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有限,搞定更多學科知識的高效學習法


時間有限,搞定更多學科知識的高效學習法

時間有限


莊子曾感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限的人生去求索無盡的知識,固然是人類徒勞的美好願望,但也激發了對學習方法的孜孜以求。如果把浩瀚學海看作一個面,我們學習的具體知識看作一個點,通過點的學習掌握面的規律,通過面的規律推動點的學習,這就是點面學習法。

點面學習法的精要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面上融會,點上貫通;從點中來,到點中去。具體來說,面上融會是通過抽象歸納,提出一般性學習方法。點上貫通是將一般性方法運用於具體學習中,通過單點突破,獲得具體經驗。從點中來是通過收集點的學習經驗,進行分析整理,從而抽象出普遍性方法。到點中去是高度抽象的普遍性方法最終要通過具體學習的實踐驗證其合理性,並進行修改迭代。

點面學習法將一般規律與個別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理論指導與實踐驗證的完整閉環。

下面結合我的學習經歷分析一下點面學習法的具體應用。

每一個經歷高考的人都曾經迷戀過學習方法的收集。在有限的3年裡需要突破6門學科,而且由於是競爭性考試,分數越高越好,高度顯示了求知“以有涯求無涯”的屬性。

有些學生學通一門之後,就好像突然開竅了一般,整體的學習水平都得到提高,就在於他們通過單點突破,獲得了具體經驗,從中抽象出了一般性學習法,進而指導了其它點的學習。

在我的英語學習中就曾經有過這種開竅的經驗。現在很多小孩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上英語興趣班,到了小學,英語更是必修課之一。我讀書的時候,英語教育還沒有現在這麼普及,這麼受重視。我在縣城讀書,直到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學習素材只有教材和配套磁帶,我還記得那時我用來聽磁帶的步步高復讀機,銀色的,現在都還沒有壞。最開始我的英語水平很一般,後來竟成為我強項科目,都要歸功於當年無意識使用了點面學習法。

初一暑假,數學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讓我們把考試卷上的錯題認真訂正一遍。當時我做完作業之後,發現好多錯題其實以前都做過,只是沒有及時訂正以致於遺忘,才會一錯再錯。我看著那些本可以做對卻沒能得分的錯題,內心懊悔得恨不得時間倒流。


時間有限,搞定更多學科知識的高效學習法

錯題本


被這股懊悔支配的我突發奇想,要不把英語錯題也訂正一遍。我找了一個新本子,把老師的隨堂作業、階段考試卷、配套練習題上的錯題一題一題全都抄在錯題本上,每一題都認真寫下答案和解析。把所有錯題重新做一遍之後,我發現有很多錯題是相互映照的,一個知識點從3個方面來出題,3道題我都做錯了,把這3道題放在一起對照著做,就徹底搞清楚了這個知識點。有一些題是固定搭配,每次做都靠瞎蒙,整理完這本錯題,我就把這些固定搭配全都摘出來,集中記憶,下次碰到直接對號入座。

英語題題幹還挺長,把一個學期的錯題抄完,本子變厚了許多,摸著凹凸起伏的紙面,心裡被成就感充盈,大腦被知識點充滿。這本錯題本除了讓我梳理了知識盲點,還有一個意外的好處。開學後,我拿著錯題本找老師請教上面的一個錯題,老師看見我紮實的努力後對我大為欣賞,具體表現是上課經常點我回答問題。在更加夯實的基礎上,又激發了學習興趣,自此之後,我的英語突飛猛進。我能分明地感覺到那本錯題本之前和之後,我的英語簡直是天壤之別。

當年我還沒有抽象概括出點面學習法,但是無意識之中,已經在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每次學習感覺一團霧水時,我都會通過整理錯題來查漏補缺,建立學科知識體系,找到知識點間的內部聯繫。自己紮實地整理一遍,就能看出在零散的點之間,教材有一個整體的編排邏輯。

時間有限,搞定更多學科知識的高效學習法

建立知識體系


比如生物中,為什麼要講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為什麼要講基因和染色體,為什麼要講基因的本質和表達,為什麼要講基因突變,為什麼要講生物進化。你可以自己歸納出這背後的邏輯,通過豌豆表現出不同形狀的現象,引出對現象背後成因的分析——即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基因是如何讓豌豆表現出不同性狀——即分裂和遺傳,基因的結構和組成是什麼——即基因的本質,基因為什麼能夠讓生物表現出不同的性狀——即基因的表達,不同的基因是如何產生的——即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有什麼表現——即生物進化。書本的編排邏輯是按照宏觀現象(豌豆雜交)分析微觀機理(染色體、基因),再由微觀機理(基因突變)表達宏觀現象(生物進化),由個別現象(豌豆)推導出普遍現象(一般生物)。

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是從具體題目中進行歸納整理出來,建立體系之後,再將知識體系放到具體題目情境中進行理解。

可見不僅學科間可以採用點面學習法,在具體科目中也可以運用點面學習法。點面學習法之所以有效在於它符合人類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識規律。以有涯之生求無涯之知,不經由個別實踐和一般規律的點面學習法閉環,如何才能夠管中窺豹、一葉知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