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是给他讲道理还是直接简单粗暴处理比较好?

小学数学任我行


要看多大的孩子。

幼儿园之前的孩子,可能还不太懂什么道理,孩子闹腾多半是源于本能,如果你觉得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就想办法转移话题,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让他再关注这个事情。

比如孩子要喝饮料这件事,多半是父母有喝饮料的习惯,在孩子面前又不注意,使得孩子注意到并觉得,你喝的这个东西肯定好喝,他也要喝。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喝饮料对孩子长身体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机智一点,不要呵斥孩子,也不要试图讲什么道理,他根本不听你那一套,也不懂。这时大人要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暂时忘记饮料这件事,然后把饮料收起来,不要再让他看到。

以后大人自己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不要喝或少喝饮料,不要当着孩子面喝饮料,一旦孩子上瘾,那对孩子的身体成长是不好的。

而对于开始上幼儿园及以上的孩子,开始懂道理了,可以讲道理,不能呵斥孩子,更不能吓唬孩子。只要不是太熊,孩子是能听进去的。

哎,这种话题其实很大,是儿童启蒙教育或教育的大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关键家长也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教育培养孩子的能力,配合幼儿园和学校,让孩子越来越好。


孤独D时代


深有体会。

我家的今年四岁,天天肠子都能被他气青,你一打他爷爷奶奶就来了,更可恶的是姑姑每天给他发视频说:我家小宝是够听话的了,现在他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别人打他打得来火了,能不还手么?听到姑姑这样说,小的就更加得意了,谁打了他,他就是拳头直接揍,我哥的才两岁,一开心就喜欢打哥哥,每次打了哥哥就扬起拳头说:你再打哥哥,哥哥就锤死你。因为说这话,已经被我打过很多次了,屡教不改。

吃饭不吃,天天吃饭就说:妈妈这个饭太烫了,我去玩一会,等你吃完了再来喂我。你不喂他就不吃,喂的时候还喜欢含饭,每次吃饭我就是泼妇。

除了爱干净不乱跑之外,我也发现不了他什么优点了,睡觉倒是还算听话,就是各种调皮,你说的话他不愿意听,讲道理他装作没听到,要不就是转移话题,打一顿当时是老实了,第二天又是老样子。每次我说要当个温柔的妈妈,一会就破功了。


橙子橙子加油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自己先把自己情绪调解一下再去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心平气和的沟通。连说带笑跟你它开开玩笑,可以再玩笑花里提醒他没有学习将来路很难走。我会给他举例子,只要在网络上完成的任务我回说妈妈美读过书真搞不懂你就自己做一下吧!比如他给我奶个手机他会说你酒适合我们这些简单的手机,复杂你搞不懂。我回答到我以后就靠你教我了好好努力学习不要落后了哟!对待孩子不要太严肃很反感。在孩子面前做就是一问三不知的文盲,他会想到我不努力以后怎样帮妈妈做事呢!我们家孩子简单粗暴他是不会听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等自己上演了泼妇完了他会坐到哪里一动不动。最好的沟通是面带笑容。



四川张妹


谢谢题主提问,我觉得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跟他讲道理,理通了就什么都通了。我是生活领域创作者,平时比较关心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给列举下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应该处理的若干:

1,若孩子较小的时候,我们应当循序渐进地和他讲道理,这时的小孩吸收能力较强,讲讲应该能通的。

2当小孩慢慢长大以后,他们已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这时打巳经没用了,只能慢慢的和他讲道理。

3当孩子步入青春期时,这时他的思维叛逆,好话听不进,我只能利用我身边的朋友去规劝他。

总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能简单粗暴来解决问题。一定要注意和孩子好好沟通,要多点耐心。现在的孩子接触到东西太多,自然道理也懂得多,慢慢和他聊,没有讲不通理的。

各位有什么不同观点欢迎拿来共同探讨。


茶人吴老三


那要看多大的孩子啦,如果是儿童那我跟你分享一下。千万千万不要动粗,否则你将会是他的镜子,他也会对别人动粗。

给儿童讲道理孩子听不见怎么办?

