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和果敢鬥了70年,為何還無法收復果敢?

zyl961955197


緬甸國內有著很複雜的民族問題,時至今日,緬甸劃分了135個民族,但目前來看,果敢已經不算緬甸的問題了,事實上,早在十年前果敢就大局已定。

果敢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族,在135個民族中緬族,克倫族,傣族,克欽族,孟族,若開族,佤族是主要民族。

而基本上稍大一點的民族中都會有自己獨立的民族武裝和地盤,緬甸的少數民族曾經在20世紀末的時候,有至少17支民族武裝與經政府達成和解或締結停火協議,其中12只武裝的轄區變為像果敢一樣的特區。


果敢歷史

果敢從來都不是最有影響力,也不是地方最大,軍事實力最強的一支緬甸少數民族武裝,果敢之所以那麼有名,在於它的歷史。

果敢其實就是緬甸的漢人的別稱,他們自稱是世居緬北的漢人,他們的祖先是來自於明朝滅亡時期退到緬甸的永曆皇帝的部下的後人,所以他們一般認為自己是明朝的遺民

後來這裡一直都有世襲的土司來管理,在二戰後,果敢和鄰近的土司邦一同從英國獨立,在彬龍會議中組成緬甸聯邦,該會議決定這些聯邦有極高的自治權,並且可以隨時退出緬甸聯邦。

由於緬甸後來的大民族主義開始欺壓國內的少數民族,導致緬甸國內的民族矛盾上升,果敢地區也出現了各種勢力,後來被果敢人彭家聲統一,併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與緬甸政府達成和解,成立第一特區政府,保存有限的軍力,獨立的內政軍事和財政等權力。

按道理這就算一個比較溫和的結局了,在名義上成為緬甸的一部分,事實上具有高度的自治權利既符合緬甸的國家利益,又同時符合彭家聲等人的利益。

十年前就已經被緬甸政府收復了

但是不符合果敢人的利益,因為彭家聲在果敢地區就是事實上的果敢王,他實行非常濃厚的個人統治,除了他自己有絕對的權力之外,他的親戚和自己的親信都是果敢的實力派人物。

他的跋扈囂張做法不僅讓果敢民眾覺得非常難受,更導致果敢一些高級權力階層的不滿,比如說果敢特區另一個實權人物白所成,所以既喪失民意支持,又有高層內訌。

緬甸政府抓住這個時機,在當時果敢地區,有人作為內應的情況下,對果敢進行了果斷出擊,雖然緬甸軍隊的實力並不怎麼樣,是面對只有1萬人的果敢軍,勢如破竹。

再加上彭家聲在果敢實行的是家天下,並沒有人願意為彭家賣命,可能對他們來說果敢變天,只不過是換了一個領導者而已,利益不變。

所以2009年8月緬甸在果敢發生了一場軍事衝突,乘88事件兩週後戰爭爆發,緬甸軍以優勢兵力三天就解決了果敢特區的反抗軍隊,發生領導的果敢軍隊,為保存實力很快就撤出了。

事實上從這天起,基本上果敢就已經掌握在了緬甸政府的手中,驅逐了彭家聲之後,果敢地區臨時管理委員會接管原來的果敢特區政府的角色,親緬甸政府的果敢地區的副司令白所成也成為新的特區主席,並改名為果敢自治區,變成由緬甸中央和自治區雙重領導,果敢自治區的政府機關也新增加了緬族的成員。

所以從這一天起基本上上果敢就已經被緬甸政府收復了。彭家聲的那點人雖然曾經還試圖進行奪回果敢,但是雷聲大雨點小,在2015彭家聲重整後的同盟軍反攻果敢,但是因為自己的後繼乏力,而主動撤退了。

彭家日薄西山

從這場戰爭上就可以看出彭家生已經失去很大的支持了,在沒有足夠經濟來源的情況下,再加上沒有地盤,彭家聲的殘餘力量又能支撐多久呢?

