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不够种,大量农民工入城打工,农村大片土地撂荒怎么办?

琦琦


老农不认可题主这个说法,现在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不是农村土地不够的问题,土地被撂荒也不是因为农民外出打工造成劳动力减少而导致的。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仅仅靠传统种植,收入太低,根本不可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开支。其他商品都涨价,就是维持人类生命的粮食不涨价!种田难挣钱,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土地撂荒,儿童老人留守,村庄空心化。

据统计,现阶段中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7亿4千万;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2008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均耕地面积达到2.47亩,儿童和老人一般不能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实际耕作面积达到4亩/人。足够他们耕作了。

我们算一下,两季稻谷1000公斤/亩.年,稻谷3元/公斤,一个农民一年种田收入4亩×1000公斤/亩×3元=12000元。即使无本生意,但要辛苦劳碌一年的时间,谁能接受呢?

老农这几年耕作了1.4亩水田,每年种一季水稻,种子、肥料、农药(老农基本不撒药)四百,耕田机120元/亩,收割机160元/亩,现金成本合计近800元,我1.4亩田收获稻谷不到500公斤(只有一季)。我们还是按500公斤/亩,折成现金2100块钱。自己的时间不算,去掉成本,平均每亩地总共收益1000元。你种100亩又能如何?不吃?不穿?孩子谁来抚养?老人谁来赡养?

反观在城里打工,一个月至少2000元以上,一个月工资抵得上在农村种田一年的收入,谁会愿意种田呢?所以,农民撂荒农田,不是他们的本意,而是是无奈之举!

土地撂荒与劳动力外出打工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因为种田收入低,所以劳动力外出;因为劳动力外出,所以土地被撂荒。所以,要想改变土地大面积撂荒状况的动力还是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吸引农民返乡。

国家当然也看到了这个情况,在200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推动新农村建设,要求发展产业、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

要改农村日渐衰败的状况,结合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地方政府应该主动作为,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政策,千方百计筹建或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特别是涉农企业。“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以产业为依托,吸引农民返乡,不出家门也能赚到钱,企业可以招收部分符合要求的农民工人,涉农企业还能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销售网络,农民可以根据企业需要种植农产品,实行公司+农户的方式,互惠互利,扩大攻坚扶贫战果,推进新农村建设,富裕农民,使农民“定薪”更“定心”。


农民更疯狂


农村土地不够种,大量农民工入城打工,农村大片土地撂荒怎么办?

这个题目说的很有道理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题主首先说到土地不够种,农民出去打工,后面又说到土地撂荒,也是因为农民出去打工。这是不是不符常理呢?其实,这里面我理解题主的意思有两个深层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因为农民土地少,靠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根本不能养家糊口,看到邻居盖新房、买小车,难道农民不心动吗?肯定会心动的,于是农民就去外地打工赚钱了,这样土地就撂荒没人种了。

第二个含义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土地撂荒了,想在家种田的农民想流转土地搞规模种植,这本是可以盘活撂荒土地的最好办法,但是土地租金从300元一亩,到500元一亩,再到800元一亩,这样的土地有几个农民可以流转到手里来呢?一亩地的收入有多少呢?这样的土地流转过来自己还会贴本给农民。

农民去外地打工赚钱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也有很多农民有种怕别人种地发财的奇怪心理,有些农民甚至撂荒不愿流转土地。

现在,随着农村土地撂荒的增多,真的是要出台鼓励措施,让“耕者有其田”落到实处。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近些年来,在农村的确出现了一些土地出现撂荒的现象,农民工大量的涌向城市去打工,农民不种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实产生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种地不赚钱,粮食价格低迷,而且种植成本还在不断的增加,这直接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列举一个比较现实的例子,比如2014年的粳稻的价格平均在1.58元每斤,而到了2020年的今天,粳稻的价格却只有1.30元每斤。整整过去6年的时间了,物价可以说有的已经翻倍了,尤其是房价在6年的时间里至少涨了一倍还多。种子、农药、化肥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上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农民如何能够靠种地来维持家庭的经济开支呢?