经常跟孩子讲道理的父母,最后会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当孩子长到定的年龄,突然有一天他会对你说“闭嘴,你的话太多了。”卢梭在《爱弥儿》里反复提到,“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这句话,值得我们思考。)这会吞噬孩子的童真,很多孩子都会因为调皮被父母说教。可是,我们可曾真的蹲下来,探求孩子内心的秘密,以及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呢?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自我中心论”中给了一个答案——孩子只能从自已出发看世界。他们的世界很简单,一切都与自己有关,那些属于他或不属于他的小玩意,以及发生在他周围的事都与他有关。也正是由于这种思维,使跟孩子讲的那些道理,基本行不通。皮亚杰认为,“儿童就是这样完全没有经验,以至于他对他自己的没有经验也不能完全知道。而且即使当他以一种不为别人理解的方式自言自语时,他也认为他自己和整个社会集体是混为一体的。”所以,再好的道理,如果孩子听不进去,那就是没用的道理。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责备孩子不听道理,而是应该考虑怎么才能把道理讲得让孩子听进去。巧妙地跟孩子讲道理,绘本就能够起到这个作用,因为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其故事内容非常容易印在孩子的心中。通过阅读绘本故事,让孩子看到犯错产生的可怕后果。比如孩子不刷牙,让他们看看《没牙的老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孩子喜欢发脾气,让他们看看姓气的亚瑟》,亚瑟是如何将宇宙弄爆炸的;孩子喜欢吃零食或只吃肉食,不吃蔬菜,让他们看看《好饿的毛毛虫》,那个星期六毛毛虫为什么会肚子疼,以及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让孩子知道肚子里的小精灵不喜欢你挑食,更不喜欢你狼吞虎咽地乱吃东西。通过角色扮演,一问一答,用绘本讲故事,让孩子跟着故事主人公去亲身体验,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让他明白该怎么做。为此,父母如果能够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除此之外,读书还可以增加孩子的内涵,每天读一点好书,日积月累,读不读书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所谓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书还可以领略智者的思想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和智者交流的过程,能够让孩子的思维变得开阔起来。所以,在整个童年阶段,阅读和实践都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利用绘本帮助我们讲清那些道理,或者鼓励孩子去实践、去体验,远比做一个唠叨的父母要强得多。


Love庭婷


讲什么道理,讲道理的家长基本上都被气死了,慈母多败儿,棍棒出孝子,没有一顿棍棒解决不了的事,如果不行那就两顿,鞭策完再告诉他道理。挨揍的小孩孝顺,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小时候天天挨揍。


头疼哥


道理要讲,处罚也要有。

3岁左右的幼儿,喜欢往桌子下面钻。你给他讲把头低点小心碰头,他不会听也不会懂。结果有天真碰了头,疼了大哭。但是,你会发现他再往桌下钻时,知道低头了。

这是很现实,直观的“反应”。但是,有些道理可不是桌子碰头那么简单的。这就需要平常的引导和训练,只有有了足够多的感性经验和认识,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才会真正懂得那“看不见”的是非曲折。

所以,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必要的惩戒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将来出社会才能有一双慧眼,和应对各种复杂环境,以及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洞察力和预见力。

个人看法,只作参考!


资料完善度低


我是头条号“育英数学李老师”,这段时间正好看了几本关于教育的书,把其中好的处理方法分享给你。

你的问题和很多爸妈头痛的情况一样:让孩子停止手中的事儿去做另一件必须做的事,如从玩玩具、看电视到去作业、睡觉等时,孩子会无视我们说的话,让我们不停的重复、唠叨、威胁,甚至咆哮,往往还没有效果。其实正是这种很容易让人理解的、非常自然的反应,导致了孩子对于家长的无视和违抗。
  现在我们介绍一下英国资深教育专家诺埃尔·简妮思·诺顿的“永远别说两次”法,教我们在保持友善、尊重、平和的同时,让孩子轻松地从一件事过渡到另一件事,并形成配合的好习惯。
  在执行“永远别说两次”之前必须要先了解的几件事:
1.为什么不要反复发出指令?
  当孩子对我们的话无动于衷时,你很可能会更大声、更不耐烦地重复你的指令。这些重复和提醒传递给你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不需要你一开口就闻令即动。你开口说第一次时,他们会对你充耳不闻,因为知道你会重复一次又一次。只有听到我们声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里声时,孩子们才会觉得自己必须当心点。