而彭家聲本人也已經日薄西山,命不久矣,這位果敢王又如何能夠在缺兵少將的情況下,悍然去打敗實力懸殊緬甸呢?自然也不現實……

隨著時間的發展,彭家聲的力量只會越來越弱,如果他不能夠等到緬甸發生大規模變化,或者沒有超級大靠山的支持,顯然果敢再也不會成為彭家的地盤了……


歷史好奇怪


戰鬥力只有五的緬甸軍隊。

當新中國成立後,雲南和平解放之後,國民黨殘兵敗將三萬餘人退到緬甸的果敢地區。當時緬甸軍政府派大軍來圍剿,結果均被國民黨軍隊擊敗。不僅如此這些軍隊還嚴重威脅到了雲南邊境的安全,經過中緬兩國的協商,解放軍入緬作戰,成功消滅了大部分國民黨軍隊,剩餘的國民黨殘兵退入老撾、泰國境內才逃過一劫。事後這些國民黨軍隊有的返回緬甸的果敢地區,有的留在老撾、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

這些剩餘的國民黨軍隊在果敢和當地的土司家族融合,使果敢地區武裝實力大為長進。後來緬甸政府軍雖武器裝備先進,多次出兵攻佔果敢地區,但每次等裝備落後果敢地區的軍隊重振武裝之後,政府軍就被趕出果敢。果敢地區叢林密植,有著“果敢王”之稱的彭家聲數次被緬甸政府軍擊敗,在緬甸軍隊大兵壓境都不能消滅果敢地區軍隊的主要力量,也為日後的果敢地區反覆易主埋下了先決條件。不過緬甸在2015年攻下果敢地區,開始在果敢強制推行緬文教育,這或許是緬甸要收復果敢的一個信號。


陸棄


果敢地區原來是我國的領土,隸屬雲南省,現在全稱是“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屬於緬甸了,人口大約有25萬人,其中90%人口為果敢族,大部分人就是華裔了,果敢緊鄰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幾個縣,位置特殊。

緬甸和果敢鬥了70年,為何還無法收復果敢?主要是文化和民族差異太大,說的語言和習俗都不一樣,無法融合吧。

果敢人心理上更認同自己是漢人吧,

只是因為歷史原因,又已經是緬甸人了。

果敢原來一直就是屬於我國的領土,在13世紀至14世紀,果敢就是元朝雲南行省大理金齒等處管轄的領地,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朝皇帝永曆帝朱由榔“反清復明”失敗,被吳三桂在昆明的逼死坡縊死。

永曆皇帝是死了,可是他的部屬還是很有骨氣的,只有少許的人投降清軍,大部分人都在永曆帝部下楊高學的帶領下進入果敢地區避難,世代在這裡繁衍生息,其實也是漢人了。

楊高學去了果敢後,當地進入了300年左右的楊氏土司政權時代,需要說明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果敢已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了,但是果敢的時任土司楊文炳還是不願意給日本人賣命,他前往昆明面見英國駐昆總領事和我國的官員堅決要求:率土重歸,參加抗日戰爭。

可以說,果敢人也是很積極抗日的。

1948年1月4日,緬甸獨立,1960年,中緬兩國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的原則,把果敢地區直接劃給了緬甸,可是這裡的人卻大部分都說的是漢語,和緬甸是格格不入的。

1965年,緬甸廢除了將近300年的楊氏土司制,時任果敢土司楊振材之弟楊振聲帶著600多個人南下泰國定居,緬甸政府軍的步兵第6營和第39營宣佈接管果敢。


可是沒有過多久,楊氏土司的一個部下彭家聲宣佈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又開始和緬甸政府軍抗衡,還得到了當地人的擁護,他成了領頭羊“果敢王”。

彭家聲率領的果敢軍和政府斷斷續續打了20多年,並於1989年宣佈成立高度自治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彭家聲是特區主席,果敢人成了緬甸境內135少數民族之一,果敢族。

不過之後的果敢也是內亂不斷,

彭家聲還被趕出了果敢地區。

不可否認,彭家聲還是做了一些實事的,例如禁止罌粟種植,在果敢內亂不斷的情況下,他們還發動捐款,給汶川大地震捐款一百多萬,要知道當地的果敢人可是一點也不富裕的。

多年之後因為戰亂,果敢難民無家可歸,很多人湧入雲南境內,都得到了較妥善的安置,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的,因為這些人其實也是華裔了。

彭家聲試圖在2014年重新收復果敢,但是失敗了,他也銷聲匿跡了,緬甸政府也開始重視這一邊緣地帶,在控制了果敢之後,引入了很多緬語教師,讓他們也學習緬語。

只是這裡還是用的臨滄區號0883,全境都有我國電信和移動網絡,特區政府的《果敢特區報》、《果敢民族報》等報刊還是用的中文,我國也有很多老師過去支教,果敢這裡要想真的徹底融入緬甸,估計還是長路漫漫,需要很長的時間了。

