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国最需要的粮食能不能得到保证?

02060519


今年除遭受新冠病毒外很多国家同时还遭受蝗灾!粮食肯定减收。建议国家应发挥我国基本农田优势,激励农民不要荒芜田地,多种多收为国多作贡献!


龙头138206879


其他不说,保证全国人民吃半年,是绝对没问题。

目前国家究竟储备了多少粮食,没有公开报道,数据不得而知,毕竟,这个是属于机密,也不可能告知你我,但有几点可以肯定:

第一、中国是全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耗大国,中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耗,世界第一,同时,因为我们一年产粮食在6亿吨以上,我们一年要吃掉6.8亿吨,中间还有0.8亿吨缺口,就只能进口了,这就导致我国也是世界上粮食进口大国,进口粮食也是世界第一,一不小心,我们在粮食上,拿了三个第一。


说这个,就是想说,我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即便产量只够我们吃十个月,也足够我们挡住因疫情导致全世界封锁,至少可以熬过十个月。我想,疫情再长,也不至于十个月吧,十个月后,全世界早就解封了。

第二、即便不够,我们可以加大生产量。真遇到疫情持续不好转,世界长期封锁,达到一年以上,我们的缺口怎么办?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大多数农村人外出打工,不种地了,出现了粮食缺口,但是,真遇到长期国际封锁,粮食供不应求,国家也会考虑让村民回去种地,如种植稻谷、小麦、玉米等,甚至会采取鼓励和补贴政策,激励农民回去种植粮食。


第三、国家储备的粮食,我们看不到,但可以感受到。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情况,出现市场供应紧张情况,这是国家层面年年都在做的工作,这也是为何一些地区粮食丰收后,国家储备粮单位就回去收购,储备起来,很多地方,都设有比较大的粮食储备库,你进去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储备粮,这些粮食,就是为我们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时准备的。那么,究竟总量储备了多少,不得而知,但公开信息显示,仅仅玉米,就储备了1.2亿吨以上,临储稻谷库存1亿吨左右,临储小麦库存7400万吨,临储大豆库存800万吨左右。


举例,在2015年,中国的玉米、小麦、大米及其他农业大宗商品的国家储备已攀升至极高水平。据估计,仅玉米库存就高达2.5亿吨,几乎是当年国内玉米产量的1倍还要多。巨大的粮食储备规模,一旦销售很可能会淹没整个市场,或者面临因长期存储而损坏的风险。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粮食是国家储备的物资,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粮食肯定是能得到保证的,价格也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涨幅很小。

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控制,农民已经完成了耕种

虽然国外的疫情比较严重,累计确诊了已经超过16万,可喜的是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防止国外疫情的输入和现有存量确证病例的治疗,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农民已经完成了耕种。保证了疫情结束后粮食产量的稳定。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粮食产量6.63亿吨,比上年增加594万吨,增产 0.9%,夏粮产量14160万吨,增产2%;早稻产量2627万吨,减产8.1%;秋粮产量49,597万吨增产1.1%。全年谷物产量61368万吨,增产0.6%。

从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之后,粮食的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97年的297.7公斤升到2019年的483公斤。

我国14亿人口,按照每人一天平均消耗两斤粮食算,全年消耗的粮食约10220亿斤,约1.022顿,即使考虑粮食的耗损及其他用途,粮食生产是能够自给自足。

我国粮食储备足量

我国把粮食生产和储备当做国际民生的大事来抓,我国粮食储备是世界上比较完备的,而且我国坚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所以粮食的产量是有保证的。

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仓容量6.7亿吨,简易仓容量2.4亿吨,即使这些粮仓装一半也够,就算今年粮食没有产量,粮食的库存也够吃几年。

综上所述,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农民已经完成了耕种,即使最坏的打算,今年没有任何的粮食收成,我国的粮食库存也够吃几年,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的问题,国家已经提前储备了几亿顿粮食。


互金圈


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大部分国家都执行了封城的措施,我们中国所需要的粮食能不能保得到保证?



