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何治权老校长研究(三十四)

我在前面的帖文中说过,何老师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治校。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所以何老师的管理总是直抵你心灵。

这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个优秀文化就是孝道文化,何老师是以孝治校,并且这个孝是与时俱进的孝,不是过时僵化的孝。在古代,四世同堂,妯娌矛盾,婆媳矛盾很多且激烈,家里会吵过来吵过去,鸡犬不宁。现在是子女与父母不住在一起,子女的家与父母的家距离不超过一碗汤的距离。老师百度:一碗汤的距离。意思就是指父母与子女家的居住距离不远不近,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既可以方便探望老人又不至于住在一起。“相见好,同住难”、“各有各空间,相处更快乐”。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每个人老了都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险金,所以在金钱上子女不必赡养父母,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不是物质赡养而是精神赡养。子女带自己的孩子不时的过去陪父母闹闹磕说说话,吃一顿饭,全家享受天伦之乐。

学校里对何老师的以孝治校持赞同意见的老师很多,比如徐茂通老师。徐茂通老师说过,中国的孝道文化连外国人(西方人)都羡慕,因为互联网上经常刊登外国老人死在家里一月都没人发现,因为子女不在身边。现在想来,徐茂通老师试问过我家孝道氛围怎样,他对我为什么这么照顾,就是因为他觉得张明这年轻人对父母比较孝顺,是个好青年。我1999年23周岁到三溪中学,徐茂通老师比我爸大个1、2岁。我现在44周岁快满了,做父亲十几年了,我儿子现在是小学六年级。我对孝道文化也越来越支持。其实人越老越支持孝道文化。 在中国,只要家庭正常都喜欢孝道文化

我与徐茂通老师情同父子,他待我如子,我敬他如父。有人可能觉得张明在何老师面前也像个孩子,那是因为何老师首先把年轻老师当成自己的子女爱护,于是年轻人就会表现出如他孩子的样子。我23周岁时何老师53、54周岁了,我爸还只有46周岁。何老师会讲这些年轻人是下一代,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孝顺。何老师认为父母没尽到养育之责子女是不会孝顺的,所以老教师先要关心爱护年轻老师。老教师待年轻老师如子,年轻老师敬老教师如父。

孝道文化特别适合温州。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叶适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学习纪言》),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

从温州文化讲温州人没有家国情怀,只讲个人利益,于是温州人的人生意义只剩下为子女而活,所以父母特别希望子女孝顺。温州人赚钱回报社会少,赚钱都为子女多,所以温州人特懂家庭伦理。我老婆就很懂家庭伦理,我老婆经常说我不懂生活。我是钻研家国情怀忽略了家庭生活之术。我老婆懂家庭伦理但对家国情怀很忽视。我比一般温州人懂点家国情怀。我老婆是洞头人,属于温州乡下,我是温州市龙湾区人,算温州城里人。

所以你会发现,在三溪中学老师不赞同等父母老了把父母送到养老院,这是不孝的行为。有人可能觉得你张明如何孝顺你父母?等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做不了饭了就请个保姆,而自己与兄弟下班后过去陪父母说说话闹闹磕就可以了。保姆费也不用自己出,我父母自己存钱解决,我父母只要子女在身边不远就可以了。何老师与徐茂通老师跟我父母类型应当差不多。我大伯二伯家也这样。

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何治权老校长研究(三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