縱觀歷史,果敢人也是漢族後裔了,

希望他們都幸福,得到善待吧。


湘西小木魚


首先說明一點,果敢的確曾經長期處於高度自治狀態,甚至擁有自己的武裝和行政體系,但自從2015年3月之後,緬甸政府已經基本上控制了果敢地區。

果敢地處中緬交界地帶,面積只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萬人。果敢又名麻慄壩,關於其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解釋。

其一,果敢的名字源於“科幹山”,英國殖民者曾以此山稱呼整個果敢地區,後來當地人又將“科幹山 ”音譯為“果敢”。

其二,“果敢”是撣語九戶人家的意思,後來演變為整個地區的稱呼。

果敢在歷史曾長期屬於中國,清朝時期這裡一直是由楊姓土司鎮守。

(果敢地圖)

楊氏土司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時期,當時抗清名將李定國旗下有一員大將叫楊高學,他在李定國去世後投降了清廷,清廷於是在緬北地區設立木邦宣慰司,委任楊高學世襲統治該地。

在這裡要先介紹一下明清時期的“羈縻制度”和“土官制度”。“羈縻制度”是中央王朝統治少數民族聚居區的重要方式,是由中央賜予當地少數民族首領官職,然後由當地首領負責向中央繳納賦稅和維持治安,而少數民族首領的官職則可以世代相傳,這些世襲官員就被稱之為“土官”。

說白了,明清的“羈縻制度”和“土官制度”就相當於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央封你在此世襲當官,你替中央維護在當地的統治。

“土官制度”看似是君臣有別,但實則是中央與地方之間權力鬥爭的無奈妥協之舉。到了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推行“改土歸流”,廢棄“土官”改為“流官”,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過皇帝也有鞭長莫及的地方,對於一些偏遠山區,中央還是堅持了“土官制度”,果敢地區就是如此。

在楊高學死後,楊家第二代首領楊猷才基本控制了果敢地區。由於果敢地區地處偏遠山地,清廷對這裡的統治力較弱,不願意大動干戈,於是就冊封楊猷才為“誥封奉正大夫”,此後楊家世代鎮守果敢。

乾隆年間,緬甸國力逐漸強大,開始騷擾中緬邊境,果敢也飽受緬甸的侵略,時任果敢首領的楊維興多次請求雲貴總督支援。在屢次警告無效的情況下,乾隆皇帝下令進兵緬甸,清緬戰爭打響。

清緬戰爭打了八年時間,雙方基本上算是打了個平手,緬甸侵略雲南的野心沒能得逞,而乾隆皇帝滅掉緬甸的企圖也沒達成。但清軍此戰至少為雲南贏得了上百年的和平,果敢地區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也沒有再經歷大的戰爭。

至1840年,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的那年,雲貴總督李星沅念楊家守土有功,冊封楊猷才的曾孫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令,楊家正式成為合法土司,楊家的土皇帝位置更加穩固了。

只是好景不長,隨著緬甸逐步被英國人吞併,英國開始蠶食中緬邊境。而面對從南面來的英軍,楊家第六代傳人,同時也是楊氏第二代土司的楊春榮投降了英國。

有趣的是,英國人處理偏遠山區的方式與清帝國是完全一樣的,對於這些地區英國人也懶得管,他們感覺楊春榮對大英帝國還算恭敬,於是就命他繼續在果敢當土司。

1895年,大清國在甲午戰爭戰敗,英國則趁機強迫清廷簽署了《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果敢併入英屬印度。(緬甸被吞併後就是劃歸英屬印度管轄)

二戰爆發後日軍席捲整個東南亞,緬甸也未能倖免,果敢也成為了日本佔領區。

日軍佔領緬北之後就立馬召集當地土司,勒索各種軍用物資,時任果敢土司楊的文炳不堪日軍勒索,率部逃往雲南,向重慶國民政府表示願意率土重歸。

原本這是一次中國收復果敢的大好時機,但是在抗戰的大環境下,蔣介石不願意和英國人鬧翻,於是婉拒了楊文斌的請求,沒有接納果敢。不過蔣介石還是嘉獎了楊文斌,並將他帶來的人馬編入國軍。