2.方法适用于什么时候?
  孩子的行为分开始型行为(孩子没有捣蛋,但是需要接下来做另一件事);和终止型行为(孩子做了错事或者恼人的事,你希望他停止)。这个方法适用于开始型行为,不适用于终止型行为。
3.什么时候不能使用?
  如果孩子坐在电视、ipad等显示屏面前时。这种情况,首先你得想办法把所有电子设备关掉;时间紧张,需要马上出门时。一旦启用这个方法,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把所有六步都坚持完。
4.多大年龄可以使用?
  从孩子大约3岁起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一方法,因为大多数孩子这个时候心智足够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们做什么,并能专心足够长的时间,遵守简单的指令。

这六个步骤,一开始看起来似乎很烦琐,但是随着你练习的深入,所需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会越来越快地配合,而通常,就只用前三步孩子就配合家长了。
第一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儿去,站着,看着他。
  你是否曾经人在厨房,从厨房窗户喊你的孩子去做作业或者来吃晚饭?自己在一个房间,却向另一个房间里的孩子问问题?


  孩子看不到我们时,就会很容易无视我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走到孩子身边看着他们,孩子当然不把我们说的话当一回事。要站在孩子们面前看着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很严肃、很坚决,以此表示“这很重要”。
第二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里的事并看着你。
  你务必确保孩子已经准备好听你讲话,这一步正是让孩子专心于你要说的话。
  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们正在专心于画画、写卡片,我们却在这时发话,孩子可能根本就没听,或者很快就忘了你说的什么。你若愿意站一小会儿,等到他抬起头来看着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你等待孩子停下他手中的事抬头看你时,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示对他正在做的事很感兴趣,并找点东西“描述式赞扬”他,会促使他向你回以眼神交流。从积极肯定的角度关注他,会让他更愿意取悦你,乐意听话并合作。
  注意不要通过呼叫孩子名字的方式让孩子注意自己,因为家长通常都是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许他做什么的时候,喊他的名字,所以孩子对家长的呼叫会尽量充耳不闻,不能让他马上彻底地集中起注意力。

  第一、二步能让我们从从容容地专心想想该如何表达这一要求,如何让自己表现得平和、友善、有礼貌。既然我们希望孩子们学得有礼貌,那么我们就要以身作则。
第三步:把要求讲给孩子听用语简单、表意清楚、只讲一次。
  一旦你把要求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了(要求不能太长,以免孩子变得躁动不安),就不要重复。如果重复要求,就会给孩子传递出这一信息——不必在你说第一次时就听,甚至有可能在你说第四次时也不用听!
  孩子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投入,尤其是当从一件喜欢的事过渡到不吸引他们的事情时,这时可以通过“倒计时”来缓解这个过渡带来的痛苦,这个方法不仅能帮你省时间,还能省掉麻烦和焦躁。
  对生性急躁、固执的孩子,先每隔三分钟来一次倒计时,然后每隔两分钟,然后每隔一分钟。每一次,你的孩子都会听见他下一步即将做什么,他的大脑便会对下一步的事情自动产生一幅图像。甚至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的大脑就习惯了这个过渡。当你说“时间到”的时候,或者当计时器响起来时,孩子便已经习惯了必须按你刚才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提的是什么要求。

  通过前三步,大多数孩子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会配合,而如果仍不配合,下面还有三步,可把孩子的反抗抹杀殆尽。

