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豇豆是一年生豆类蔬菜,其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南北方广泛种植的蔬菜。豇豆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既可以露地种植,也可以通过保护地栽培,四季均可上市。湖南省华容县豇豆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效益好,种植水平高。基于此,主要分析探究豇豆露地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具体如下: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豇豆露地高产栽培要点

1.1 栽培要求

在豇豆发芽阶段要保证湿润的土壤环境,但渍水会造成烂种、烂芽;而在豇豆开花结荚阶段要有一定的湿度,如果过于干旱,则会导致落花、豆荚生长不良等问题。豇豆具有着较强的土壤适应能力,但在土壤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温湿度适宜、短日照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1.2 整地

豇豆种植要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且超过2 a没有种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在豇豆移栽前,要进行整地施基肥,纯种一般要求厢宽140 cm,套种豇豆一般厢宽220 cm,厢沟深25 cm,以利排水。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3 合理选种

豇豆种类繁多。在种植之前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以及气候环境,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合理地选择豇豆品种。豇豆种子要选择籽粒饱满、形态整齐、颜色一致、光泽良好、无病无虫的种子。在播种之前要将种子晾晒1~2天,对没有包衣的种子,在播种时还要用多菌灵等药剂拌种,以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

1.4 适时播种

豇豆在我地高产播种期是3月中下旬,套种豇豆约播种1~1.25 kg/667m2,纯种豇豆播种量种子1.5 kg/667m2。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5 播种要求

1.5.1 苗床要湿

在溶出时间为80 min、溶出温度为60 ℃、搅拌强度为400 r·min-1的条件下,考察液固比对铁溶出率的影响

1.5.2 盖土要薄

豇豆种子盖籽土厚度以没籽为宜,一般为小指厚。如果覆土太厚会导致出苗迟,出苗不整齐、成苗率低、立枯病、猝倒病发生严重等问题,而如果盖土过薄又会出现翻根等问题。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6 精心育苗

一是揭膜晒床要及时。在豇豆出苗率达70%左右时候即揭去平铺膜,搭小拱棚通风,在豇豆出苗率为90%左右揭拱膜晒床;如果温度过高、光照太强则不宜揭膜,而要在拱膜上覆盖遮荫,避免出现烧芽烧苗的问题。二是炼苗要早。在豇豆幼苗出齐之后,如温度适宜就要及早炼苗,由“昼揭夜盖”逐步过渡到“昼夜不盖”,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三是撤膜要迟。在低温、冰雹等恶劣天气来临前要盖好拱膜,做到“苗不栽完,膜不离田”四是防病要早,揭膜之后要及时降低苗床湿度并喷施“甲霜灵·锰锌”等药防病。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7 及时移栽

1.7.1 及早移栽

一般情况下,在豇豆播种后15~20天,当豇豆幼苗真叶平展,复叶露心时即可移栽,如果播种较迟、温度较高,在播种后12天进行移栽。如果因天气等原因无法及时移栽的,则要合理控制苗床温湿度,合理控制幼苗。

1.7.2 合理密植

套种豇豆一般厢宽220 cm,每厢两行,株距22 cm左右,行距80 cm,栽2 800~3 200穴/667m2,每穴2~3株苗。纯种豇豆厢宽140 cm(包沟),每厢两行,行距70~80 cm,株距22~24 cm,4 000~4 500穴/667m2,每穴2~3株苗。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7.3 提早覆膜

豇豆通过微膜覆盖栽培的方式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保持土壤水分平衡,保持土壤疏松,防治土壤养分流失,防止杂草危害和促进幼苗早生快发,从而提升豇豆产量。一般要求在豇豆幼苗移栽前七天左右整地施基肥、喷施芽前除草剂后覆盖微膜,盖膜时要保障土壤干爽,切忌湿土盖膜,以免出现沤根、僵苗、发病等问题。要保证将膜盖严、盖平、压紧,进而提升覆膜效果。在移栽前一天,要对幼苗喷施一次杀菌剂和叶面肥,在移栽时要清除病苗、弱苗和无根苗,大苗小苗分开移栽,在幼苗移栽后要用土封好定植口。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8 科学施肥

