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搬運一線醫療廢棄物數百桶,他們是防疫戰背後的“無聲勇士”

長江日報6小時前

每天搬運一線醫療廢棄物數百桶,他們是防疫戰背後的“無聲勇士”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22日訊(記者陳誠 通訊員張誠)3月21日,武漢市生態環境局一樓大廳,湖北中油優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環保)志願者突擊隊在這裡辭別,前往漢口火車站,搭乘市政府協調的專列返回家鄉。

3月21日晚上7點,中油環保馳援武漢的領隊王寧,當天第四次接通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電話。他剛到達襄陽唐城隔離點,終於有完整的時間接受採訪。此前,他已連續忙碌了50多天。他們團隊負責處理武漢產生的醫療垃圾。王寧說,可以說,我們就是防疫戰的一道屏障。

每天搬運一線醫療廢棄物數百桶,他們是防疫戰背後的“無聲勇士”

每天搬運一線醫療廢棄物數百桶

2019年,武漢市平均每天產生44噸醫療垃圾,新冠肺炎爆發高峰期間,每天產生高達200噸,翻了4倍,武漢專門處置醫廢的企業運力、設備、人手均不足,多家醫院情況緊急。

1月23日,中油環保董事長王春山憑經驗判斷:隨著武漢感染病人的增多,醫廢的產生量一定會迅速增加,醫廢的收集和處置很快就會變成另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問題。王春山主動向省環保廳請戰,把公司能抽調出來的醫廢收集車輛派出去馳援武漢。

1月29日,王寧帶隊的第一批12人和5輛醫療廢物轉運車從襄陽出發,前往武漢。隨著疫情發展,王寧的團隊也從最初的12人5輛車,增加到了81人35輛車。截至3月21日,應急團隊已經收集轉運1822車次共881.04噸醫療廢物。

1月30日一大早,團隊就去了現場。王寧說,由於轉運車沒有升降圍板裝置,需要一個人在車上拉,一人在下面抬,黃色、齊腰高的一個醫廢桶裝滿後平均35公斤,有時部分桶可達50公斤,需要四個人一起,才能抬舉上一米六五高的車廂內。一大廂貨車的運力是120桶,平均算下來相當4.2噸,每人平均每天最少搬運三趟。

桶裡是一個個黃色的醫療垃圾袋,裡面裝著用過的防護服、口罩、鞋套、手術器械、針頭針管、傳染病人的生活垃圾、廚餘垃圾、嘔吐物.......“如果前期包紮、消毒沒有做到位的話,肯定存在風險的。” 王寧說,大家會戴兩層手套,裡面是一次性的橡膠手套,外面一層耐酸耐鹼的橡膠手套。他提醒隊員們,因為桶都裝得比較滿,絕不允許大家用手去按壓,因為裡面可能有針頭或者利器,袋子一旦破裂,就有溢出的風險。

“當時醫療資源很緊張,一天只有一套防護服,我們如果要吃飯上廁所,只有把防護服脫下來消毒再穿上,中午有時候醫院有盒飯,我們找個稍微遠點的地方,蹲在馬路邊上吃,吃完再換上。”王寧說,初到武漢時正值疫情高發期,大家都是一套防護服穿十幾個小時,渾身溼透。隊員們從早上七點出車,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收車,回到賓館後,有時接近凌晨。

妻子感染,在一線的他寫了封長信

除了協調統籌,王寧還要關注隊員們的情緒。

2月5日,王寧觀察到二號車的彭紅波很頻繁地打電話,顯得很焦慮。他是一個比較靦腆的人,再三追問,才得知原來妻子已確診新冠肺炎,10歲的孩子和妻弟體溫也有波動,正在醫院隔離。“作為一個男人,在媳婦兒子最需要的時候,我不能陪他們,我覺得很對不起他們。”彭紅波說。

公司知情後,迅速與當地醫院溝通確保收治,送去了醫護用品和營養品,安排了專人照顧他妻子,每天回饋情況,彭紅波鬆了口氣。他在微信上給妻子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從知道你們染上這個病到現在,這幾天我都不知道是怎麼度過的,媳婦兒、兒子,不是老公和爸爸狠心不管你們,實在是疫情太無情。即使我現在趕回襄陽了,肯定是要隔離的。媳婦兒,等你們好了,我給你買條金項鍊......

