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倚天屠龍記》中的宋青書?

黃強


我是海倫兒朱,讀的是金庸原著新修版。


這裡不提宋青書和周芷若的感情糾葛,咱們來說說,如果宋青書沒偷窺峨嵋女俠寢室,沒殺莫聲谷,沒另投門派,沒意圖加害尊長,沒有以上這些“政績”,而是一直好好做他的“玉面孟嘗”,有沒有可能繼承武當第三代掌門呢?

宋青書好不好?

當然好!

首先,形象氣質佳。

眾人適才見他力鬥殷氏三兄弟,法度嚴謹,招數精奇,的是名門子弟風範,而在三名高手圍攻之下,雖然已大落下風,但仍鎮靜拒敵,絲毫不見慌亂,尤其不易,此時走到臨近,眾人心中不禁暗暗喝采:“好個美少年!”但見他眉目清秀,俊美之中帶著三分軒昂氣度,令人一見之下,自然心折。

相貌真的很重要。鳩摩智是不是就比金輪法王看著像高僧?嶽不群是不是就比左冷禪看著更平易近人?更不要講,宋青書除了眉清目秀,身上滿滿的名門風範啊!別人不敢說,和情感充沛遇事愛哭的殷六俠相比,和魁梧奇偉滿臉濃髯的莫七俠相比,是不是更像掌門?

其次,江湖聲譽好。

靜玄道:“近年來多聞玉面孟嘗的俠名,江湖上都說宋少俠慷慨仗義,濟人解困。今日得識尊範,幸何如之。”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宋青書在江湖上已經闖出了聲譽。玉面孟嘗,不管有沒有諷刺武功的成分,這也不是隨便能叫的稱號吧?拿賈誼對孟嘗君等人的評價來說,“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總是正面,不是負面。

他隨口呼喝,號令峨嵋派的三十多名弟子分佔八卦方位。峨嵋眾人正當群龍無首之際,聽到他號令之中自有一番威嚴,人人立即遵從。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宋青書這麼一組織,竟然能擋住青翼蝠王韋一笑的進攻。而且峨嵋門下許多弟子,只引薦過一次的人,都能記住名字,打鬥時按照能力分配位置。想在姑娘面前表現是一回事,但有沒這份能力還是挺關鍵的。連滅絕師太都忍不住稱讚:峨嵋門下哪有這等人才?

就算當面奉承滅絕師太是宋青書對周芷若故意撩騷,甭管這些技巧對周姑娘管用不管用,別人不知道啊。大家眼中,這就是武當第三代繼承人了對不對?

滅絕師太和靜玄等均想:“近年來張三丰真人早就不管俗務,實則宋遠橋才是真正的武當掌門。看來第三代武當掌門將由這位宋少俠接任。殷梨亭雖是師叔,反倒聽師侄的話。”她們卻不知殷梨亭性子隨和,不大有自己主張,別人說什麼,他總不加反對。

不過,覺得宋青書有可能接任掌門,只是江湖上一般人的看法,看也就看個表面。傳不傳衣缽,還得本門說了算。

張真人有沒有考慮過衣缽傳承?

當然有。

俞蓮舟迎張翠山夫妻回武當,路上就解說過一番。

俞蓮舟道:“可是我七兄弟中,文武全才,唯你一人。弟妹,我跟你說一個秘密。五年之前,恩師九十五歲壽誕,師兄弟稱觴祝壽之際,恩師忽然大為不歡,說道:‘我七個弟子之中,悟性最高,文武雙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缽,唉,可惜他福薄,五年來存亡未卜,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關於屬意張翠山接掌武當,張三丰不僅掛在嘴上,更體現在實際行動上。

