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俯你可能不認識,但他的這首詩你肯定讀過


徐俯你可能不認識,但他的這首詩你肯定讀過

文|丁十二


宋末,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了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之說,“一祖”即詩人杜甫,“三宗”指江西詩派早期三位重要的詩人,即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江西詩派,遂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文派別。

眾所周知,江西詩派崇尚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崇尚“瘦硬奇拗”的詩風,追求字字有出處,重視文字的推敲技巧。

很顯然黃庭堅所主張的是在詩歌創作中要承前人之意進而以故為新,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創新。但後來有一些缺乏創新精神的詩人片面追求“字字有出處”,造成通篇典故而言之無物,導致江西詩派被人所詬病。

但這其中也有不少詩人在後期的詩歌創作中推陳出新,逐漸擺脫江西詩派“瘦硬奇拗”的詩風,形成清新自然、具有個人特色的詩風。徐俯就是其中一位。乍一聽徐俯這個名字,你可能不認識,但他的這首詩你一定讀過。不信,且讀:

《春遊湖》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徐俯你可能不認識,但他的這首詩你肯定讀過

徐俯,字師川,也是一位七歲就能作詩的神童。他還有一個很牛的舅舅,沒錯,就是黃庭堅。所以毫無疑問他也是江西詩派著名詩人之一。

這首詩是徐俯晚年的代表作品,也是現今流傳最廣的詩作之一。整首詩以明快的風格、富有動感的語言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雨後湖光春景圖。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詩人在開篇用一個問句引出全詩:一對對的燕子啊,你們是什麼時候回來的呢?“雙飛”表明燕子是一對對的,詩人這裡特意強調“燕子雙飛”實則暗示了詩人的大好心情,若是單燕是不是瞬間就沒有這麼歡愉了。

所以詩人出外遊湖踏春,遇到成雙成對的燕子,不覺大喜,因為春天回來了。但是詩人這個問句問得好,表明詩人突然發現春天來臨的驚訝和掩飾不住的喜悅。

詩人繼續往遠處一看,不禁發出“哇塞”的讚歎,因為詩人看到湖邊的桃花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遠處望去,就像一大片桃花貼著水面而開,真是美豔極了。

等等,你說桃花又不是柳條向下垂的,怎麼能貼著水面呢?這是因為詩人後面說了是春雨漲水造成的,湖面上升,所以岸上的桃花枝椏彎垂在水面和水中的花枝連成一片,而且因為是春雨過後,所以岸上的桃花更顯紅豔,遠遠看過去,不就是“夾岸桃花蘸水開”嗎?

徐俯你可能不認識,但他的這首詩你肯定讀過

然而詩人題目是《春遊湖》,有一“遊”字。詩人前面兩句雖然精彩,但在一處即可窺全貌,並無“遊”跡。所以如何突出這個“遊”字就成了關鍵。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首句就用“孤山寺北賈亭西”突出了“行”跡。這一點自然難不倒徐俯,不然也不會有後面這兩句歷來令人稱道的佳句: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春雨斷橋”就是春雨導致湖水上漲,漫過了橋面。那麼詩人為什麼選取這個特定的場景作為突破口呢,春雨斷橋,春水漫過橋面,人不能度過。也就無法繼續遊春,對於踏春遊湖的人來說真是掃興。也許詩人也打算敗興而歸了。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一隻小舟從柳蔭深處慢悠悠撐出來。

詩歌到此戛然而止,妙不可言。

經過“春雨斷橋”導致詩人敗興,到小舟撐出,這種失而復得的喜悅定會讓詩人遊興愈濃。所以詩人一定會乘著小舟盡情遊覽這湖光春色。儘管詩人什麼都沒有說,但我們此刻彷彿已跟隨詩人乘著小舟,繼續遊湖踏春,一幅幅明麗動人的畫面撲面而來。如臨其境,樂在其中。

徐俯你可能不認識,但他的這首詩你肯定讀過

南宋詩人趙鼎臣曾稱讚這首詩:“解道春江斷橋句,舊時聞說徐師川。”

這首詩也被歷次被《全宋詩》和《宋詩三百首》收錄其中。

縱觀整個詩壇,徐俯自難跟李白、杜甫等人比肩。即便在兩宋期間,徐俯跟蘇東坡、黃庭堅、陸游等大詩人比起來,也屬不入流的小詩人。但,這首詩毫無疑問是一首傳唱千古的經典之作。憑藉此詩,足以奠定徐俯在詩壇的一席之位。


疫情之下,好好讀書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