對於楊文斌的內附,駐守在雲南的國運認為楊文斌內附不過是權宜之計,他內心其實並不想放棄權利,他所謂的內附不過是想借助國軍的力量驅逐日本人而已,因此雲南當地的國軍對他很不信任。

1943年因為懷疑楊文斌私通日軍,國軍將楊文斌給逮捕了,直到1947年才將他釋放。此次被逮捕的遭遇也使得楊文斌和國民政府之間徹底決裂。

二戰後緬甸獲得獨立,楊文斌則代表果敢加入了由緬甸政府倡議的《彬龍協議》,果敢正式成為緬甸的一個自治區。

但是在1960年,隨著奈溫發動軍事政變上臺,緬甸中央政府一概往日對少數民族的懷柔政策,不斷地收攏地方自治權利,引發了緬北地區的大動盪。

而就在此時,大批在內戰中敗退的國民黨殘軍進入緬北地區,當地土司便與這些國民黨軍聯合起來,一同對抗緬甸政府軍。

面對著菜雞一般的緬甸政府軍,國民黨殘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他們打得抱頭鼠竄。隨後為了補充軍事人才,國民黨殘軍聯合楊氏土司首領楊振材在緬北舉辦了軍事訓練班,這裡培養了大量緬北風雲人物,曾經的果敢王彭家聲也是出自這裡。

(彭家聲)

彭家聲自稱祖籍四川,漢族人,早年間參加過國民黨殘軍的軍事培訓班,之後他跟隨楊振材,直到1967年他與楊家決裂,雙方互為仇敵,展開了對果敢的爭奪。到1989年彭家聲成立果敢同盟軍,擊敗了世襲果敢三百多年的楊家,逐漸過得了果敢的統治權。

但是楊家畢竟樹大根深,果敢的內訌也一直沒有平息。而緬甸政府也抓住時機,在2009年進攻果敢時,面對緬甸軍政府的大軍,身陷內亂的果敢同盟軍迅速各主要城鎮,退入深山老林打起了遊擊。時至今日,果敢的大部分地區已經被緬甸國防軍所控制。

(今天果敢與遇雲南的邊境地區已經被緬甸軍方所控制了)


千佛山車神


緬甸和果敢鬥了70年,為何還無法收復果敢?


我們知道,在中國雲南與緬甸之間,有個地方被稱為果敢,2700平方公里,還不到我國一個縣大,人口也只有25萬,是個彈丸之地,但是擁有67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人口超過5000萬的緬甸政府卻和果敢鬥了70年,始終無法收復果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具體原因是:

一是果敢人民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戰鬥意志強。果敢雖然面積很小,人口不多,但86.57%是漢族人,而且都是明朝軍隊以及近代國軍後裔。在明朝末年,清軍打入中原,明永樂帝朱由榔帶領殘軍舊部被迫逃到此,後來吳三桂帶部隊來到此地,逼迫緬甸王交出朱由榔,朱由榔就被吳三桂帶回國內,並且在雲南施以絞刑。朱由榔雖然死了,但是他帶領的殘軍舊部一直留在了果敢,這也是最早的果敢漢人,至今他們都還聲稱自己是明朝軍隊的後人。朱由榔死後,一同過去的將領楊高學及其家族率舊部在此建立了楊氏土司政權,並且世襲傳承。清朝中期,果敢不斷擴大自己領土,並承認自己是清政府領土,為清政府守衛邊疆,並且多次被清朝政府嘉獎。因此果敢人繼承了漢族人強大的戰鬥意志,並且果敢人一直都生活在戰亂中,他們不僅有著非常強的戰鬥能力,而且打起仗來根本不要命,緬甸的軍隊和這些不怕死的人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的,正是因為果敢人抵抗強烈,所以緬甸軍隊才不能徹底征服這裡。

二是緬甸內憂外亂,不能全身心收復果敢。我們知道,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總共有130多個民族,每個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武裝,最大的有克欽獨立軍,還有佤邦的軍隊,這些軍隊都是緬甸的勁敵。自從獨立之後,緬甸的局勢一直十分混亂,多次發生分裂和內戰,混亂持續了幾十年。而作為掌控軍權的緬族,則又實行大民族主義,不斷排斥其他民族,就連主張名族平等的緬族首領昂山將軍也被暗殺,一直到2005年,迫於國際壓力,緬軍才放棄獨裁,實行了民主選舉。所以,緬甸政府不僅要應對外部國家的戰爭,還要應對時常會出現的內亂,緬甸政府建立以來,70年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忙於圍剿,這就讓他們的政府變得非常貧困,國內的實力也有明顯下滑,很難去應對果敢。