当然,农村土地的撂荒不是很普遍的现象,绝大部分的农民工的土地是没有撂荒的。因为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还有留守妇女,他们都可以去种地养家糊口。即便是家里没有人种地,农民也不会让土地撂荒,一般是把土地承包给他人种植,或者直接地免费给他人种植。

至于大面积土地撂荒基本上是一些涉农大户或者是涉农企业,或者是一些企业来圈地的行为造成的。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农村越来越严重,主要是现在农业投资成本太大,而且投资回收期也特别长,投资的风险也比较大,主要是靠天去吃饭,如果说遇到特大的自然灾害,所投入的成本几乎是一无所有。所以在目前的农产品价格比较低的行情下,使得一些承包大片土地的大地主就把土地进行撂荒。

对于农村大片撂荒的土地如何解决呢?解决的方法也是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把这些土地重新的分给那些需要拥有土地的种植的农民。现在各个村里面都有好多种植大户,他们的地也是比较少的。或者说招商引资其他的涉农企业来种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现在一些涉农企业寻找大面积的撂荒土地很难找到,因为只有规模化的农业才是收成比较好的前提保障。

对于农村土地大面积撂荒的现象是很少存在的,因为我国的土地政策是二轮延保到期继续延保30年不变,这给农民耕种土地吃了一个定心丸,农民加大了对土地的投入,一般的土地没有出现尿黄的现象。比如我们这边可以说没有一块土地撂荒,因为我们是种植的是红薯。这两年红薯的价格行情还是非常好的,每亩地的收益在3000元左右,而且红薯也是城市消费者非常欢迎的一种农产品。我们这边的土地每亩的承包费平均在600元左右,好一点的土地达到了1100元每亩,没有出现土地大面积撂荒。


真正土地撂荒的区域属于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比如南部的山区或者是一些水田地带,由于人员比较稀少造成的撂荒,或者西北那些大草原里面的土地比较多,也会出现撂荒的现象。当然还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比如东南沿海地区,他们的家庭收入比种地要高很多,甚至每家每户都会搞家庭创收,有家族企业,土地撂荒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总体上来说,到了秋天到农村的田野里去看一看,几乎没有多少撂荒的土地,全部是成熟的粮食,全部是丰收的希望。


三农一姐


农村土地不够种,大量农民工入城打工,农村大片土地撂荒怎么办?

今天是3月20号,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节气,春分到来,春回大地,农民开始要春耕春播了。


土地经过一个冬天自然冬眠后,如今已经苏醒,田野中各类野草野菜生机勃勃,各种小树苗也长起来了。有些农民开启春耕模式了。年老的农民用耕牛犁地,壮小伙则用机械一体机开始春耕了,现在的田野很热闹了。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农民要想有收获,就必须在春天种子希望的种子。现在放眼田野,就可以很好区分种田的和撂荒的,撂荒的土地满地高高的野草野蒿。

一边是农民嫌土地不够种,种粮只能收获口粮,农民被迫外出打工。另一边是农民进程务工,大量土地撂荒,土地被荒废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想种田的没有土地种,不想种田的土地荒芜。

对于土地流转,目前也碰到了瓶颈,土地流转费用年年攀升,流转成本越来越高,这样很多人已经放弃流转土地了,当承包土地赚不了钱的时候,土地还有人种吗?

对于土地使用和流转还是需要规范,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销路都需要找出方法。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这个标题说的不严谨,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不是因为农村土地不够种,而是因为农民在家种地每年获得的收益远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正因为大量农民工进城,土地缺少人去管理,土地绝对够种,那摞荒地土地怎么办才好呢?

其实,土地一直是农民最宝贵的财产,只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土地的产能逐渐入不敷出,加之社会的高速发展,农民发现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可以抵上在家一年辛苦的收入,土地也就逐渐搁置或出租了,四十多年过去了,好多农民后代也成为了大家口中说的市里人了,这部分人即使回到农村也不会去种地,如今留守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体力的限制只能捣鼓自家院落边的菜田或小面积田块,对于大面积的耕地仍处于摞荒状态。



摞荒的土地怎么办不是我们一介草民所能决定的,我们只能建议让摞荒的土地实现经济价值,对于周边没有农作物的荒地可以植树,对于良田可以成立农场或经现代农业济生态园,对于贫瘠的荒地可以建设养殖厂,最大利用土地,甚至可以通过政府的力量招商引资,部分拆迁户也可以建设安置房或廉租房,都可以使土地利用起来,总比让它荒草丛生,连年流失好。
如今,在家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部分农户都把土地租赁给种植大户,自己外出务工了,土地荒废也是不得已为之,谁想远离自己的亲人,携家带口漂泊流浪,但是故乡留不住肉身,他乡留不住灵魂,土地摞荒一切似乎又无可奈何,真希望我们农民不外出务工,靠着一亩三分地可以活出个人样,那样才能真正不让土地摞荒。


田园小哥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于用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农民放弃了土地耕种,来到城市中打工,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有接近3亿左右的农民工群体。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有许多人外出打工,就意味着有这么多人放弃了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去农民进城感叹家里的土地不够用,根本无法满足许多劳动力的种植需求,但是现在农村老人又感叹,家里的土地都抛荒了,没人种,大片的土地都处于撂荒的状态,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如何解决农村土地抛荒现象呢?

