下發展的空間,更有利孩子成長。否則,步步緊盯指教,孩子往往無所適從。我寫過《與學生保持一定距離》一篇論文,曾獲省級一等獎。三、孩子多引少管。這就是“疏"與"堵"的問題。多疏導,少管教,象治水一樣。一己之見,懇請賜教。


閆耀周


首先,我們都知道一句著名的話“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說孩子的成長教育和父母是離不開的,畢竟父母才是孩子的最直接監護人,所以父母要在孩子教育上傾注很多心血才行,不能放之任之。

那麼是否在孩子的教育中母親應該做的更多呢,其實不是的,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父母的職責是不同的,母親更感性,給孩子的教育多方面是感性的,而父親代表的是理性的一面,責任感的一面。

那我自己來說,我孩子今年5歲,是個男孩,特別活潑愛動,我愛人的教育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認知對與錯,我更多的就是陪孩子玩耍,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但是我只要有時間,就陪孩子玩一些男人之間的遊戲,比如打架,打球,小比賽之類的,更多鍛鍊他的力量和運動方面。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沒有誰的責任輕,誰的責任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父母都離不開,雙方的責任都很重要,加油吧,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共同努力,每一個父母的想法都一樣,不希望孩子將來有多麼輝煌的成就,只要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幸福生活就是我們的心願。希望能與你共勉,謝謝。


小夫子郭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家長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而很多的家長都是會有這麼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現在的小孩子真的是不好管教了,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時候不管家長怎麼說,孩子都是不願意聽,反而會和父母對著幹,而這個時候家長就會顯得很無奈,不知道到底要怎麼管教孩子,有的時候想要通過打來管教孩子,但又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到底對不對。

1.多看到孩子的優點

家長應該要更加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多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管什麼事情肯定都是有正反兩面的,而孩子身上肯定都是有優點的,那肯定也是會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很多的家長,往往都是選擇忽視孩子的優點,反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優點。 家長一定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的教育肯定不能用打的方式來管教,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全面性,這樣的話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

2.根據事情的情況判斷

到底管教孩子要選擇什麼的樣方式的,其實還是要具體的事情是什麼,要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的話,這個時候家長肯定不能採用打的方式來管教,而是要採用積極的正面方式來引導孩子。 要是孩子做的事情已經是觸及到家長的底線,可以說是比較過分的事情,這個時候打一次孩子其實也是可以的。

3.不能過於嚴厲

有時候一些孩子做的事情確實讓家長是非常生氣,這個時候剋制不住自己想要打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懲罰是可以,以,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肯定不能過於嚴厲,不然很容易讓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是要跟孩子平心的講道理,讓他心裡知道是自己的錯,才能夠培養孩子一個好的三觀。


小米粒mili


作為父母,本不應該有哪一方負責更多,這個說法。這個說法,顯然是爸爸不想參與更多的家庭教育。

現在的詐屍式育兒、喪偶式育兒都在說家庭教育中父親欠缺的問題,但實際上,母親的教育是感性的,父親的教育是理性的,只有父母雙方共同參與孩子成長,孩子的性格才是完整的。而大多數家庭中,父親因為各種理由不參與孩子成長,都是在逃避責任,更不要說什麼傳統中國女性都是相夫教子這樣的話了。

現在是新的時代了,女性不再是全職太太,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事業,更獨立更自由,是和男性一樣自由平等的人。在孩子教育上更是!

女性之所以感受到更多的責任感,來自於十月懷胎的母性,母性使得女性天生就比父親更有義務感和教育責任感。但這不能成為母親應該參與更多的理由,難道孩子不是跟父親姓的麼?孩子不是夫妻雙方撫育的麼?難道是母親有絲分裂了麼?


寶媽辣談


關於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做父母是一場智慧與心胸的遠行!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要分階段的,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六歲以前,孩子是很希望媽媽多說說話的,這個階段媽媽說的話對他們來說是黃金,所以這個階段我們要多引導孩子,多陪他們說說話,這時候媽媽要多管孩子。

六到十二歲,孩子已經開始逐步進去青春期,媽媽這時候話不要太多,點到為止。比如說你下班後看見孩子在看電視,這時候我們不要嘮叨不要命令孩子,你怎麼看電視呢,別看了趕緊寫作業去。媽媽可以這樣說,咦,看電視呢?怎麼沒寫作業啊!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既提醒了孩子該幹什麼,孩子不僅知道自己該寫作業了,而且還能培養他的自我管理能力。這個階段媽媽的管理很重要,而且要講究方式方法,少說話,點到為止。

十二歲到成年,孩子進去青春期,孩子開始自我優越感越發強烈,感覺自己什麼都能做,覺得我行。這個時候對孩子的教育要更加註重方式方法,而且要給孩子留面子,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和隱私不想讓別人知道。媽媽千萬不能嘮叨,這時候你嘮叨對孩子來說是種噪音。比如說孩子戀愛的問題,突然你發現自己孩子談戀愛了,你想了解情況,這時候你直接上來說你不能談戀愛,要好好學習,談什麼戀愛。這孩子就不可能跟你交心,媽媽也瞭解不到想了解的情況。我們可以採用最原始的方法,比如說給孩子寫一封信或者郵件,首先祝賀孩子你長大了,談朋友了,然後再寫談朋友應該看中對方的什麼品質,獲得孩子的同理心,孩子才可能跟你交心。媽媽這個階段也要管孩子,跟孩子說事情的時候可以在去超市的路上或者去公園散步的時候,選擇一種比較輕鬆舒適的環境下跟孩子談事情。也就是媽媽管孩子要注重方式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