其实这并不用担心,新冠肺炎病毒针对的只是人,在目前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只要切断人与人传播路径以及对现有的感染病例进行治疗,就能有效的控制疫情。不过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令人担心,因为除了我国之外,世界其他国家都处于疫情的大规模的爆发期,每天确诊病例都达到数万人。

很多国家不得不采取严厉的防控措施,比如封城或者停运航班、限制人员入境等等措施,这些措施的确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不便,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肯定会产生影响。

但是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还不算是问题,首先是我国的肺炎疫情已经逐步得到控制,已经有多个省份实现昨天确诊病例零增长,现在最大的防控压力就是海外的疫情倒灌情况,从最新的数据也可以看出,我国每天从境外输出的病例都多达数十例。



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却不会因此耽误,毕竟在地广人稀的农业生产区,疫情的防控压力非常小。而我国的粮食产量本身就能达到自给自足,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了594万吨,增长了0.9%,创下了历史新高。

可以说我国的粮食绝对能够从足供给全国,绝对够吃的。只是说由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会影响很多对外的贸易往来,我国很多的进口的一些粮食和农副产品会受到严重影响。

不过这是属于疫情状态下的贸易阵痛期,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不过我国很多进口的粮食大多数都是用于饲料加工,来喂养牲畜的,如果疫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各种肉类价格可能会涨。



如果疫情能在短期内结束,产生的影响会非常小。


大正看世界


不存在这个问题!国内的粮食基本上可以实现国产供应,现在我们国内的粮食产量大致可以满足17亿人口的餐饮需求,而我们的人口才多少而已,大致还可以盈余一个美国的量。

其次,我们有战备储粮。国家为了鼓励生产粮食,往往会采取统销统购的方法,这意味着每3、4年统销统购的粮食余量就足以抵得上一年的产量。

第三点,来自俄罗斯的补充。美国贸易战导致我们去年与俄罗斯达成了战略合作,大约500亿元的粮食进口单给了俄罗斯(主要是大豆),俄罗斯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并不大,不太可能违约。

不过呢,下半年的肉食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因为我们的人用粮食足够,但是饲料性粮食却一直有缺口,我们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饲料,这些饲料供应不上养殖成本就会增加很多,这最终会转化成肉价摊给消费者。


优己


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后,会给粮食运输带来困难,但是我国的基本粮食供应应该能够满足,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老百姓吃饭是有保证的。

我国大约有14亿人口,按照每人每天消耗一公斤粮食,全年需要消耗5110亿公斤,也就是大约2.5亿吨,正常情况下,我国每年自己能生产大约5~6亿吨粮食,因此我们自产自用的话,保证老百姓不饿肚子是可以的。

但是我们实际的生产过程种,很多粮食拿来进行畜牧养殖,保证老百姓的肉蛋奶供应,还要酿造酒、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因此我们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

我国曾经经历过很长时期的艰苦日子,因此对于粮食供应大家都非常重视,在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口号就是深挖洞,广积粮,现在我国也一直在保护耕地,面积不减少,而且加大储备粮库建设,在出现突发事情的时候,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肚子。

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化肥农药种子自给自足没有问题,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逐年提高,只要没有全国性大的自然灾害,不进口粮食虽然会降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至于没有饭吃。

前一段时间网上传的关于沙漠黄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新闻,我国就非常重视,派专家到巴基斯坦进行援助,同时也是提前了解信息,便于制定应对方案,对于这种可能性的自然灾害,我们必须要做好应急预案,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安全。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虽然对全球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不大,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的粮食生产大国,都不会因为新冠病毒降低粮食产量,至于跨国运输的问题,客运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货运受到的影响相对也比较小,因此,国际间的粮食贸易应该是正常的。

总之,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做好粮食战略储备,但是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目前来看,我们的粮食供应是非常安全的。


互金直通车


我国历来就十分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保证在关键时候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这些年做了大量的努力,众所周知,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很大,但是耕地面积并不多,很多地方因为是山地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常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提高粮食的产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由于袁老的杰出贡献,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中国每年的一号文件必然是关于农业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近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取消农业税,鼓励农民种地。大面积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设置保护红线,全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绝对不能碰,如果有地方因各种原因占据耕地,必须从别的地方再腾出相应面积的土地作为耕地,做到占补平衡。近年来,国家还在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每年都投入巨资,通过实施农产品补贴、农机补助等多项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中国的谷物产量(小麦、大米)达到了6.1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比1996年的4.5亿吨增加1.6亿吨。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大量的农产品进口更多的是品种和花样调剂,原因不是因为“吃不饱”,而是因为“想吃好”,中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因此,疫情期间,即使所有国家都封闭锁国,不能实现粮食出口,中国人仅靠中国自己的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这一点无需担心。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出现,现在各个国家还远未到完全闭关锁国的时候,即使未来有的国家关闭了进出通道,但在粮食等产品上,进出口的通道应该还是开放的,所以,大家请放心,该吃吃,该喝喝,不用想法为国家省粮食。


大国纵横


这点一点也不要担心,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粮,足以使这个国家度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粮荒。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丶强国,应对任何粮食危机都胸有成竹。这一点绝对完全有保障。

前些年国家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湖。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使祖国大好河山处处披绿妆。通过这些国策的改变,从侧面证实了这个国家己完全过了粮食安全这道关。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国家才有底气把这些剩余的土地改作其它用途。