三是果敢佔據地形優勢,善於打游擊戰。從地理位置上看,果敢位於緬甸北部,這一地區地形複雜,以山地為主,而且氣候炎熱,樹木繁茂,最適合打游擊。一旦果敢軍隊在戰事中受挫,他們就會躲進樹林中,緬甸軍隊的優勢無法發揮,而且果敢人對這一地區的環境和地形更為熟悉,可以通過游擊戰的方式彌補人數不足的劣勢。複雜的地形也為果敢人對抗緬甸軍隊提供了極大地幫助,時不時出來打個冷槍,搞得緬甸政府軍沒辦法長待。即使到現在,緬甸政府軍雖然進入果敢,但是果敢的獨立軍進入山區,隨時給予緬甸打擊,防不勝防,剿又剿不滅,這也是果敢地區難以征服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是緬甸政府軍的戰鬥力太弱。因為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他們的政府軍也是多民族軍隊,各民族之間矛盾已久,所以軍隊凝聚力不強。再加上緬甸常年內戰,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從而不能購買先進的武器,緬甸政府軍還有厭戰情緒,因此造成戰鬥力不強的結果。二戰時期那些逃竄到緬甸金三角的國民黨殘部,僅就這些在我們國內只能算是三流的部隊,就能把緬甸政府軍打的落花流水。國民黨殘部在從雲南逃到緬甸之後,曾數次遭受過緬甸政府軍的圍剿,只不過最後的結局都是以他們獲勝、緬甸政府軍落敗而歸告終。

五是果敢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武器。我們知道,果敢地處金三角,一直是製毒販毒的發源地,毒品貿易使得果敢武裝擁有很大的經濟實力,因此可以購買先進的武器,對付緬甸政府軍簡直是遊刃有餘。

六是果敢有其他“盟友”的支持。在緬甸北方地區存在著大量獨立的軍閥勢力,這些軍閥勢力的存在,其實無形中為果敢分擔了很多緬甸政府軍施壓而來的壓力,這也是果敢軍閥勢力後來一直能存活到2010年的原因之一。

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的原因,無論是是從經濟實力、還是戰鬥力方面,緬甸都不容易收復果敢。


葛大小姐


首先糾正題主一個錯誤,果敢地區早在四年前的2015年,已經被緬甸政府控制。但在2015年之前,果敢地區一直保持高度自治,形同割據,是實際上的獨立王國,緬甸政府對此無能無力。

果敢又名麻慄壩,相傳果敢人是南明李定國部的殘軍後裔,這個地區屬於馳名世界的“金三角”的一部分。這個地區長期由地方土司楊氏世襲統治,形同土皇帝。

上世紀中期,楊氏土司統治者楊振材、楊振聲兄弟被緬甸政府驅逐出境。本為楊氏兄弟部下的彭家聲崛起,他在緬甸政府和緬共的夾縫中求生存,勢力逐步壯大。

1989年,彭家聲成立果敢同盟軍,脫離緬共宣佈果敢地區獨立。開始了對果敢地區20多年的統治。但是他的內部並不牢固,叛亂時時發生。1992年,彭家聲部下楊茂良驅逐彭家聲,坐上了果乾地區的土皇帝。


1995年,彭家聲東山再起,擊潰楊茂良復辟,但他的威望逐步下降,使得緬甸政府看到了收復果敢的希望。2011年,緬甸政府控制果敢部分地區,2015年,果敢完全被緬甸政府控制。

果敢地區之所以能長期獨立,得益於緬甸政府軍事實力的弱小。而果敢地區的軍隊得益於揚威金三角的國民黨殘部李國輝、李彌當年的訓練,擁有高於緬甸政府軍的戰鬥力,這就是果乾地區能長期獨立的原因。