第一,实行农村土地租赁流转

在现在的情况下,农民外出打工放弃土地耕作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所以,如果想要解决土地抛荒的问题,就必须将农村的土地流动起来,把那些不再耕种的农民手中的土地,通过流转租赁承包的方式转让给那些有需要的种植大户或者是新型种植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实现连片经营,规模化种植等方式来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那些不再跟踪土地的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土地租赁收入,增加他们的收入情况。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在开始实行土地流转的试点,各地的政策也不一样,如果想要将手中的土地流转出去的话,可以到当地了解具体情况。

第二,引导和鼓励农民回乡创业

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要想发展,必须解决好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村和农业问题。所以最近这些年,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农村的建设。各地也在不断的出台相关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回乡创业。比如说在不改变土地跟踪性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吸引人才,回乡发展新型特色种植业。这样的话,就可以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农村土地抛荒的情况。但有些不是基本农田的土地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养殖业或者发展乡村旅游农庄等新型的第三产业,来实现复合式经营。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情况下,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第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

过去农村主要是采取刀耕火种的传统种植方式,对于劳动力的要求很高,而且劳动效率比较低下。因此农民分散种植的小农经济,其种植收益不是很高,导致很多农民放弃了土地耕种。而现在要想提高农村的土地利用效率,就必须做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道路网络排水灌溉系统,以及其他的电力设施建设。这样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机械种植的方式,提高机械化的应用水平,以机械代替短缺的劳动力,从而提高劳动效率,这样也可以增加种植的收益和利润。这样就可以让一部分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活动,从而减少土地抛荒的可能性。

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国家要不断的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上去了,农民的种植收益提高了,农民也就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了,因为现阶段很多农民放弃土地种植的主要原因就是种田不挣钱种粮食,甚至出现亏本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肯定不愿意种植,但是如果农产品的价格上去了,农民种植能够挣钱了,相信很多农民还是愿意回到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您觉得该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大量抛荒的状况呢?


三农有理


感觉这个问题有点问题,为啥?前边说的土地不够种,意思是地少;而后边又说大片土地撂荒,说的是地没人种,确实让人感觉有些难以理解。因为多年从事农业工作,所以看到农民、打工、土地等问题就特别敏感,所以也就试着分别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关于土地不够种的问题,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中国人多地少,全国18亿耕地,平均到7、8农民身上,一口人能分多少地大家都会算,说是土地不够种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现在的种地效益来看,在我们当地,如果种玉米、大豆、水稻等大田作物,一般租一亩地的经济效益在200-300元之间,按现在一个家庭年均消费30000万元来计算,需要种植100-150亩土地,而一个3口之家在本地一般能分得承包地10-15亩左右,这就需要10个家庭的土地由1家来种,才能免强在农村维持生活。所以就给大家一地不够种的感觉。

由于种地的收入比较低,很多人都选择了把土地流转出去,有一些租金收入,同时外出打工,再赚一份钱,这样一年也能收入几万块钱,维持家庭生活的正常花销。我家邻居就是一家5口人,老两口在家照顾孩子,两个年轻人外出打工,一年能赚8、9万块钱,同时家里的25土地,流转也能收入11000块钱,这样一年就有将近10万元的收入。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每年大约有2.7亿农民进城务工,但是大片土地撂荒的情况根本不会出现,为啥?有三点理由:

一是目前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尤其是一些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一个家庭种植几百亩地、甚至上千亩地也是可以的。

二是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按照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会将一部分农村土地集中种植。

三是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国家会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农业生产,稳固种植业的基础地位和粮食安全。

综上所述,即使种植粮食效益不高,农民大量进城务工,也不会出现土地大片撂荒的问题,当然在一些山区,由于土地瘠薄,地块零星,产出效益过低,会有一些零星的撂荒现象,但这并不影响种植业的大局。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同意思,请留言交流!


三农广讯


农村土地不够种,大量农民工入城务工,农村土地大量搁荒怎么办?看到这样的标题,真的揪心,但是事实又是摆在你面前。

说实话,农村土地是真的少不够种?还是农民压根不想种?我们要把这个概念搞清楚,在小编这边,现在是压根就没有人想种了。包水稻田的租金从300/亩,降到现在的100/亩,但是还是有许多地方搁荒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那还是因为承包户都是奔种粮补贴去的,种植技术稀烂,草比稻谷高,加之化肥、种子、农药、人工年年涨,他们是种一年亏一年,连种几年,连底裤都赔了。所以现在许多人都转行不干了,曾经火热的抢地承包的现象,在我们这现在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严重抛荒地的出现。

面对这种越来越多的抛荒地,怎么办?我个人建议,还是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对于严重抛荒的地方,应该收归集体,然后给那些想在家发展的人种植。或者统一建成高标准农田,然后承包出去。要不,在现行低粮价及低利润下,土地拋荒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大家可以简单的思考一个问题,种植十亩水稻一年的利润不过4000~5000元,人还很辛苦,如果外出打工呢?我一个月就可以赚这么多,大家说,这地种的还值不值,还有没有人愿意种。

总之,农民大量进城务工是生活所逼,并不是农民想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而是曾经这片他们曾经挥洒热汗的土地,根本不能养活一家人,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许多土地不得不抛荒。


坏男人说小龙虾


农村土地不够种,大量农民工入城打工,农村大片土地搁荒怎么办?