当然一个国和民祖要时时处处有危机感。不能盲目乐观自大。我们国家还不很富,还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土地流失还很严重,很多不合理的用地挤占了原本属于产粮的耕地。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珍惜方寸土,留于子孙耕。让我们的儿孙后辈代代有地耕,有粮吃。珍惜耕地应从现代做起,从我们做起。


闲散人居士


虽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流行,很多国家都封国了,所以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肺炎疫情不能够及时控制住,全球的粮食产量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即便疫情在全球流行,全球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产量降低了,也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保障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的粮食产量能够自给自足。

最近十几年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粮食的产量不断提升,单位产量也不断提高,所以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是非常庞大的。比如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增长0.9%,按照目前14亿人口计算,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75公斤左右,相当于我国的粮食产量足够每个人每天消耗2.6斤粮食。

按照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来看,即便不进口,我国也完全能够保证国内的粮食供应。毕竟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刚好这个时间段也是春耕的时候,所以预计整个2020年我国的粮食种植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粮食产量保守估计仍然跟2019年差不多。

第二、我国有大量的粮食储备。

除了我国粮食自身的产量比较大之外,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和价格稳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储备,目前全国的粮食储备量大概是在1.5亿吨到2亿吨之间,再加上各大粮食企业自身的粮食储备量,保守估计我国的粮食储备总量至少达到3亿吨以上,这个粮食储备至少能够保证我国半年以上的粮食供应。

第三、我国的粮食进口来源比较多样化,而且主要以一些工业粮食为主。

目前我国是全球粮食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进口粮食并不是为了满足温饱,而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在我国的粮食进口结构当中,大豆玉米的进口量是最大的,其中大豆进口的占比至少达到80%以上。比如2019年我国的粮食进口总额大概是在1.1亿万吨左右。



在所有进口粮食分类当中,大豆的进口量是最大的,2019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量达到了8851.1万吨,占粮食进口比例至少达到80%以上。


而目前我国的大豆进口主要来源于巴西、美国、阿根廷三个国家,其进口量占大豆进口总量的95%左右。其中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最多,比如2018年我国从巴西进口了6600多万吨大豆,占大豆进口总量的75%左右,而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只有1664万吨。



除了大豆之外,目前我国的玉米,大米和小麦的进口总额每年也达到几百万吨,这些进口的数量跟我国自身的产量相比相对是比较小的。

从我国粮食进口结构来看,目前进口的粮食主要以工业粮食为主,如果肺炎疫情进一步扩大,全球的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了,那么我国的大豆进口受到影响可能是最大的,到时但是跟大豆有关的一些大豆制品就有可能会涨价。

不过从整体来说,我认为即便肺炎疫情在各国蔓延,农业生产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比如我国一些主要粮食进口来源国,他们基本上都实行的是机械化的种植,这样受到疫情的影响就不会太大,所以农业生产应该是可以正常进行的,这样他们粮食产量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而且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肺炎疫情之后,很多国家肯定会尝试着出口更多的产品来振兴经济,所以对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一些粮食主要出口国来说,一旦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他们的粮食出口肯定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的,这样我国的粮食进口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总之,虽然目前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但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有可能短期之内部分农产品价格可能会涨价,但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的价格总体仍然会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


贷款教授


南有大米,北有小麦,我国粮食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无论是国内现有的粮食储备,还是我国粮食的高产能,都能够保证我们不会再有饿肚子的可能。新中国成立以来,饿肚子的人太多了,饿肚子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国家十分重是粮食储备,在遇到自然灾害或粮价波动的时候,国家都能够从容的应对。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所以说别的事情都值得担心,但唯独对粮食的担心是多余的。我国疫情爆发之后,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什么稀奇古怪的新闻都能看到,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家里断粮了。

现在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下来,很多地方都已经复工复产,而现在也是春耕时节,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疫情“余震”对农民的影响不大,所以该种什么种什么,半年后依旧是大丰收。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去年12月份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假设14亿中国人,每人每天吃一斤粮食,全国每天需要消耗70万吨粮食,那么去年一年生产的粮食够全国人民吃946天。当然,这种测算是建立在完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实际上我们还会出口粮食。不过仅从数据上来看,我们也完全不用担心国内粮食供给问题。



2020年全世界因为新冠疫情呈现封闭状态,有的国家国“封城”、有的国家“封国”,反正就是尽一切可能防治新冠疫情。这种封闭的防疫政策,对各国粮食生产多多少少会有影响,但是我相信我们国家能够解决好粮食问题。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新冠病毒都没有将我们击败,我们又怎么会被粮食问题打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