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新冠疫情,会不会出现全行业较大幅度提高工资的情况?

用户8789111594035


我认为今年会较大幅度提高工资是不可能的,提高的工资从哪来呢,以往工资提高的情况都是因为公司赚钱了,业务量增大了才会有的情况,今年个人难、企业难、国家难、世界难,共同度过时艰已经很不错了,我只知道我们这边有公司降薪了,裁员了,还没听说哪家公司涨了工资!

具体列举以下几种原因:

一、企业经营受影响!

二、由于部分企业倒闭,有各行业人员面临失业!

三、随着全球疫情爆发,全球经济受阻,特别是出口加工业受的影响更大,降薪是必然的!

四:年初企业复工,广东一些发达地区招聘工资会有上涨吗,据我所了解的都是在去年的基础上涨了一点,原因是物价暂时也都涨了些,疫情期间各行业都发展的缓慢,用工密集型的产业应该会涨一点是正常的!

五:如果企业是内销的还影响不大,外销的就会收紧。

我弟弟上班的公司以前是专做出口的,负责出口的业务受减,采购部门人员减少,定单少了,加工部门的一线工人需求一下少了很多,年前都没有招工,他们做管理的奖金都会少很多!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年,全世界都在动荡,在中国健健康康,有份好工作已经很幸运啦,为我是华夏儿女而庆幸!



淘小铺资深掌柜张大清


“小良观点”,必然是不会的。

1.不符合市场行为

全行业大幅度提高工资,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货币贬值特别严重,变相的增加了行业的工资。但这种情况其实更惨,表面上工资增加了,其实购买力下降了。总之,新冠导致各行各业的生产力都有所下降,创造的社会财富在变少,对外贸易所产生的贸易顺差也在减少。换句话说,池子就这么大,里面的水变少了。每个人可能拿到的水也会变少,对于我当老百姓来说,每个人拿到更多的水,根本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行为。

2.不符合社会行为

所以说一群对各行各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国家会在宏观上进行调控,但调控的方式肯定不会是给各行各业增加薪资来进行调控。二是利用政府的购买力来激活一些行业。

要知道政府的购买力虽说非常强,但只要政府使用购买力,基本就意味着印刷新钱。这往往是货币贬值的前兆,其实也不难理解,这段时间为什么贵金属和黄金升值变得特别快。这基本上是全民皆知的事实了。

所以指望社会力量来促使各行各业的薪资产生大幅的上涨,是不符合当前的社会规律的。

3.不符合个人行为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疫情过后,薪资获得增长也不现实。为什么这么说?从劳动和收入的角度来说,疫情的前后,个人的能力和能创造的社会财富并没有发生变化,反而是受疫情影响,失去了很多创造财富的机会。整体的社会生产力下降,平均在每个人身上创造的价值也在下降,在这种基础下,为什么会达到更高的薪资呢?

个人想获得更高的薪资,需要提升个人的职场竞争力,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自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疫情不会使你的能力增强的,自然也不会使你的工资增加,如果变相的增加了你的工资,相信我,那只是金钱贬值的后果,你的购买力更低。


良之才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过了一个特殊春节。假期延长,让大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都按下了“暂停键”。但是通过长达两个月的努力,抗击新冠病毒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疫情彻底消除已是指日可待,全面复工即将来临。因此很多人对2020年用人单位的工资薪酬也关心起来。

新冠病毒对于各行业的影响不容低估,就目前来看,遭受新冠病毒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其次才是第一第二产业。对于行业整体的影响也集中表现在旅游行业,影视娱乐行业、餐饮零售行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制造业等。

疫情结束全面复工后,各个受到影响的行业都需要一个或短或长恢复期。在恢复期行业会进行各种调整,员工工资待遇就是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疫情结束后,行业的工资是下调还是大幅度上涨呢?

这是今年2月份各行业的的一份薪酬变化率表(如上图),从上图中的率数据来看,制造、教育和金融行业的变动薪酬发放下跌一半还多。其中制造业的变动薪酬下降72.26%,金融业下降63.78%,教育业下降59.84%。

消费品行业虽然有线上渠道的支撑,但也受到物流运输的影响,数据也不好看,变动薪酬下降38.21%,主要是因为受疫情的影响,线下数据几乎为零。而且春节期间囤积的巨大库存会使得线下店铺现金流压力增大,未来几个月变动薪酬的发放情况仍不乐观。而相对于纯互联网业务来说,下降率是互联网两倍之多。

  • 但在亮点是医药和传媒行业,疫情期间,由于防疫物资的巨大市场需求和疫情信息的输出报道,加班费和特殊津贴的翻倍发放。让这两个行业的薪酬变化率不但没跟着下降,反而有明显的上涨。

这是一份最新的各行业人力资源预算调整意愿调查表(如上图),从这份调查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2020年各个行业企业对于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的预算情况。