林屋公子


果敢的現狀是,緬甸政府基本掌控了果敢的大局,正在逐漸進行緬甸國家化認同。雖然果敢的彭家聲部還在反抗,雙方時有交火,但果敢整體上還是控制在緬甸中央政府手裡。

果敢曾經在歷史上長期割據,緬甸政府軍拿他們沒有辦法。



在緬甸和中國交界,美麗的撣邦高原上,有一塊神秘的地方叫果敢。它的面積有2760平方公里,跟中國的國境線有250多公里,緊挨著中國雲南。

當地的民族以果敢族為主,可是果敢族其實是學術界的說法,實際上,果敢族就是漢族。

這裡的人說漢語,寫漢字,甚至流通人民幣,用的是小米、華為手機,裝的是中國移動和電信公司的手機卡。到家裡看看,空調是格力,電視機是海爾,洗衣機是美的。更不可思議的是,果敢地區使用的電力還是我們中國的南方電網通過雲南輸變線路輸送到老街變電站的。

滿大街行走的都是中國人面貌的果敢人,如果不知道,還真以為是在雲南的邊境小鎮呢。



果敢目前在緬甸的政治地位是自治區,首府在老街市,緊鄰我們祖國的雲南省,跟雲南的鎮康縣隔江相望,一條薩爾溫江像一條紐帶,把同為黃頭髮和黑皮膚的兩岸人民緊緊連在一起。

我們不敢誇口說,果敢地區的常駐人口都是漢人,但25萬果敢人,最起碼有23萬都是華人。佔到總人口的十分之九左右。

果敢在歷史上大多數時期,一直被中國政府管轄,早在中國元朝時期,果敢就是中國政府的管轄地,並且在100多年前還是中國領土。

直到1894年,中國跟當時殖民緬甸的英國方面重新劃定邊界的時候,中英雙方簽訂協議,果敢地區被劃入了緬甸。

要知道中英確定果敢地區歸屬的時候,鴉片戰爭已經爆發了50年,中國政府簽下這份協約很大程度上是身不由己的。

瞭解到這裡,你也許明白,果敢人為什麼一直要求獨立了。因為果敢這片土地生活的就是地地道道的華人,他們在血緣上、感情上、文化上跟緬甸大多數居民還是有點隔閡,自然缺乏情感認同。



果敢在劃歸英屬緬甸之後,雖然那裡的中文被稱為果文,漢語不叫漢語叫果語,那裡的漢人也叫果敢族了,但名稱可以改,中國心改不了,當地人對於“緬甸人”這個說法,始終是沒有什麼認同的。

但中國政府始終尊重果敢地區的現狀,儘管果敢地區在抗戰爆發後還踴躍參加抗戰,但國民政府並沒有對果敢施加影響。尤其是六十年代,中國政府跟緬甸重新確認中緬邊界再次重申果敢的歸屬。因此,在果敢鬧獨立的時候,中國政府是不予承認的,國際上更沒有幾個國家承認他們獨立。

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獨立,必須要具備以下條件,首先要該地區大多數居民認可,然後要麼是所屬國政府點頭,要麼是背後有俄羅斯這樣的霸道勢力力挺。而果敢地區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所以獨立是鏡花水月,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無可否認的是,果敢地區長久以來的抵抗,曾經讓緬甸政府很頭疼。


緬甸政府自己的政策有很大的問題,緬甸中央政府採取的是“大緬族”主義,對果敢的人民採取了歧視政策,沒有尊重“少數民族”的利益。經濟上不支持,政治上也不尊重大家的權益。因此,果敢人民對緬甸軍政府非常失望,跟政府離心離德。

其次,果敢地區的武裝勢力不願意受制於人,他們不甘心自己的失敗。

所以,在果敢人民的支持下,獨立運動風起雲湧、此起彼伏。有了人民的支持,政府軍按倒葫蘆起了瓢,被搞得暈頭轉向、疲於奔命。

果敢地區地形複雜,丘陵林立,森林密佈,政府軍在那裡無法開戰大規模行動,而分離武裝卻如魚得水、機動靈活。靠著地形優勢和民眾支持,政府軍在戰鬥中很難討到便宜,即使出動數倍於果敢軍的人數,也很難消滅果敢武裝力量。

另一方面,緬甸北部的半獨立地區遠遠不止果敢一個,如克欽邦、佤邦等地的情況和果敢大同小異。這些半獨立的割據政權彼此互相結盟,牽一髮而動全身,緬甸政府無法將他們各個擊破,因此緬北局勢遲遲懸而未決。