第四步: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要求他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说出来。
  当孩子告诉你他应该做什么时,他的大脑便会自动产生一幅清楚、生动的图片。图片中的他正在做这件事。当孩子听见自己心底告诉自己必须做什么时,便有了主人翁意识。与由你说出要求相比,这样他便更会把这个要求当一回事。
  不要让孩子仅仅只是鹦鹉学舌,因为他们即使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的情况下也能重复。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谁确地告诉你他必须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那么毫无疑问他听见了你说的话并且理解了你的要求。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孩子找借口。
  偶尔在有些情况下,孩子第四步之后仍然不听话,那么家长就该把第五步用起来了。
  第五步:站着,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后仍没有开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乐意站着等待
  等待是一个很有效力的办法;等待表明你是认真的。把你站着等待孩子回应的时间当作是一种投资吧,一种很快就会带来“更平和、更轻松、更愉快”的家庭生活的投资。


  为了减少等待的压力,注意早点开始你所有的日常事务,这样你才能腾出时间进行"六步法\

育英数学李老师


首先肯定不能简单粗暴处理,要讲道理。孩子“听话”与否,与家长对孩子讲道理的方式、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议的态度。孩子不肯听家长的话,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在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往往过于刻板和严厉,无意中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对立面。如果我们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多些宽容的态度,以建议的方式与孩子协商,使孩子觉得家长并无强迫和限制自己的意思,从而消除戒备和抵制心理。

二、迂回的策略。迂回可以说是说理的一种必要策略。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说理方法。

▲故事法。3—4岁的孩子正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何不投其所好,家长不妨自己也当一回童话作家、寓言大师,“编造”一个故事劝说孩子。这样既可以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僵持局面,又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在孩子专心听故事和提问的同时,帮助他不知不觉地完成某件他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吃饭、穿衣等)。

▲逆向法。故意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做某事并加以夸张,使其最终明白其中的害处。例如儿子在冬天洗完澡后只穿一件内衣就在床上跳来跳去地玩耍,无论我怎么跟他讲不穿衣服会着凉,他都不听。于是我索性让他脱下内衣。儿子冷得不行,我又给他出主意:“躲到被子里去学小袋鼠。”儿子赶紧乖乖地钻进被子,只留一个小脑袋在被子外面,说“很有意思”。

▲情景法。与孩子一起看儿童节目,可以让孩子指出电视节目中小朋友不正确的行为,表扬做得正确的小朋友。你会发现孩子的是非标准其实很分明,辨别好坏根本不成问题。如,我虽多次对儿子说,小朋友不讲卫生,病菌就会钻进肚子里与细胞打仗,人就会生病、发烧。可儿子始终不当回事,后来看到一部讲述人体免疫系统与感冒病毒对抗的科教片,忙叫儿子过来观看。看完片子后,儿子在洗脸洗手方面大有进步。

▲换位法。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时,可以与之互换角色。如,我让儿子扮演医生为我打针,我则模仿他曾在医院里哭闹、手脚乱动以及向父母提出诸多要求的情景。结果儿子一会儿像爸爸一样严肃地批评我不能乱哭乱叫,手不可乱动,一会儿又十分温柔地问我要不要吃东西、喝水、听故事,表现得乖巧无比。

▲借用偶像法。儿童也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像《东方儿童》节目中的月亮姐姐和《比克曼世界》中的比克曼等,就是儿子心目中的偶像。如果托言“比克曼说如何如何”,儿子通常都会信服。

三、自尊心的激发。幼儿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强。如果家长能细致地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肯定,就会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并使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和趋于自觉化。例如,儿子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喜欢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于是我虚构一些他小时候的优点,经常告诉儿子:“宝宝小时候可乖了,他最讲卫生,吃饭也很乖……”。儿子总是很自豪。这时再要求他照小时候那样去做,他往往很乐意。

四、言传与身教的结合。要使教育深入到孩子的心中,必须靠父母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他。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因此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