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鋪隨筆 電影院裡的時光

當年上小學的時期,正是文革時期,這個時期學校學習抓得並不緊,沒有什麼壓力,學校很早就放學了,然後就沒有什麼事,一切由自己安排,看電影就成了一基選擇。

我當時住在西北一個偏僻的縣城裡,那裡只有一個電影院,位於北街上。那個電影院非常簡陋,牆上都是開洞透風的,天蓬也是簡單搭建的,裡面有一排排的長木凳,就是一塊木板,沒有靠背,而且擺得很低,就跟坐馬紮一樣。

胡辣鋪隨筆 電影院裡的時光

鄉村宣傳畫

就這麼一個電影院,消磨了我不少的時光。那個時候電影就上映三部:《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這三個電影輪換上映,上映什麼會寫在一塊黑板上。門票也不貴,也就幾分錢。

自己空閒時間多,就經常到電影院蹭電影。一般電影開始的時候會查得緊,開始以後就放鬆了。我一般就在門口蹭著,等工作人員放鬆了,就穿進去看一場免費的電影。就那麼幾部電影,還是黑白的,看來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都可以背下來了。就這樣,消磨了不少下午無聊的時光。

慢慢就有新的電影製作出來,開始也都是樣板戲的電影版,劇情都沒有什麼意思,但都變成了彩色電影,色彩特別鮮豔,而且人物都非常漂亮,音響也特別棒,整個提高一個層次。當時看到的電影應當是《紅色娘子軍》,看到到美女跳舞,很過癮。最不願意看得就是《紅燈記》,節奏緩慢囉嗦,一個唱腔半天完不了,特煩人。

隨後又出現了寬銀幕電影,這時原有的電影院就不能放了,改到了戲院去放。戲院也在北街上,是縣秦腔劇團的演出場地。戲臺夠大,把銀幕拉起來,從這頭到另一頭,正好把戲臺全部罩住。

胡辣鋪隨筆 電影院裡的時光

寬銀幕

看寬銀幕電影,確實是一種新的體驗,展現出來的場面很大,如身臨其境。朝鮮電影《賣花姑娘》就是那個時候看的,那個場面十分震撼,劇情不錯,印象深刻。

許多年後才知道,《賣花姑娘》是金日成寫的劇本,當時確實不知道。偉大領袖果然是個全才,什麼都能做。朝鮮集全國之力來拍一部片子,果然是精品。

後來還看了《蘋果熟了時候》等朝鮮電影,感到朝鮮的發展比中國強,人們穿著都很漂亮,生活也很幸福,電影的製作也比中國電影強。還看了不少朝鮮的諜戰片。有一部電影裡男主角已經落在了敵人的手中,為了表示對領袖的忠誠,為了避免說夢話會洩露秘密,他竟然把自己的舌頭給咬了下來,想起來令人恐懼。

慢慢地,中國電影也多了起來,帶有強烈文革色彩。如《春苗》是李秀明演的,描寫赤腳醫生的故事;《火紅的年代》描寫鍊鋼工人的生活;《決裂》描寫的工農兵上大學,說手上的老繭就是上大學的資格,這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事。在《決裂》中葛優的父親葛存壯扮演一個大學教授,他有一句臺詞“下面我來講馬尾巴的功能”,至今記憶尤新,那時是戲弄知識分子的話而廣泛傳播著。

有一部電影叫《偵察兵》印象深刻,故事情節很好,王心剛男主角,非常帥氣。可惜這部電影是黑白的。

胡辣鋪隨筆 電影院裡的時光

《偵察兵》中的王心剛

《創業》是描寫大慶油田的,其主角有王進喜的影子。電影也少不了兩條路線的鬥爭,還要抓潛伏的國民黨特務,都是這個模式。

一九七五的反鄧的電影《奔騰的小涼河》也看了,裡面有一個小個子就象鄧的樣子。這類電影太政治化、概念化、臉譜化了,一點意思也沒有。

那個時代人們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沒有電視機,看電影就成了人們業餘的一項重要內容,電影院也成了城市裡最熱鬧的地方。每到晚上,電影院門口都很擁擠,想看電影的人很多。搞到一張票並不容易。好容易搞到了票,必定一家幾口穿著整齊,鄭重其事地參加,能見到不少的熟人,是難得的社交活動。

文革結束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電影也變化很大,國家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