第一,說是武當七俠,其實張翠山算是關門弟子,殷六莫七的武功都不是張真人親自教的。

近年來張三丰極少顯示武功,殷梨亭和莫聲谷兩個小弟子的功夫大都是宋遠橋和俞蓮舟代授,因此張翠山雖是他的第五名弟子,其實已是他親授武功的關門弟子。

第二,夜裡自創武功教給張翠山一人。

俞岱巖受傷身殘,張翠山夜不能寐,起身要去打都大錦一頓,走到大廳,看到師父在空臨《喪亂帖》。張三丰起初還是寫字遣懷,發現張翠山後就開始因材施教。

從前張翠山修為未到,雖見到師父施展拳劍,往往未能體會到其中博大精深之處。近年來他武學大進,這一晚兩人更心意相通,情致合一,以遭喪亂而悲憤,以遇荼毒而怫鬱。張三丰情之所至,將二十四個字演為一套武功。他書寫之初原無此意,而張翠山在柱後見到更屬機緣巧合。師徒倆心注神會,沉浸在武功與書法相結合、物我兩忘的境界之中。……張三丰仰天遙望,說道:“翠山,這路書法如何?”張翠山吃了一驚,想不到自己躲在柱後,師父雖不回頭,卻早知道了,走到廳口,躬身道:“弟子得窺師父絕藝,當真大飽眼福。我去叫大師哥他們出來一齊瞻仰,好麼?”張三丰搖頭道:“我興致已盡,只怕再也寫不成那樣的好字了。遠橋、松溪他們不懂書法,便看了也領悟不多。”說著袍袖一揮,進了內堂。

夜裡單獨教,這不是菩提祖師和孫悟空麼……

不過,張翠山身故,晃了張真人一道。但他還有一次安排後事的機會,就是託孤俞岱巖。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過後,少林僧空相來到武當山,使奸計打傷張真人,接著趙敏便率領大隊人馬冒充明教前來。

危急之際,張三丰要把閉關十八個月新創的太極拳和太極劍傳給俞岱巖。

張三丰淡淡一笑,說道:“我武當開派以來,行俠江湖,多行仁義之事,以大數而言,決不該自此而絕。我這套太極拳和太極劍,跟自來武學之道全然不同,講究以靜制動、後發制人。你師父年過百齡,縱使不遇強敵,又能有幾年好活?所喜者能於垂暮之年,創制這套武功出來。遠橋、蓮舟、松溪、梨亭、聲谷都不在身邊,第三四代弟子之中,除青書外並無傑出人材,何況他也不在山上。岱巖,你身負傳我生平絕藝的重任。武當派一日的榮辱,有何足道?只須這套太極拳能傳至後代,我武當派大名必能垂之千古。”……俞岱巖唯唯答應,已明白師父要自己忍辱負重,以接傳本派絕技為第一要義。

這裡倒是提到了宋青書,也承認他算是第三四代弟子之中的傑出人材。

但你看語境,這是說宋青書出類拔萃,還是說他矬子裡拔將軍呢?

委託俞岱巖,是讓他務必找到宋青書傳授武功呢,還是讓他忍辱負重傳承絕技,再把武當派發揚光大呢?

在生死關頭想到的都不是你宋青書,真能有指望接掌門戶嗎?

所以,即便不是張翠山,也不可能是宋青書吧。

傳衣缽靠的是能力,還是“愛”?

有夥伴恐怕要說,張三丰多年閉關不管事,武當事務不都是由宋遠橋處理嗎?傳了宋遠橋,就相當於傳了宋青書。

近年來武當派中諸般事務,張三丰都已交給了宋遠橋,這個大弟子處理得井井有條,早已不用師父勞神。

別忘了,張三丰出身少林,對達摩院和知客院的不同功能應該還了解吧,讓你處理處理事務,別太當真好吧?

宋遠橋確實武功高強,辦事能幹,聲名卓著,但這都屬於個人能力部分。

喬峰當幫主前,不僅武功卓絕,還闖出不小聲譽,但是有什麼卵用嗎?如果不是最後功勞太大,繃得汪幫主實在下不來臺,這幫主之位恐怕也要落空。

還有夥伴恐怕要說,不光是外人認為宋青書要接任掌門,武當內部也是這麼認為滴。

宋青書在武當派中雖是第三輩少年弟子,但武當門下都知他是未來掌門人,縱然俞蓮舟、張松溪等幾位師叔,對他亦頗客氣,從沒半句重語。他一向高傲慣了……

這說明宋青書是張三丰選定的繼承人嗎?我們來看看語境?這時宋青書投入丐幫,因為追擊趙敏和丐幫掌棒龍頭髮生誤會。此處更多是說宋青書比較自己身在武當和丐幫的落差,心態調整不好了吧?

