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分流改革新突破】信息化助力司法确认案件“云”解纷

为深入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根据《民事诉讼法》、最高院《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北京高院出台了对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规则、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健全电子诉讼规则等方面做出了相关的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出台以来,西城法院迅速解读、部署落实方案,利用现有的诉调衔接机制,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特邀调解、基层组织四大平台,牵手“诉源治理直通车”,充分释放审判效能,实现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努力通过智能化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纷服务。

我们将利用几期来向大家分别介绍西城法院落实繁简分流改革的详细情况,本期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西城法院是如何优化司法确认程序的。


这要从当事人的一个电话说起……

“没想到,在疫情期间,法院也可以审理我的案件,并进行了调解和司法确认,调解协议和裁定书我都在电子邮箱中收到了,真是便捷啊!”

这是当事人蒲先生在一起司法确认案件庭审结束后,特意向承办法官赵琳打来的电话,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蒲先生和朱女士原本是朋友,朱女士由于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向蒲先生借款,但借款期限届满之后,蒲先生多次向朱女士催要款项,但朱女士一直未能偿还。蒲先生对此十分气愤,自己的公司现在经营遇到困难,正是需要资金的时候,朱女士却不顾及多年朋友感情,拖欠自己的“救命钱”,因此向法院起诉朱女士。

考虑到当事人的朋友关系,此案承办法官赵琳决定先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通过沟通了解到朱女士从事线下培训工作,向蒲先生借款是想抓住年后的培训旺季扩大招生规模,但由于疫情爆发,整个线下培训行业都无法正常经营,朱女士的前期投资也无法收回,这才导致无法偿还蒲先生款项。


【繁简分流改革新突破】信息化助力司法确认案件“云”解纷


赵琳法官得知该情况后,利用北京云法庭平台组织调解员和双方当事人进行在线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她首先在线核实了蒲先生的证据材料,并让朱女士对此发表了意见。在确认借贷关系真实有效之后,赵琳法官从法律角度切入案件争议焦点,对于不按时还款所产生的不利后果向朱女士一一列明,并向双方当事人提供了一些法律建议。在赵琳法官和调解员的努力下,蒲先生表示理解朱女士现在的困难,朱女士也表示会想尽一切办法帮蒲先生度过难关,不能让真心帮助自己的人寒了心。最终双方达成了人民调解协议,并向法院提出司法确认,赵琳法官及时适用司法确认程序,确认了该调解协议书的效力,并当庭进行了电子送达。当事人均对赵琳法官和调解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态度表示非常满意,这才有了那通表达感谢的电话。

从蒲先生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司法确认是一种便捷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那么,什么是司法确认呢?司法确认是指当事人之间对于部分民事纠纷,经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经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签字盖章后, 如果双方认为有必要,共同到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其法律效力的制度。经过人民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很受到群众的欢迎。

2020年以来,西城法院立案庭速裁团队逐步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在原有“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模式下,将信息化引入司法确认案件审理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多元解纷工作,在坚定不移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有效缓解了当事人解纷需求。


【繁简分流改革新突破】信息化助力司法确认案件“云”解纷

案件“云”受理

疫情期间司法确认新模式


【繁简分流改革新突破】信息化助力司法确认案件“云”解纷


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后,为及时解决当事人司法确认需求,确保当事人不受疫情因素影响,西城法院针对司法确认案件开启速裁“云法庭”在线审查模式,在线立案、在线提交证据、在线审查、在线开庭、线上送达文书等,当事人可以通过“北京法院分调裁一体化平台”中的北京法院调解平台上传司法确认申请书、调解书、证据等,线上发起在线司法确认申请。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司法确认申请,应当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受理司法确认申请案件,不收取案件受理费。


证据“云”审查

方便快捷与防范虚假相结合


【繁简分流改革新突破】信息化助力司法确认案件“云”解纷


西城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发挥司法确认程序快速化解纠纷的功能。承办法官在开庭前会向当事人提示将案件所需证据上传至“云法庭”,当事人可通过预定法庭的会议号进行登录,对各方上传的证据进行质证;同时法官也会在线审核证据的合法性,提示当事人补充遗漏的证明文件,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侵权案件中,当事人主张要求误工损失,但仅提供了其所在单位的收入证明,对方表示不予认可,经过法官审核后,提示当事人可以提供社保缴存记录、银行工资明细等证据,当事人开具后,双方对误工损失重新进行了确认。

庭审前的事前审查,也能够防范虚假诉讼,在另一起继承的案件中,当事人提交的被继承人户籍信息与人事档案中并不一致,当事人亦不能对此进行合理解释,经过法官再三询问,得知还有一个继承人并未参与诉讼且对遗产继承有一些争议,法官对该当事人进行训诫后,追加未参加的继承人参与了诉讼。


开庭“云”审理

司法确认多元化,纠纷化解网上办


【繁简分流改革新突破】信息化助力司法确认案件“云”解纷


在线司法确认具有全新工作模式、全新解纷方式等特点。以往的司法确认一般需要各方当事人一起到法院来,由于疫情原因,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在线通过“云法庭”进行司法确认,利用网络视频在线审查,网络司法确认虽然简化了程序,但相关审查标准和严谨程度并不会因此简化,相比线下的司法确认程序更加高效便捷。比如,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下,既便双方在调解过程中对双方存在的债权债务并无争议,但为了严格核实案件事实,法官仍然要求双方提供银行流水或微信转账、借款合同等证据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而对于物业供暖案件涉及多年的账目,法官也会要求当事人提交相应的明细记录;对于房屋租赁案件,则需要严格核实出租人是否具有出租权、租赁房屋的地点、双方对于租期租金的约定、解除权的行使是否合法等等。


文书“云”送达

高效便捷低成本,省时省力省心

【繁简分流改革新突破】信息化助力司法确认案件“云”解纷

依据最高院及北京高院相关规定,经受送达人明确表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电子送达裁定书。在线庭审后,经各方当事人明确同意,承办人将司法确认的民事裁定书发送至双方确认的电子邮箱,实现裁判文书的电子送达,让当事人第一时间收到裁定书。当然,如果当事人仍需要纸质的裁定书,人民法院也会向当事人依法送达纸质的裁定书。

西城法院每年的调解案件司法确认数一直高居全市第一,2019年为1446件,2020年至今,西城法院已经对232件司法确认案件进行审查确认,案由涉及家庭继承、交通侵权、房屋租赁、物业供暖、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多类纠纷, 繁简分流试点工作实施以后,将极大助力调解工作的开展,更便捷群众一站式解纷的实现。


—— END ——


| 供稿:王运佳 |

| 供图:王运佳 |


【繁简分流改革新突破】信息化助力司法确认案件“云”解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