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有限,搞定更多学科知识的高效学习法


时间有限,搞定更多学科知识的高效学习法

时间有限


庄子曾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人生去求索无尽的知识,固然是人类徒劳的美好愿望,但也激发了对学习方法的孜孜以求。如果把浩瀚学海看作一个面,我们学习的具体知识看作一个点,通过点的学习掌握面的规律,通过面的规律推动点的学习,这就是点面学习法。

点面学习法的精要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面上融会,点上贯通;从点中来,到点中去。具体来说,面上融会是通过抽象归纳,提出一般性学习方法。点上贯通是将一般性方法运用于具体学习中,通过单点突破,获得具体经验。从点中来是通过收集点的学习经验,进行分析整理,从而抽象出普遍性方法。到点中去是高度抽象的普遍性方法最终要通过具体学习的实践验证其合理性,并进行修改迭代。

点面学习法将一般规律与个别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的完整闭环。

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历分析一下点面学习法的具体应用。

每一个经历高考的人都曾经迷恋过学习方法的收集。在有限的3年里需要突破6门学科,而且由于是竞争性考试,分数越高越好,高度显示了求知“以有涯求无涯”的属性。

有些学生学通一门之后,就好像突然开窍了一般,整体的学习水平都得到提高,就在于他们通过单点突破,获得了具体经验,从中抽象出了一般性学习法,进而指导了其它点的学习。

在我的英语学习中就曾经有过这种开窍的经验。现在很多小孩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上英语兴趣班,到了小学,英语更是必修课之一。我读书的时候,英语教育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这么受重视。我在县城读书,直到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素材只有教材和配套磁带,我还记得那时我用来听磁带的步步高复读机,银色的,现在都还没有坏。最开始我的英语水平很一般,后来竟成为我强项科目,都要归功于当年无意识使用了点面学习法。

初一暑假,数学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把考试卷上的错题认真订正一遍。当时我做完作业之后,发现好多错题其实以前都做过,只是没有及时订正以致于遗忘,才会一错再错。我看着那些本可以做对却没能得分的错题,内心懊悔得恨不得时间倒流。


时间有限,搞定更多学科知识的高效学习法

错题本


被这股懊悔支配的我突发奇想,要不把英语错题也订正一遍。我找了一个新本子,把老师的随堂作业、阶段考试卷、配套练习题上的错题一题一题全都抄在错题本上,每一题都认真写下答案和解析。把所有错题重新做一遍之后,我发现有很多错题是相互映照的,一个知识点从3个方面来出题,3道题我都做错了,把这3道题放在一起对照着做,就彻底搞清楚了这个知识点。有一些题是固定搭配,每次做都靠瞎蒙,整理完这本错题,我就把这些固定搭配全都摘出来,集中记忆,下次碰到直接对号入座。

英语题题干还挺长,把一个学期的错题抄完,本子变厚了许多,摸着凹凸起伏的纸面,心里被成就感充盈,大脑被知识点充满。这本错题本除了让我梳理了知识盲点,还有一个意外的好处。开学后,我拿着错题本找老师请教上面的一个错题,老师看见我扎实的努力后对我大为欣赏,具体表现是上课经常点我回答问题。在更加夯实的基础上,又激发了学习兴趣,自此之后,我的英语突飞猛进。我能分明地感觉到那本错题本之前和之后,我的英语简直是天壤之别。

当年我还没有抽象概括出点面学习法,但是无意识之中,已经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每次学习感觉一团雾水时,我都会通过整理错题来查漏补缺,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找到知识点间的内部联系。自己扎实地整理一遍,就能看出在零散的点之间,教材有一个整体的编排逻辑。

时间有限,搞定更多学科知识的高效学习法

建立知识体系


比如生物中,为什么要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什么要讲基因和染色体,为什么要讲基因的本质和表达,为什么要讲基因突变,为什么要讲生物进化。你可以自己归纳出这背后的逻辑,通过豌豆表现出不同形状的现象,引出对现象背后成因的分析——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如何让豌豆表现出不同性状——即分裂和遗传,基因的结构和组成是什么——即基因的本质,基因为什么能够让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即基因的表达,不同的基因是如何产生的——即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有什么表现——即生物进化。书本的编排逻辑是按照宏观现象(豌豆杂交)分析微观机理(染色体、基因),再由微观机理(基因突变)表达宏观现象(生物进化),由个别现象(豌豆)推导出普遍现象(一般生物)。

这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是从具体题目中进行归纳整理出来,建立体系之后,再将知识体系放到具体题目情境中进行理解。

可见不仅学科间可以采用点面学习法,在具体科目中也可以运用点面学习法。点面学习法之所以有效在于它符合人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以有涯之生求无涯之知,不经由个别实践和一般规律的点面学习法闭环,如何才能够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