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国最需要的粮食能不能得到保证?

02060519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涉及到170多个国家,对全球贸易的影响也会逐步显现,这其中也包括粮食贸易。那么在此背景下,中国最需要的粮食能不能得到保证?说到我国的粮食供应问题,要分两部分来说,一部分是口粮,一部分是畜牧业和工业用粮。

可以确定的是,关乎中国粮食安全的人民群众口粮问题是绝对不用担忧的。我们国家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忧患意识,所以我们国家极其重视粮食生产(确保18亿亩基本农田)和战略储备(确保足够的储备粮),以确保粮食供应长期安全平稳。在口粮问题上,我们国家不需要依赖任何进口渠道支撑。

还有就是畜牧业和工业用粮。畜牧业用做饲料的粮食(对应的是副食品肉蛋奶的生产),工业用粮食(以大豆为主),可能会受到国际贸易运输短期限制影响。但这些相关产业肯定是有一定的原料储备量,可以应付一段时间周期的供应断档冲击。对副食品价格的影响不大,目前国内的粮食产品和副食品价格足以说明供应的安全性。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即便是粮食进口受影响,也是短期的,而且是技术性的。我国的粮食进口主要是通过海运,只要防疫技术有保障,海上运输通道应该会一直畅通。主要粮食供应国并没有受到自然灾害影响,而新冠病毒疫情对各国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地区的影响较小,因而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的粮食进口。


高峰军事观察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很高,谷物自给率达到了95%以上,小麦和水稻产出超过需求,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自足、口粮绝对安全。


也就是说,我国粮食需求对外依赖性很小,进口的粮食作物大都是补充性经济作物和饲料用粮。所以,我们国家即使不进口一粒粮食,也绝对可以保证吃饭问题,是不会饿肚子的。

据悉,我国连续4年粮食产量都稳定在6.5亿吨以上,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粮食470公斤,如果用作口粮,是绰绰有余而吃不完的。对于吃不完的余粮,我国建有标准不同的仓房用以储存粮食,总计库存超过9亿吨。这些粮食足够我们14亿人吃三年多的。


现在,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工农业相继开始复工复产,农业基本上不会受到这次疫情影响,今年的粮食产量还是有保证的。因此,我们根本不用去吃储存的粮食,而是会有足够的新粮来吃。

至于世界疫情,确实发展的非常迅速,也比较严重。但整体来看,疫情终归会过去,世界粮食的生产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我国以往进口的补充性用粮还是应该能够买得到的。

目前,虽然世界多个国家因疫情封锁城市,关闭边界,但疫情国的食品供应都没出现什么问题。现在,各疫情国不是缺粮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医护用品和医疗物质,这些东西才是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

随着全世界都高度重视对疫情的防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疫情终将会过去,一切都会恢复正常,这当然也包括各种物质的充足供应。


高山流水116820061


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大部分国家都执行了封城的措施,我们中国所需要的粮食能不能保得到保证?



其实这并不用担心,新冠肺炎病毒针对的只是人,在目前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只要切断人与人传播路径以及对现有的感染病例进行治疗,就能有效的控制疫情。不过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令人担心,因为除了我国之外,世界其他国家都处于疫情的大规模的爆发期,每天确诊病例都达到数万人。

很多国家不得不采取严厉的防控措施,比如封城或者停运航班、限制人员入境等等措施,这些措施的确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不便,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肯定会产生影响。

但是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还不算是问题,首先是我国的肺炎疫情已经逐步得到控制,已经有多个省份实现昨天确诊病例零增长,现在最大的防控压力就是海外的疫情倒灌情况,从最新的数据也可以看出,我国每天从境外输出的病例都多达数十例。



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却不会因此耽误,毕竟在地广人稀的农业生产区,疫情的防控压力非常小。而我国的粮食产量本身就能达到自给自足,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了594万吨,增长了0.9%,创下了历史新高。

可以说我国的粮食绝对能够从足供给全国,绝对够吃的。只是说由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会影响很多对外的贸易往来,我国很多的进口的一些粮食和农副产品会受到严重影响。

不过这是属于疫情状态下的贸易阵痛期,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不过我国很多进口的粮食大多数都是用于饲料加工,来喂养牲畜的,如果疫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各种肉类价格可能会涨。



如果疫情能在短期内结束,产生的影响会非常小。


大正看世界


不存在这个问题!国内的粮食基本上可以实现国产供应,现在我们国内的粮食产量大致可以满足17亿人口的餐饮需求,而我们的人口才多少而已,大致还可以盈余一个美国的量。

其次,我们有战备储粮。国家为了鼓励生产粮食,往往会采取统销统购的方法,这意味着每3、4年统销统购的粮食余量就足以抵得上一年的产量。

第三点,来自俄罗斯的补充。美国贸易战导致我们去年与俄罗斯达成了战略合作,大约500亿元的粮食进口单给了俄罗斯(主要是大豆),俄罗斯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并不大,不太可能违约。