何況,要論關係遠近,是越客氣越好嗎?

喬峰就曾經懷疑過,為啥我爸媽對我總是這麼客氣?我還以為他們天生慈愛,其實呢……

關鍵在於,宋遠橋、宋青書和張三丰真的“並不親”。

宋遠橋和張三丰說話都要“陪笑”著說。

宋遠橋望了望紅燭,陪笑道:“師父,三弟和五弟定是遇上什麼不平之事,因之出手干預。師父常教訓我們要積德行善,今日你老人家千秋大喜,兩個師弟幹一件俠義之事,那是最好不過的壽儀啊。”

《倚天屠龍記》裡,衛璧諂媚朱九真,才“陪笑”著說;鹿杖客是趙敏下屬,才“陪笑”著說;客店夥計不敢得罪扮做惡丐的張無忌,才“陪笑”著說啊。

遇到大事,張三丰特別愛用設問:你說該當如何?

俞岱巖被大力金剛指重傷,問張松溪你說該當如何,得到一番形勢分析侃侃而談,接著問宋遠橋,得到怎樣的答覆?

張三丰向宋遠橋道:“遠橋,你說目下怎生辦理?”……他聽師父如此說,站起身來,恭恭敬敬的道:“師父,這件事不單是給三弟報仇雪恨,還關連著本派的門戶大事,倘若應付稍有不當,只怕引起武林中的一場大風波,還得請師父示下。”

這處理的是什麼諸般事務?

宋遠橋尚且如此,高傲的“玉面孟嘗”宋青書又怎麼可能在張三丰那裡扮演承歡膝下的角色呢?

張三丰和張翠山又有多親呢?

咱們有個詞兒叫“不肖子”,這是什麼意思?子不肖父,你不像我啊!

金輪法王找傳承,偏偏看中了小郭襄;嶽老三找傳承,非要和段譽玩命兒,都是因為“你像我啊”。

幾個弟子中,誰才更像張三丰呢?是穩重可靠的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是足智多謀的張松溪,是重情愛哭的殷梨亭,是年輕氣盛的莫聲谷,還是形象氣質佳、江湖聲譽好、組織能力強的宋青書?

誰像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張真人覺得誰像自己。

邋遢、詼諧,跟大徒弟開“救寡婦”的玩笑;有事總問“該當如何”,卻馬上拿出解決方案;緣出少林,禮敬為先,卻不必過分低頭。

張三丰素知……張翠山聰明機靈,辦事迅敏,從不拖泥帶水……

張三丰覺得最像自己的就是“聰明機靈,辦事迅敏,從不拖泥帶水”的張翠山啊!

俞岱巖遇難,張真人也“胸中大震”,也悲憤惶惑,但面子上好歹能控制住。

過不多時,張翠山悠悠醒轉,叫道:“師父,三哥還能救麼?”張三丰不答,只道:“翠山,世上誰人不死?”

張翠山身故,張真人悲傷成什麼樣,已經不顧身份,近乎嚎啕了有沒有?

張三丰嘆了口氣,並不回答,臉上老淚縱橫,雙手抱著無忌,望著張翠山的屍身,說道:“翠山,翠山,你拜我為師,臨去時重託於我,可是我連你的獨生愛子也保不住,我活到一百歲有什麼用?武當派名震天下又有什麼用?我還不如死了的好!”眾弟子盡皆大驚。各人從師以來,始終見他逍遙自在,從未聽他說過如此消沉哀痛之言。

張翠山死後兩年,武當山上張三丰差不多是抱著張無忌度過。宋青書在哪兒呢?


