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打造“三個生態”綠水青山

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為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持續推進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將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始終與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著眼新時代門源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進一步聚焦加強黨的建設、社會治理、生態保護三大重點,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埋頭苦幹,努力推動全會精神在門源落細落實,全面開啟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幸福新門源的新徵程。

一、把全會精神落實到加強黨的建設上,奮力打造政治生態的綠水青山。堅持把加強全縣黨員幹部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作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頭等大事來抓,領導幹部帶頭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重大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省委全會精神,從縣委常委班子自身抓起,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發揚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提高制度執行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和政策理論水平。堅持樹牢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的全域觀、全時觀和全員觀,引導和強化全縣各黨委、黨組班子成員,尤其是“一把手”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的責任意識,嚴格執行承諾、述職、評議、考核、問責“五位一體”責任體系,切實增強“關鍵少數”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深化運用第一種形態,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使批評教育成為常態,防止問責泛化;建立健全受處分幹部“回訪”制度,注重做好後半篇文章;在突出做好“澄清正名”正向激勵的基礎上,嚴肅追究誣告者責任,提高誣告成本;研究制定容錯糾錯機制,合理確定容錯情形,完善規範容錯認定程序,旗幟鮮明地為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

二、把全會精神落實到加強社會治理上,奮力打造社會生態的綠水青山。門源充分結合全縣社會治理狀況,通過科學合理設置內容,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廣泛瞭解了幹部群眾對近年來全縣社會治理情況的意見和看法,為門源加強社會治理提供了參考依據,我們將結合全會精神,著力在社會治理方面下功夫。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機制,進一步加強縣鄉村(社區)三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實體化建設,“定格、定人、定責”,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工作機制,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促進矛盾糾紛治安隱患發現得了、防範得住、處置得好。加快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進一步理順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進一步提升受群眾歡迎、潤群眾心田、化群眾矛盾的“法德大舞臺”等普法特色品牌和“365調解室”等基層治理方法的社會治理作用。認真總結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中的經驗教訓,認真查找全縣行業監管存在的問題和短板,調動和發揮群眾組織、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的作用,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堅持“塑性”與“鑄魂”並舉,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持續做好鄉風文明工作,引導廣大村民共同抵制不良社會風氣,掀起立新規、除陋習、樹新風的熱潮。

三、把全會精神落實到加強生態保護上,奮力打造自然生態的綠水青山。圍繞生態強省戰略,緊緊抓住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的有利時機,主動作為,大膽探索,努力把門源打造成生態保護、生態宣傳、生態利用的窗口和示範。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做好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建設、大通河流域河道治理和功能提升、農牧區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面落實水、大氣、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並積極通過封山育林、溼地保護、有害生物防控、退化草地補播等措施,促進全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統籌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結合生態扶貧,逐步引導公園範圍內工礦企業及居民轉產、就業,妥善解決礦權退出等歷史遺留問題,全面完成公園範圍內管護站改造及新建工作,持續推進“村兩委+”保護與管理模式,確保實現公園範圍內森林灌叢保有量、草地保有量穩步提高,河湖溼地面積不減少,草原載畜基本平衡,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祁連山國家公園境內的土地開發和人口不增加。堅持做好保護與發展結合文章,依託良好生態環境,結合全域區域功能佈局,以大通河生態景觀廊道為主線,開發利用好西部崗什卡雪峰、中部百里油菜花海、東部仙米國家森林公園三大旅遊資源,力爭打造一批高質量、高品位的精品旅遊景區,實現保護與發展的雙贏,努力開創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為中共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