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無聲處:從《逍遙津》說京劇的戲名

於無聲處:從《逍遙津》說京劇的戲名

從《逍遙津》說京劇的戲名

  

京劇藝術是個浩瀚的海洋,珍品無窮,單是劇目的名稱,就很值得玩味。去年我曾經編了一個相聲《京劇迷的家鄉》,是仿照我1956年時聽過的相聲《影迷》編的,那個老相聲就完全是把電影名稱連綴而成的,只是編得並不成功,非常缺少相聲的元素,沒有“包袱”,所以就算是個文字遊戲吧。

但是即使是遊戲,我也體會到京劇的博大精深,比如有的劇目是取自人名(《伍子胥》)、地名(《武家坡》)、物品名(《鎖麟囊》)作名稱的;還有的是用幾個字,記述一件事情的過程,也就是一部戲的主要情節,這幾個字就當了戲名(《四郎探母》),顯得既直白,又通俗;用“傳”或“記”來記敘人物命運的劇名也不少(《柳蔭記》、《白蛇傳》);至於用兩個並列的動賓詞組連輟在一起,做為劇名的,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是兩個動賓詞組,是代表同一事件的同一個過程,即表示劇中的一個人同時做同一件事的兩個行為,例如《擊鼓罵曹》、《失子驚瘋》;其二是兩個動賓詞組,分別代表同一事件中,先後序進的兩個過程,是完成一件,再進入另一件,像《審頭刺湯》、《打漁殺家》,其實是把兩個摺子戲,或兩個戲曲片斷,連輟在一起,成為一出完整的戲,因而表現為兩段式。

  我在聽戲之餘,對戲名仔細品味,在體會樂趣的同時,還能發現一些問題,對於某些曾經困惑過的劇名,弄不太清楚,經過思索,明白了其中的緣故,也很有意義,其中有一個是《逍遙津》。

  《逍遙津》講的是曹操逼迫漢獻帝的故事,取材於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的第66回“關雲長單刀赴會,伏皇后為國捐生”,戲的內容當然和“單刀會”是沒關係了,完全是反映曹操殺害伏皇后和她的兩個兒子以及伏皇后的家族的內容,事件發生在東漢的皇宮內外,並不是在逍遙津,為什麼該戲要取名《逍遙津》呢?《三國演義》的第67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倒確實有逍遙津這個地名,但這和曹操迫害漢獻帝,殺害伏後又有什麼關係呢?在害伏後的過程中,參與者主要是華歆和司馬懿,張遼並不在場,所以讓我對戲名存有疑惑。

  其實,只要讀一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個問題還是不難找到答案的,當初戲曲前輩創作《逍遙津》這個劇目時,肯定是把第66回和第67回的相關內容,連輟在一起而編成一齣戲的。曹操為了檢驗自己的實力,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已具備了挾天子、令諸侯的權威和力量,竟然做出了一系列迫害漢獻帝的事情,直到殺害伏後家族的全體成員。這樣曹操對北部地區,已完全控制住了,於是再度西進和南侵,他進軍漢中,打下了張魯,佔領了川東。佔據川西的劉備,岌岌可危,只好用江夏、桂陽、長沙三郡的土地,換取孫權的救助,建議東吳去攻打合肥,以求牽制曹操。孫權果然答應,於是率呂蒙和甘寧進軍合肥。結果在逍遙津北被張遼殺敗,狼狽逃回。從小說中看,逍遙津是合肥附近的一條河,合肥在河的北岸,當初全劇大概是在張遼威震逍遙津,曹操大獲全勝的情節中結束的,所以劇名就取為《逍遙津》了。我猜測,可能是由於戲的後半部,結構鬆散,沒有什麼精彩的表演,藝人們演來也不討好,慢慢地就放棄了,最後只剩下戲的前半部了,而戲名則依然沒有改變。


  由此我體會到,一部戲的名稱,一定要和它的內容情節、主題思想貼切,萬萬不可故弄玄虛,讓人不得要領。隨著對外交往的深入開展和不斷擴大,外來藝術形式進入京劇領域的東西越來越多,京劇藝術不是不可以吸收外來營養,但京劇藝術畢竟是傳統藝術、民族藝術,單是一部京劇的名稱,就一定要遵循讓戲迷看得懂、記得住的規律,千萬不要花裡胡哨,搞花架子。在新劇目的創作過程中,有的戲的名稱,戲迷還沒有來得及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戲就夭折了。例如《火醒神州》,我就怎麼也想不到它是一部和電影《清宮秘史》內容相同的戲曲,後來我才知道它是為了突出在戊戌變法中犧牲的先輩,把戊戌變法視作中華覺醒的開端。戲名的文學性很強,但是群眾可能想不到,有點脫離群眾、凌駕群眾、高高在上的感覺。相反,戲名取得好,或者改得好,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增加該劇目的生命力,使一部戲久演不衰,從《蘆蕩火種》到《地下聯絡員》,再到《沙家浜》;從《革命自有後來人》到《自有後來人》,再到《紅燈記》,不僅是戲的思想內容,劇情結構、表演藝術有很大的提升和改進,單是劇名的變化,就越來越符合京劇藝術的規律,體現著京劇劇名的特色!

  如果是什麼都講時髦,當初《逍遙津》一劇,在去掉了後半部以後,前半部也早該另取名稱了,其實改成《殺伏後》、《曹操逼宮》或者《穆順盡忠》也未嘗不可,只是過去沒有那麼多的“改名熱”。或者也可能是限於舊時代京劇藝人們文化太低的束縛,這出老生高派的代表劇目,一個多世紀以來,竟然沿襲的是這樣一個原有的名稱,當我們在欣賞高派藝術家在該劇中高亢激昂的演唱藝術時,是否還應當對有著二、三百年曆史的京劇藝術,進行一番更普遍、更深刻的思索和回味呢?

京劇藝術,猶如一座萬丈巍峨的深山,它的內部,是無窮無盡的藝術寶藏,只要你隨便地挖掘一下,都會發現其中數不盡的奇珍異寶,我願做一名探寶者,哪怕拾到一粒針尖大的藝術珍寶,也願與您共賞析!

真盼望有更多的人去共同挖掘京劇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