海倫兒朱


張無忌是《倚天屠龍記》中的男主角,各路人等都是為了襯托或者推動情節而存在。作為武當大弟子宋遠橋的長子宋青書,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


宋青書武功不凡。自幼跟隨父親,自然深得武當真傳,首次出場,在書中十八回“倚天長劍飛寒硭”,武當派作為六大派之一,齊聚光明頂圍剿魔教,宋遠橋攜帶武當弟子等三十二人出馬先行到了一線天,然後派宋青書與殷梨亭接應峨嵋派,在大漠遇見魔教五星旗,展開爭鬥。宋青書遇到殷天正的三個奴僕強攻,雖然已經落敗,但是門戶收放自如,書中評價“法度嚴謹,招數精奇,確是名門子弟的風範”。

宋青書外貌俊美。與峨嵋派初見,得到眾女俠的認可,且江湖風評較佳,“玉面孟嘗”就是最佳的註腳。相比之下,蛛兒得出結論,長相上宋青書強於男主角張無忌的。

宋青書走到臨近一看,峨嵋眾人心中不禁暗暗喝彩:“好一個美少年!”但見他眉目清秀,俊美之中帶著三分軒昂氣度,令人一見之下,自然心折。

宋青書聰慧過人。在韋一笑撒擾峨嵋派時,宋青書根據韋一笑的飛奔路線,瞬間相處對敵之策,號召峨嵋派眾女俠站立五行八卦之位,成功堵截韋一笑,此一役深得韋一笑與滅絕的青睞。一方面體現了臨時的機變能力之強,另一方面證明了宋青書過目不忘的 本領,一次全部記住峨嵋派眾女俠的名號。


宋青書情商頗高。圍堵韋一笑成功之後,他深知滅絕的不爽,所以故意前去搭訕並捧一捧峨嵋派,當然在滅絕師太那邊碰了釘子後,並不氣餒,轉而在峨嵋弟子那邊進一步得到指正。滅絕總歸是技癢,展示名動天下的峨嵋劍法,宋青書本來只是稱讚,沒想到真的得到滅絕的真心指點,趁機學習並討教,把握機遇。

宋青書凝神屏氣,暗暗心驚。他初時不過為向滅絕師太討好,稱讚一下峨嵋劍法,哪知她施將出來,實有難以想象的高妙,不由得衷心欽服,誠心誠意的向她討教起來。宋青書問甚麼,滅絕師太便教甚麼,竟比傳授本門弟子還要盡力。宋青書武學修為本高,人又聰明,每一句都問中了竅要。

如此上佳人選,可惜宋青書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心胸狹窄與貪戀女色。作為武當首徒之子,再加上天資聰穎,自然得到眾多讚譽,可是遇到了張無忌之後,他的這些優勢不復存在,無忌小小的年紀,就技壓群雄,在光明頂大放光彩,讓正派、邪派都肅然起敬,這讓心高氣傲的宋青書如何能忍!宋青書一見到周芷若,便墜入情網,可惜峨嵋周芷若一心只愛張無忌,特別是在光明頂,他清晰且絕望的看到,周芷若的一劍刺去,自此自己再也沒有機會贏得周芷若的芳心了。




宋青書心下明白:“周芷若這一劍刺了之後,不論這小子死也好,活也好,再也不能從她心上抹去了。”自己倘若擊死這個少年,周芷若必定深深怨怪,可是妒火中燒,實不肯放過這唯一制他死命的良機。

雖然明知不可以,但情之為何物,到底焚滅人性,本來守正端禮的武當少俠,因愛痴狂,變得不可理喻。

至於後來被莫聲谷發現偷看峨嵋女性,也是被情所困,無可奈何的舉措。自此殺師叔、投靠陳友諒,背叛武當,滑向一個無法回頭的深淵了。

悲哉,武當!