1.8.1 重施基肥

移栽前七天,要结合整厢,深施土杂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40~50 kg,尿素10~15 kg(碳铵30~40 kg),施肥要保障肥料与泥土充分混合,防止肥料烧根烧苗。

1.8.2 轻施苗肥

豇豆幼苗移栽成活到开花前要根据具体状况决定是否追施提苗肥,如幼苗长势较弱,可在幼苗移栽后7~10天施用一次提苗肥,兑水浇施尿素3~5 kg/667m2,钾肥5 kg/667m2。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8.3 猛施荚肥

豇豆在结荚后要保障肥水供应充足,在豇豆第一批花谢花后3~5天,要及时追施壮荚肥,追施尿素10~20 kg/667m2、钾肥约10 kg/667m2。以后每7~10天追施一次,共追肥2~3次,以达到提高豇豆产量的目的。

1.8.4 补施叶肥

在豇豆进入采摘高峰后,要结合防病治虫,喷施氨基酸以及尿素等叶面肥。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1.9 搭架与整枝

1.9.1 搭架

豇豆的幼苗阶段要进行搭架处理,在幼苗移栽后30天左右,就要及时搭架,要求选用拇指粗细,上下均匀,长度在2.2 m以上的夹棍,每穴一根,搭架采用人字形或倒人字形交叉架,夹棍要插紧插实,以防大风倒伏。在伸蔓期间,要将匍匐生长的豆蔓按照逆时针方向引蔓上架。

1.9.2 整枝

整枝是一种促进豇豆开花结荚的有效方式,具有调节豇豆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的作用。通过剪除主蔓第一花絮之下的侧枝的方式提升主蔓的粗壮强韧性;保留主蔓第一花序以上的侧枝在2~3叶之后进行摘心,便于形成侧枝第1花序;在主蔓生长位于20~25节左右,在3 m左右的时候摘除顶芽,达到调节营养,促进下方花芽形成的目的。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科学防治病虫害

豇豆病害预防过程中,要通过及时清除豇豆田间杂草,施用有机肥、平衡施肥,开沟沥水等方式,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要合理使用农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要及时用药,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豇豆苗期重点是防治猝倒病、炭疽病、立枯病、疫病、蚜虫等,中后期重点是防治白粉病、锈病、煤霉病、枯萎病、细菌性疫、豆野螟、红蜘蛛等病虫害等。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豇豆枯萎病豇豆枯萎病

首先下部叶片边缘会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的斑点,而后叶片变黄,整株枯死,解决此种病害可以将豇豆与葱蒜等相关作物进行3 a以上的轮作。通过施石灰,降低田间湿度,多菌灵等药剂灌蔸等措施,则可以有效的减少此种病害危害。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豇豆枯萎病

2.2 豇豆锈病

首先在叶背上出现小块的黄色斑点,后逐渐变为褐色,病部隆起,出现孢子堆,表皮出现破裂则会出现红褐色的粉末。此病害一般在6月初始花前后开始发病,可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影响豇豆产量及品质,一般要求在发病初期喷施“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进行防治。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豇豆锈病

2.3 豇豆煤霉病

该病在发病初期为不明显的近圆形黄绿色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受较大叶脉限制而呈不规则形的紫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烟状霉,尤其以叶片背面居多,病害严重时,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对豇豆产量影响很大。

此病害一般在开花期开始发病,以豇豆生长中后期发生最为严重,防治方法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平衡施肥。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轮换使用“腐霉利”、“赤灰消”、“啶酰菌胺”等药剂,每7天左右一次,连施3~4次。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豇豆煤霉病

2.4 豆野螟

豆野螟是危害豇豆的主要害虫之一,造成花蕾脱落,豇豆品质下降。防治方法是应及时清除田间的落花落荚,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减少虫源;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1次,注意喷雾要均匀。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豆野螟

2.5 红蜘蛛

红蜘蛛常会在6月下旬高温干旱条件下大发生,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失水枯黄,直接影响豇豆的产量,可选用哒螨灵或阿维菌素对水1 000~1 500倍液喷雾。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红蜘蛛

3、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豇豆的特征与习性,合理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优化豇豆种植模式等措施有效地减少各种病虫害的危害,可以有效的提升豇豆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现代化种植技术,带领农民增收,豇豆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如果对你有用的话,记得给笔者点赞转发评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