招聘预算,各个行业在2020年的招聘预算除了医药传媒之外,都做了下调,说明这些行业2020年对于人才的引入需求量变小。

薪酬预算:互联网和消费品行业维持不变,而医药和传媒做了预上调,其他行业基本都是下调。

培训预算:互联网,医药,教育,传媒,在培训上加大了预算力度,在我看来主要目的是为能实现“精兵减负”的原则。在不扩大人员的情况下,尽量在合理的培训下,发挥最大效益。而金融做了预下调,房地产做了预上浮,消费品和制造行业直接做下调。

福利预算:金融,互联网、医药、传媒选择了上调;房地产,消费品、教育、制造均选择了下调。

综上可以看到,2020年各行各业的薪酬整体趋于下调趋势。只看处于稳定上升的互联网行业,医药健康行业、传媒行业这三个行业的薪资有望上涨。但是,由于2020年的整个行业招聘预算降低,企业招人需求量变小,就业压力变大,工作岗位可能会出现“僧多肉少”的局面。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薪资和人才选择方面,有了更大的决定权,所以同等的情况下,不长薪的情况下就可以招聘到人才,企业肯定是乐意见到的。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MR瑞,10年的创业和金融领域从业背景,专注个人创业,银行存款,贷款,信用卡,投资相关知识的分享和问题的解答。关注我,每天内容都会有更新。


MR瑞


这个问题是一个好问题,每一次的经济危机背后都会伴随着经济的复苏和飞跃发展,毕竟人类不可能被这点事情打垮。新冠事件结束后的恢复经济和复工复产,大动作是宏观调控,背后的就是发行债券,印制钞票,刺激市场,逐步缓解各地窘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进入市场的钞票带动了通货膨胀。伴随英雄们已经踏上回家之路,我们的战疫行动取得巨大胜利,在q1季度停下的步伐会在q2q3追上,四个月没有波动的楼市会在接下来的半年补回来没有涨幅的曲线。回到题主的问题上,伴随着有国家调控情况下的通货膨胀,你的涨工资问题是必然的。


沈阳印象


这要看企业和劳动力谁能抗住,企业全面复工在即,必然需要大量劳动力,如果此时劳动力能抗住,再熬俩月,企业想必会一定程度提高工资,但现实是,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廉价劳动力,这些人经过两个月的停工,应该已经弹尽粮绝,在允许复工后,应该会大批量投入市场,所以,工资不会提高,而对于高精尖人才,他们能拖的起,可能会适当获得高工资


芳华与你共享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情况,会不会出现全行业较大幅度提高工资的情况?

答应是不会出现全行业较大幅度的提高工资情况。

原因是什么呢?

一:企业经营受影响,

二:由于部分企业关闭,有各行业人员流动过来,

三:随着全球疫情爆发,全球经济受阻,特别是出口加工业,会人员过剩,

四:年初企业复工,招聘工资上扬是假象,

五:如果企业是内销的还影响不大,外销的就会收紧。

用我们企业来说,以前是专做出口的,负责出口的业务受减,采购部门人员减少,还好我们在2014年开展转营国内市场,我们的产品刚好是提升人民健康意识,所以国内员工没有受到影响,

按上所述,有工作的,好好工作,没有工作的现在赶快找工作,

2020年祝我们大家一切安好!



奥科斯


可能会,但工资飞涨,物价还不得更飞涨,按下葫芦浮起瓢,连锁反应。


用户1527999567360


提出这个问题的小哥哥小姐姐一定是个理想主义者。

今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大爆发,给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带来巨大灾难和挑战,也给经济持续稳定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更是要狠狠过一阵子苦日子。这种大环境背景下短期内全行业员工普遍涨工资只能是一种自嗨自乐的自我安慰的想法,当然了,如果是小哥哥小姐姐们有特殊技能和突出贡献,个体升职加薪是很有可能的。

蜡笔妈觉得:每个小哥哥小姐姐们,面对大环境挑战,埋头做好自己,积极 储备能量,心存美好,天天天蓝,升职加薪也是很有可能的!




蜡笔妈妈


这个概率完全不可能,而且随着疫情的发展,可能导致很多企业倒闭的情况。活着可能成为今年的主题。在这两个月内,旅游,餐饮和酒店等行业受到巨大打击,很多小企业已经开始裁员或者倒闭。随着复工,后面会好些。但是国外的疫情发展起来后,导致我们外贸企业出现危机,如果持续下去,我们很多外贸企业会遇到大问题导致倒闭也完全又可能。所以今年主题;活着。


就在公元前


钱从哪来,印钞吗,再印,汇率崩溃,举债吗,再借,就看不到明天滴太阳了,还是勒紧裤腰带实在。不举债,不买房,有钱存在六大行。省吃俭用熬呀熬[耶][耶][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