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利企业非要招农村残疾人?企业究竟有什么好处?

宗元三农堂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必须安排占职工总人数1.5%的残疾人就业,全日制用人单位必须安排招收占职工总人数25%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必须拿出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给残疾人工作。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残疾人有劳动权、康复权、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有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平等参与利益分配的权利,平等享有《宪法》赋予的公民一切权利。


福利企业就是为了安排残疾人就业开办的社会福利企业,享有减免税费的政策扶持,享有国家财政补贴。因此,福利企必须安排50%以上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减少税费征缴和政府补贴,目的是促进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就业,企业愿意安排残疾人就业。招收残疾人越多,享受减免税费越多,企业招收80%以上残疾人就业,不用纳税了。

《残疾人就业条例》颁布以上,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实施细则》,如果企业不安排残疾人就业,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企业招收残疾人就业低于总人数的1.5%,就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我们当地机关、企业、团体都有公益岗位安排给残疾人就业,企业也按比例安排适合岗位给残疾人就业,享受减免税费政策。没有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单位,依法征缴税费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在农村目前残疾人都基本就业了,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了,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减免缴纳医疗保险费,减免行政、社会事务收费。农村道路保洁维护、小区保洁、保安、企事业单位保安、保洁、传达室、后勤保障都安排给残疾人干了。

福利企业就是为残疾人开办的,使残疾人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从而走上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新生活。过上有尊严、有质量、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日子。大多数残疾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不想依赖别人,想往独立,不想特殊“照顾”,只想社会平等地让他们参与活动、劳动。希望健全人能平视,不要俯视,居高临下,有优越感地看待残疾人。


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就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全社会共同责任!残疾人也要勇敢面对生活困难,走向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农村残疾人要主动应聘,去找工作,自强不息,自食其力。残疾人还可以自主创业,如果有困难去找当地残联,残联是农村残疾人的“娘家人”,会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长江三农


你好!飞火流星为你解答。

凡事都是有因果的。我们既不好怀疑福利企业招收农村残疾人的爱心和善意,也不用矢口否认福利企业非要招收农村残疾人的私心和目的。世上有佛,但不是每个纳税人都是佛。更何况个别黑心的所谓福利企业,时不时地还会表现出,打着安排照顾农村残疾人的幌子,明里暗里却干着利用农村残疾人,赚取相关政策优惠的邪性呢!


福利企业非要招收农村残疾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农村残疾人,相对来说工作更难找,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生活更困难。因此,也更容易被说服,招起来也更容易。

而福利企业非要招收农村残疾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享受税收政策优惠。因为,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国家实行由税务机关按纳税人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的办法,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月可退还的增值税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确定。


福利企业想要成功享受上述涉税优惠政策,必须满足的各项条件中有一项硬性规定:纳税人(除盲人按摩机构外)月安置的残疾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5%(含25%),并且安置的残疾人人数不少于10人(含10人)。

与此同时,税务机关对福利企业满足享受相关税收优惠的合法真实性负有监督检查义务。发现已享受规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存在不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或者采用伪造或重复使用残疾人证、残疾军人证等手段骗取增值税优惠的,应将纳税人享受到的退税全额追缴入库,并自发现当月起36个月内停止其享受相关优惠。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福利企业非的不断招收农村残疾人,完全就是在为了不断满足自身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做自己的努力,所谓的爱心和福利也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而对于所招的农村残疾人来说,更多的不过是涂脂抹粉而已。


飞火流星905


为什么福利企业非要招农村残疾人?企业究竟有什么好处?

现在,残疾人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上的关爱,能享受正常人一样的法律保护和权利义务,生活和工作都有可靠的保障,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能够快乐幸福地生活、工作,再无后顾之忧了。劳动是他们最光荣最伟大的事情,是能够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的重要形式。现在,出现了许多的福利企业,乐意为农村残疾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场所,迎接他们的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企业为什么这么热衷于福利事业,真的全是出于一片爱心吗?其中隐藏着许许多多,先为人知秘密。



第一,有的企业确实出于一片爱心。有些企业主,本身是残疾人,曾经得到过国家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大力援助,办起了企业。为了感恩,回报国家、社会,乐意接受农村残疾人来就业。另外,社会上,有不小的爱心人士主办的企业,也是乐意帮助农村残疾人,实现自食其力,实现我能劳动的梦想,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这些福利企业是主动性爱心行动。


第二,国家对福利企业有倾斜政策。现在国家和政府对残疾人非常重视和关爱,出台了残疾人的各种保障的法律法规,提倡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片关爱之心。国家和政府对为残疾人作出奉献的爱心企业以政策的倾斜和经济上的扶持,鼓励这些爱心企业多多接纳农村残疾人就业,多多安置和解决农村残疾人就业后的日常生活事情。这些福利企业是一种被动性的爱心行动。

第三,企业能够躲避许许多多风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安置了大量的农村残疾人就业,可以享受政府对福利企业的优惠贷款投资,享受许多税费的减免,还有减免许多公益性、政策性的企业经济付出,能够躲避政策性带来的风险。



第四,企业能够得到社会力量支持。企业接纳了农村残疾人就业,为农村残疾人提供了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等的舒服安全场所,得到了政府、社会的好评,也能吸引许许多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投入关爱农村残疾人的行业上来,出资出物支持扶持福利企业,做好残疾人安置工作。企业从中得到巨大的经济援助,也会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对福利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福利企业乐意接纳农村残疾人就业,从本质上看,存在有两种类型,即主动型福利企业和被动型福利企业,最主要的是有巨大的经济利益造成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这个回答具体要参照中华人民残疾人保障法的“第四章的第三十六条”

国家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和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 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

残疾人保障法的第三十八条

国家保护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助权,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济宁小丽


企业招收残疾人达到一定比例,在税收方面有一定的减免。这是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采取的激励举措。


涡阳县永丰家庭农场


有好处,有减税,或国家补贴,减轻了国家负担,再有给企业慈善事业加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