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农村的土地可能会搁置荒芜中,但是考虑到还有家里的长辈父母在,所以农民工大量入城务工,并不一定全部呈搁荒状态。


勤劳是基层农民朋友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务实、勤劳的农民朋友会充分利用家中所承包的土地资源,在其土地里种植各类农作物,即使有其它劳动,也会利用空闲时间积极耕种。

农民朋友也是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掌握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可以说改变了以往种植单一农作物模式,从原来的粮食作物改种经济类作物延伸,比如从种植小麦、玉米到现如今的黄芩、花生、高粱、红薯、土豆、芋头、西红柿等水果类作物、蔬菜类作物。


为什么会利用搁荒的土地选择改种水果类作物呢?

一方面:优质肥沃的土壤农民朋友不会荒芜,在地势平坦的土地里搞大棚蔬菜种植效果突出,不仅产量高而且种植出的蔬菜优质。

另一方面:正是农民工入城务工,家中的农业活动可以说很少有时间顾及,但并非搁置荒土地,可以种植劳动作物比较宽松的工作,比如一次种植完毕后续管理养护简单的作物,比如发展种植林木业。也可以在根据土地的类型特点种植果树类作物。杨树种植完毕后一年内很少再进行作业,农民工种植杨树可以节省大量从事农业的管理养护措施。比如浇水、施肥不必每月一次,也减少了喷打农药的时间和技术。


进城的农民工一般年龄在30--40岁之间,考虑到体力以及年龄的因素他们的长辈会留存农村,父母长辈的年龄在60岁左右,父母长辈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进行部分农业生产,减少土地搁荒。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小希时间


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确实是当今的现实,但要说农村土地不够种,我认为此表述还是有些问题的。农民都进城了,那么家中的土地自然就无人打理,这就会空出不少的地,当然对于种植大户来说,可能依旧觉得土地有些不够,但归根到底是和散户和之间的土地分配不均匀罢了。

农村农民工外出的原因

首先是现在农村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些年咱们农民在家里种植土地一年下来可能还有所盈余,能够满足一家人日常生活需求。最近几年,随着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越来越高,咱们农民种地也是一直处于亏本的状态,然而农民依旧得生活,所以不少人都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程,成为城市农民工一员。

农村土地撂荒的现象则不能够只归结于农民外出。十多年前的退耕还林措施,不少农民都把自家土地退还成山林地,现在即使想要重新栽种,也不得不花费较多的人力。同时现在和以前不同,如今机械和各类农用器械都开始在农村推广,以前那些散地很明显不再适应当前的市场,由此不少原本肥沃但地理位置不便的土地也被荒废。

此外当前的易地搬迁等措施,使得农民也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土地。像我的奶奶就是因为搬迁到统一的安置点,而不得不放弃以前的土地。

需要改变的地方

首先肯定是得把农民种地的收入提一提。现在粮食和农作物的价格,相比于其它商品来说还略有不足,由此间接增加了我们农民生活开支。为此应该想办法使得粮食收购价格上涨,最好是能够高于当前生活物资的上涨水平,帮助农民减轻生活上的压力。

其次是得放松种植方式。粮食和农作物的价格也有高低之分,但不少地区不允许咱们去种植那些价格较高的农作物,个人认为在保证基本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可以放宽农村农民种植作物的方式。我所在的这个地区,本身就不是以粮食种植为主,不少农户发展椪柑、板栗等经济作物种植,一年下来也能够挣不少。

再者就是推广一定的科学种植技术。绝大多数农民种地时,都是靠着往年的经验来进行的,由此抗风险能力较低,一年下来也收获不了多少。在农村地区推广科学的种植技术既可以提升农民种地的产量和质量,也能够增强广大农民朋友们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的收入。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农民们以种植土地为生,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得考虑到如何通过土地提升广大农民朋友们的收入。再者农村和城市不同,本身咱们农民送鞥选择挣钱的机会就少,更不能够限制咱们农民的发展,反而是应该想各种办法拓宽咱们农民收入的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