二月上旬,兒子、妻子改為疑似隔離觀察。下旬,彭紅波的妻子順利出院。中油環保董事長王春山在接受採訪時特意提到了彭紅波。他說,很多次,他都被員工們感動得淚流滿面。

女員工王芳主動請纓,疫情期間交通管制,她獨自一人從老家騎行100多公里到達襄陽市區接應點與大部隊會合,支援武漢至今;公司發出倡議時,復退軍人董清第一個站出來:我們車組願去打頭陣;不愛說話的員工章彬彬每天拿著通勤車的鑰匙,從早上六點多第一班發車,到晚上開最後一趟車接同事回住處,他白天也要參與清運工作。不管多累,他都堅持做這些後勤工作......

說起那些時刻,王春山心頭哽咽,講話都很困難。 “好在我們的防護做得很到位,到目前,一千多名員工沒有一個人感染。”

每天搬運一線醫療廢棄物數百桶,他們是防疫戰背後的“無聲勇士”

企業停工投入1000萬戰“疫”

1月26日,王春山在公司發出倡議書:“在疫情面前,沒有‘經營’可講。我們不光是處理醫療廢物的公司,我們還是疫區的公司。”他要求全員待命上崗,並號召員工自願支援武漢,同時做好了防護品購買、人員津貼補助、保險、醫療費用的預案。後期武漢司機不足,公司在社會招募志願者,每人給予1000元每天的補貼。財務做了一個估算,截至發稿前,中油環保費用已投入1000萬。

但王春山並未猶豫,他說:“疫情不等人,我們有這個能力,我們就做一點。如果我們沒做,作為一個環保企業來講,我會覺得遺憾的。”

泰康醫院剛修好,恰逢疫情期間,缺很多物資,王春山得知後,第一時間捐贈泰康醫院400只全新的醫廢桶。

2月19日,王春山和隊員們在去泰康醫院的路上發現路不好走,王春山就地取材墊路;安排同事四處調配叉車,吊車,最終花錢從20多公里外請的;公司請不到工人,王春山便和4名隊員一起動手鋪路。他解釋:“政府、環保部門、醫院都在高負荷下,凡是我們能解決的,就不要找政府部門。”總經理辦公室的尹忠武還記得那個下午,他和老闆在坑坑窪窪的馬路牙子上鋪地板,老闆喘著氣沿大卡車爬上爬下,每塊石條磚三四十斤,60多歲的王春山搬三兩塊就得捶捶腰。

就在這時,王春山手機響了,接完電話後他很高興,高聲地招呼隊員們:“大家看,環保部門表揚我們了!”王春山說:“我搞環保已經20年了,環保部門針對某一個單位的感謝信,是我第一次碰到。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對於武漢來講,我們做的微不足道,但大傢伙一呼百應,每個人都很了不起,我想把這個鼓勵,第一時間分享給大家。”

武漢人這樣對他們說“謝謝”:塞點牛奶,幫忙充電

最讓王寧感到溫暖的時刻,是醫院的工作人員見到他們時熱情的樣子,他們說的最多的話是“注意安全”,有時會給他們塞點牛奶和水果。隊員手機導航沒電了去加油站充電,加油站員工看到襄陽的車牌號,知道是來“幫忙”的,硬要送他們車載充電器。

第一批隊員被大家稱為“逆行勇士”,視頻傳上網,有人@王寧:“平安回來,我請你喝酒。”一位網友@中油環保 :“媳婦和你是一個公司的,感覺很自豪。”“我們就是一些平凡的人,做了點平凡的事,我有個願望就是社會上對我們這個行業有新的認識,不再覺得我們是收垃圾的就好。”王寧笑笑說。

3月9日,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相關領導一行特地攜帶整車慰問物資,慰問中油環保前線志願者團隊,並代表武漢市生態環境系統的幹部職工感謝中油環保志願者團隊這群背後的“無聲勇士”。在防疫最關鍵的時刻,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災難無情,人有情。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表示,危急時刻勇士們來到武漢,幫助武漢解決醫廢的轉運和處置,是一項高風險、困難很大的工作。他們極大地緩解了前段時間武漢在醫療廢物處置中的困難,為武漢在這次戰“疫”的勝利起到了突出的貢獻,也體現了中油環保這家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武漢市民李先生說,這也體現了襄陽人民對武漢的大力支持,體現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高貴品質。

目前,該公司與醫療廢物打交道的志願者核酸檢測全部為陰性,本次離漢的有47人。在後續的戰役中,中油環保志願者團隊仍然有11名隊員在一線為東湖高新區和蔡甸區志願戰鬥,直至疫情徹底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