北望大坡灘


哈哈今天我們來聊聊電視連續劇《倚天屠龍記》裡的宋青書。

分析宋青書這個人,要從他父親宋遠橋對兒子的一個描述入手:心高氣傲。這是一個武當諸俠身上沒有的性格特質。宋遠橋是恬淡謙沖的,他武功不如俞蓮舟但從沒忌妒或自恨的情緒,俞蓮舟武功高於宋遠橋,但並不會質疑宋遠橋的領導權威。其他諸弟子性格各不相同,但都是耿直的,雖然身負盛名,但並不以個人名聲為念,俞蓮舟為了保護張翠山及其妻兒,遇到江湖上的三流門派也寧可避開,莫聲谷知道雲鶴曾有義舉,一刻也不能等就要下山向他賠禮道歉,張三丰為了救張無忌一命,不惜以百歲高齡去少林寺求九陽真經的殘本,這是武當派一以貫之的一種性格,並不以低頭為恥。

但宋青書不一樣,他很圓滑,他對峨眉派禮數周到,在江湖上急公好義,是由於自來受到的教育如此,是出於“禮數”“江湖規矩”,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發自內心地尊重,比如他拍滅絕馬屁,目標明顯是直指周芷若。其實如果他是向父親或別的叔伯提一下自己心儀峨眉派周芷若,請他們代為提親,實在算不上什麼輕浮浪行,畢竟他二十多歲的年紀,在古代都算晚婚了,從張三丰對張翠山、殷梨亭婚事的態度來看,武當也並沒有那麼古板。





農村巧夫


宋青書,做為武當派的唯一徒孫,如果沒有遇見張無忌,如果沒有愛上週芷若,他可能是風度翩翩,儀表堂堂,頗具美名的武林俠客,可是,他遇見了,他愛上了,從此,他人生的劣根性一點點的暴露了出來。

  一,心胸狹隘。宋青書的父親宋遠橋是武當掌門弟子,武當七俠對宋青書都相當關愛,養成了宋青書唯我獨尊的性格,為人處事非常計較,因為與張無忌二人同是武當徒孫,對張無忌非常嫉妒,在圍功光明頂時,若非莫聲谷阻撓,就會對身受重傷的張無忌下死手。

  二,卑劣自私。宋青書愛上週芷若,而周芷若卻對他不屑一顧,他為了滿足自己私慾,便偷窺峨眉住室。被他的七師叔莫聲谷抓住後,不敢擔當,反而逃逸,逃逸不成更是與莫聲谷對打,甚至為了逃避責任,勾結陳友諒,害死了莫七俠。並且知錯不改,錯上加錯。宋青書害死了莫聲谷之後,為逃避責任,加入丐幫,成了陳友諒的傀儡。

三,不知感恩。張三丰是他的師祖,從小對她寵愛有加,可是,迫於陳友諒的威脅,他仍然答應了向張三丰下毒,若非張三丰發覺較早將計就計,就會死於非命。

  四,狠毒張狂。宋青書後來逃離丐幫,投靠了周芷若,為了幫助周芷若練九陰真經,四處為周芷若尋找屍首,並學會了九陰白骨爪,並抓死了丐幫兩人。


小眼神看世界


如何評價《倚天屠龍記》中的宋青書?其實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所以我從兩個方面來說:

第一,說簡單也簡單。宋青書最後的歸宿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第二,說複雜也複雜。作為武當第三代弟子的佼佼者,如果宋青書沒有戀上峨嵋派弟子周芷若的話,不妒忌成為明教教主張無忌的話,不偷窺峨嵋派女寢的話,不誤殺師叔莫聲谷成為武當叛徒的話,不加入丐幫被逼向武當張三丰下毒的話,不投靠峨嵋派掌門周芷若修習九陰白骨爪的話,那麼他的命運將會改寫,他將是《倚天屠龍記》中除張無忌之外最耀眼的明星。可惜的是,一步錯,步步錯,讓人扼腕嘆息。

宋青書成為了反面教材,但是這一藝術形象,在整部書中是熠熠生輝的。


光華的小說鋪子


宋青書本是英姿颯爽、豪氣沖天的英雄,卻因妒忌張無忌與周芷若相好而將自己的前程和生命毀於一旦。直到他死,周芷若依舊沒有正眼瞧過他,周芷若從始至終只愛張無忌,她對宋青書只有利用,沒有半分感情,最後被周遺棄,宋青書也是劇中難得的痴情男,文武雙全,乃武當派第三代弟子中出類拔萃的人物,為人也素來端方重義,但遇到了情字一關,竟至方寸大亂”


林羽非


談到宋青書,我認為他是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好聽的痴情男人,難聽的好色之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