不过呢,下半年的肉食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因为我们的人用粮食足够,但是饲料性粮食却一直有缺口,我们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饲料,这些饲料供应不上养殖成本就会增加很多,这最终会转化成肉价摊给消费者。


优己


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后,会给粮食运输带来困难,但是我国的基本粮食供应应该能够满足,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老百姓吃饭是有保证的。

我国大约有14亿人口,按照每人每天消耗一公斤粮食,全年需要消耗5110亿公斤,也就是大约2.5亿吨,正常情况下,我国每年自己能生产大约5~6亿吨粮食,因此我们自产自用的话,保证老百姓不饿肚子是可以的。

但是我们实际的生产过程种,很多粮食拿来进行畜牧养殖,保证老百姓的肉蛋奶供应,还要酿造酒、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因此我们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

我国曾经经历过很长时期的艰苦日子,因此对于粮食供应大家都非常重视,在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口号就是深挖洞,广积粮,现在我国也一直在保护耕地,面积不减少,而且加大储备粮库建设,在出现突发事情的时候,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肚子。

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化肥农药种子自给自足没有问题,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逐年提高,只要没有全国性大的自然灾害,不进口粮食虽然会降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至于没有饭吃。

前一段时间网上传的关于沙漠黄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新闻,我国就非常重视,派专家到巴基斯坦进行援助,同时也是提前了解信息,便于制定应对方案,对于这种可能性的自然灾害,我们必须要做好应急预案,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安全。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虽然对全球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不大,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的粮食生产大国,都不会因为新冠病毒降低粮食产量,至于跨国运输的问题,客运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货运受到的影响相对也比较小,因此,国际间的粮食贸易应该是正常的。

总之,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做好粮食战略储备,但是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目前来看,我们的粮食供应是非常安全的。


互金直通车


我国历来就十分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保证在关键时候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这些年做了大量的努力,众所周知,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很大,但是耕地面积并不多,很多地方因为是山地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常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提高粮食的产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由于袁老的杰出贡献,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中国每年的一号文件必然是关于农业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近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取消农业税,鼓励农民种地。大面积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设置保护红线,全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绝对不能碰,如果有地方因各种原因占据耕地,必须从别的地方再腾出相应面积的土地作为耕地,做到占补平衡。近年来,国家还在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每年都投入巨资,通过实施农产品补贴、农机补助等多项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中国的谷物产量(小麦、大米)达到了6.1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比1996年的4.5亿吨增加1.6亿吨。目前,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大量的农产品进口更多的是品种和花样调剂,原因不是因为“吃不饱”,而是因为“想吃好”,中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因此,疫情期间,即使所有国家都封闭锁国,不能实现粮食出口,中国人仅靠中国自己的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这一点无需担心。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出现,现在各个国家还远未到完全闭关锁国的时候,即使未来有的国家关闭了进出通道,但在粮食等产品上,进出口的通道应该还是开放的,所以,大家请放心,该吃吃,该喝喝,不用想法为国家省粮食。


大国纵横


这点一点也不要担心,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粮,足以使这个国家度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粮荒。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丶强国,应对任何粮食危机都胸有成竹。这一点绝对完全有保障。

前些年国家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湖。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使祖国大好河山处处披绿妆。通过这些国策的改变,从侧面证实了这个国家己完全过了粮食安全这道关。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国家才有底气把这些剩余的土地改作其它用途。

当然一个国和民祖要时时处处有危机感。不能盲目乐观自大。我们国家还不很富,还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土地流失还很严重,很多不合理的用地挤占了原本属于产粮的耕地。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珍惜方寸土,留于子孙耕。让我们的儿孙后辈代代有地耕,有粮吃。珍惜耕地应从现代做起,从我们做起。


闲散人居士


虽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流行,很多国家都封国了,所以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肺炎疫情不能够及时控制住,全球的粮食产量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即便疫情在全球流行,全球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产量降低了,也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保障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的粮食产量能够自给自足。

最近十几年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粮食的产量不断提升,单位产量也不断提高,所以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是非常庞大的。比如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增长0.9%,按照目前14亿人口计算,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75公斤左右,相当于我国的粮食产量足够每个人每天消耗2.6斤粮食。

按照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来看,即便不进口,我国也完全能够保证国内的粮食供应。毕竟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刚好这个时间段也是春耕的时候,所以预计整个2020年我国的粮食种植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粮食产量保守估计仍然跟2019年差不多。

第二、我国有大量的粮食储备。

除了我国粮食自身的产量比较大之外,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和价格稳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储备,目前全国的粮食储备量大概是在1.5亿吨到2亿吨之间,再加上各大粮食企业自身的粮食储备量,保守估计我国的粮食储备总量至少达到3亿吨以上,这个粮食储备至少能够保证我国半年以上的粮食供应。

