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都是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我們總是稱乎盛唐弱宋呢?

唐宋時期是我國古代發展的鼎盛時期,文化、科學都達到頂峰,是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

唐、宋都是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我們總是稱乎盛唐弱宋呢?

但是大家往往會羨慕盛唐文化,而認為宋朝飽受外族欺凌,被稱為弱宋。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樣說也有它的道理,這樣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說起。

在宋朝之前的王朝,古代王朝的改朝換代都是亡於漢族自己人之手,從沒有被外族人征服過,而宋朝之後,我漢人江山兩次亡於外族之手,一次是蒙古的元朝,一次是滿族人的清朝。

在宋朝以前的所有朝代,包括唐朝時期,武將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唐朝人尚武,行伍出身的高級將領往往可以出將入相。如唐朝的李靖,尉遲恭、漢代的衛青,霍去病,霍光,三國時期的司馬懿,曹操等等人物,都是出身軍旅,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國家。這樣就鑄就的我們的鐵血漢族。

唐、宋都是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我們總是稱乎盛唐弱宋呢?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強悍的王朝,另四方畏懼。因為每個王朝都出現了很多的鐵血將軍,才能夠震懾四夷,但也是因為軍人的強勢干政,最後在王朝末期,被很多將領取而代之。漢朝是被曹操家族取代,曹魏江山被大將軍司馬昭架空,東晉的司馬政權禪位給大將劉裕,南朝的宋,齊,梁,陳都是武將逼宮坐的江山。隋朝楊堅逼北周皇帝禪位,唐高祖李淵本是隋朝的太原留守,而把盛唐拖入戰爭泥潭的安祿山是范陽節度使,最後大唐被朱溫所滅,這些王朝終結者無一例外,都是武將出身,都為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可是他們手中的權力大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威脅到了皇權。


唐、宋都是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我們總是稱乎盛唐弱宋呢?

特別是唐朝滅亡的幾十年間,天下大亂,軍閥混戰,中原地區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歷經了五個朝代,建立了十個國家。

而這些的親歷者趙匡胤親眼目睹了軍人執政給帝國帶來的災難。

所有,在同樣是武將出身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之後,他推出的第一個國策就是降低武將的地位,限制武將的權力,從根本上扼殺武將的野心。

唐、宋都是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我們總是稱乎盛唐弱宋呢?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通過將兵權從武將的手中收回,轉而交給文官管理,大大降低了帝國被將領逼宮的可能性,文官的膽子小,在軍隊中沒有威信,這些都有利於皇帝更好的掌控軍隊。宋朝建立的樞密院,設樞密使掌管全國的軍隊,而樞密使必須是文官擔任。

唐、宋都是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我們總是稱乎盛唐弱宋呢?

趙匡胤的這個國策在隨後的一千年歷史中,都被統治者所採用,國家制定了文官節制武將的方針,大大的限制了武將掌控軍隊的權力。

也從宋朝開始,中國王朝再也沒有發生因為內部人發動政變而被奪取皇位的事情。

但也正是因為文官掌握軍權,但又不懂軍事,往往瞎指揮,導致了軍隊在對外作戰中屢屢失敗的慘痛經歷。


唐、宋都是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我們總是稱乎盛唐弱宋呢?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科技最發達的朝代,四大發明有三個都是宋朝發明的,其開明的制度和對外貿易為國家賺取了大量的財富,憑藉其雄厚的財力和發達的科技,宋軍的軍事裝備絕對不會差,但在對西夏,遼的戰爭中屢戰屢敗,究其原因就是文官不懂戰,在軍事指揮中頻頻失誤,而武將又沒有發言權所造成的後果。

最後的靖康之難,更是指揮從西北趕來開封勤王的種家軍開赴山西與金軍作戰,導致種家軍行軍千里,人困馬乏最終被金軍全殲。因為種家軍的滅亡,直接導致北宋都城開封失陷,北宋滅亡。

而殺害名將岳飛,也是因為岳飛是武將確握有兵權,宋朝統治者寧可不要半壁江山也不能允許武將掌兵。

唐、宋都是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我們總是稱乎盛唐弱宋呢?

反觀唐朝,文武平等,名將輩出,唐朝的李靖,蘇定方,薛仁貴等為大唐開疆拓土,吊打周邊各個政權。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宋朝武力值大減,被周邊的各個民族欺凌,給遼歲幣,給西夏歲幣,最後北宋被金所滅。南宋向金國稱臣,最後又被蒙古滅國,開創了漢人江山徹底被外族滅亡的先例。

唐、宋都是大一統王朝,為什麼我們總是稱乎盛唐弱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