第三、我国的粮食进口来源比较多样化,而且主要以一些工业粮食为主。

目前我国是全球粮食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进口粮食并不是为了满足温饱,而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在我国的粮食进口结构当中,大豆玉米的进口量是最大的,其中大豆进口的占比至少达到80%以上。比如2019年我国的粮食进口总额大概是在1.1亿万吨左右。



在所有进口粮食分类当中,大豆的进口量是最大的,2019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量达到了8851.1万吨,占粮食进口比例至少达到80%以上。


而目前我国的大豆进口主要来源于巴西、美国、阿根廷三个国家,其进口量占大豆进口总量的95%左右。其中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最多,比如2018年我国从巴西进口了6600多万吨大豆,占大豆进口总量的75%左右,而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只有1664万吨。



除了大豆之外,目前我国的玉米,大米和小麦的进口总额每年也达到几百万吨,这些进口的数量跟我国自身的产量相比相对是比较小的。

从我国粮食进口结构来看,目前进口的粮食主要以工业粮食为主,如果肺炎疫情进一步扩大,全球的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了,那么我国的大豆进口受到影响可能是最大的,到时但是跟大豆有关的一些大豆制品就有可能会涨价。

不过从整体来说,我认为即便肺炎疫情在各国蔓延,农业生产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比如我国一些主要粮食进口来源国,他们基本上都实行的是机械化的种植,这样受到疫情的影响就不会太大,所以农业生产应该是可以正常进行的,这样他们粮食产量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而且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肺炎疫情之后,很多国家肯定会尝试着出口更多的产品来振兴经济,所以对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一些粮食主要出口国来说,一旦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他们的粮食出口肯定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的,这样我国的粮食进口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总之,虽然目前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但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有可能短期之内部分农产品价格可能会涨价,但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的价格总体仍然会处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


贷款教授


南有大米,北有小麦,我国粮食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无论是国内现有的粮食储备,还是我国粮食的高产能,都能够保证我们不会再有饿肚子的可能。新中国成立以来,饿肚子的人太多了,饿肚子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国家十分重是粮食储备,在遇到自然灾害或粮价波动的时候,国家都能够从容的应对。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所以说别的事情都值得担心,但唯独对粮食的担心是多余的。我国疫情爆发之后,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什么稀奇古怪的新闻都能看到,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家里断粮了。

现在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下来,很多地方都已经复工复产,而现在也是春耕时节,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疫情“余震”对农民的影响不大,所以该种什么种什么,半年后依旧是大丰收。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去年12月份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假设14亿中国人,每人每天吃一斤粮食,全国每天需要消耗70万吨粮食,那么去年一年生产的粮食够全国人民吃946天。当然,这种测算是建立在完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实际上我们还会出口粮食。不过仅从数据上来看,我们也完全不用担心国内粮食供给问题。



2020年全世界因为新冠疫情呈现封闭状态,有的国家国“封城”、有的国家“封国”,反正就是尽一切可能防治新冠疫情。这种封闭的防疫政策,对各国粮食生产多多少少会有影响,但是我相信我们国家能够解决好粮食问题。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新冠病毒都没有将我们击败,我们又怎么会被粮食问题打败。


国际视角浅说


目前来看,新冠疫情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冲击还是很小的,也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4亿吨,相较于2018年增产了594万吨,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东北粮食基地)

如果按照14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约为475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说吃饭是绝对没问题,而如今中国人对粮食的需求早已不止于果腹那么简单,我们不仅要吃的饱还要吃得好。

例如,2019年我国白酒产量累计值达785.9万千升,这么多白酒,耗费的粮食何止千万吨。

另外还有大量的粮食被投入养殖业,毕竟大多数人更爱吃肉,而养殖业也是耗粮大户。还有我们现在的乙醇汽油,里面的乙醇同样是拿粮食制造的。

正是由于对粮食需求日渐多元化,精细化,国内市场对粮食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也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

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785.1万吨,进口大豆8851.1万吨,合计10609.2万吨。

从我国进口粮食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豆是我国进口粮食的主力品种,这是因为国内大豆的产量跟不上食用油的需求。

目前我国主要是从美国、巴西、加拿大等国进口大豆,现在这些国家的大豆产量仍然非常稳定,疫情对上述三国农业的冲击并不大。(进口大豆)

除了大豆以外,小麦、玉米、大米也是我国进口粮食的主要品类,其中玉米主要是用于养殖业,例如喂牛、喂猪,作饲料。而小米和大米则主要是进口一些高端的产品,以满足国内高消费人群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小麦和玉米主要进口自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大米主要进口自泰国和越南。而这些国家当前的农业形势也非常稳定,进出口一切正常。

总的来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绝对能够自给自足的,所进口的粮食只是用于高端消费人群,只有对大豆的进口比较刚需。

不过现在疫情对于世界农业的冲击极为有限,各大豆产区受到的波及很小很小,国际粮食市场也没有什么大的起伏。而就算是粮食进口中断,我国的储备粮也绝对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所以对于国内粮食安全咱们大可不必担心。

(我国专业的粮食储备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