但從長遠來看,果敢地區的獨立勢力也註定掀不起大浪,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t沒有一個有號召力,有能力的眾望所歸的組織,山頭林立,矛盾重重。開始是緬共跟楊氏的土司武裝水火不容,內鬥不止,給了緬甸政府可乘之機。

後來出了個羅星漢當了叛徒,跟楊氏的部落武裝大打出手,相互火拼。到了九十年代,緬共自己窩裡反,軍閥彭家聲又另立山頭。

第二,\t他們拉山頭,鬧獨立是為了團體的利益,跟果敢人民的幸福無關。從現實上講,果敢的地方武裝並沒有給當地帶來什麼繁榮和福祉,反倒是緬甸政府出於各種目的為當地興辦教育,建設基礎設施等。

第三,他們的獨立克里米亞獨立不一樣,他們沒有認同哪個國家和民族,只是為了搞獨立王國,而且意識形態、政治理想都是統統沒有,跟時代潮流背道而馳註定不會成功。

所以他們鬧獨立的時候,美、中、英、俄大國沒有一個支持。

因此,儘管果敢地區鬧獨立曾經那麼兇,政府軍鎮壓的時候,炮彈曾經落到了中國境內,但中國始終保持克制,從未想過要干涉。 因此,果敢的獨立運動註定走不遠。

2011年3月,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緬甸中央政府正式控制了整個果敢地區。其後雖然果敢武裝不斷髮起抵抗,但大局已定,不會再有反覆了。


小約翰


這已經是過去了很長時間的陳年舊事了,雖然說以前緬甸政府搞不定果敢,但並不意味著緬甸政府就一直無法解決果敢的問題。

在10年前,緬甸政府就通過裡應外合的方式從彭家聲手中奪下了果敢的掌控權,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緬甸政府軍一直苦惱萬分的果敢問題成為了已經被解決的定論,根本就不存在緬甸還無法收復果敢的問題。

在4年前的時候,失去了對果敢掌控權的彭家聲也曾經帶人對果敢發起過反攻,只不過當時因為實力差距太過於懸殊,他們當時並沒有那麼能奪回果敢,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果敢至今仍一直掌控在緬甸政府軍手中。


果敢曾經的輝煌

不過這都是最近10年內發生的事情,早在10年之前,果敢的狀況與現如今是大有不同的。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在我們逃竄到緬甸的國民黨殘部影響下,果敢地區的人們就和其他金三角地區的人們一樣開始瘋狂地種植起了罌粟、煉製起了鴉片。

那時候,國民黨殘部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軍事訓練學校,打算從當地的青少年中培養出一群果敢善戰的士兵,以補充自己和緬甸政府軍隊戰鬥所消耗的士兵數量。

正是在交易鴉片所獲得的錢財以及國民黨全部所訓練出來的優秀軍事人才幫助下,果敢最終在緬甸北部建立了他們的獨立王國。

在那些時期裡,緬甸政府軍一直把果敢當地的軍閥勢力當成了眼中刺、肉中釘,一直在想著如何把果敢給收入囊中。

但是由於他們的實力太弱、根本無法解決果敢的軍閥勢力,所以他們只能選擇了跟果敢的軍閥勢力妥協。

在彭家聲執政果敢時期,緬甸政府就特意給果敢授予了特區的獨特地位、給彭家聲授予了合法治理果敢的權力。


緬甸政府軍的實力太弱

而總的來說,緬甸政府軍以往之所以沒能解決果敢,主要還是他們實力弱小的問題。

不說果敢的軍閥勢力,我們就說那些逃竄到緬甸金三角的國民黨殘部,僅就這些在我們國內只能算是三流的部隊,就能把緬甸政府軍打的落花流水。

國民黨殘部在從雲南逃到緬甸之後,曾數次遭受過緬甸政府軍的圍剿,只不過最後的結局都是以他們獲勝、緬甸政府軍落敗而歸告終。


在後來,自國軍將領李彌從臺灣趕往緬甸之後,這些國民黨殘部更是加大了對緬甸政府軍的欺壓。

在面對著歐美國家的記者採訪時,李彌說出一句非常狂妄的話:“我做不了雲南王,但是做緬甸王還是輕而易舉的”。

從這句話中,我們就更加可以看出緬甸政府軍實力的弱小,要不然不可能被一支曾經的敗軍欺壓到如此程度,也無法把他們趕出國門之外。

其他的原因

除此之外,那就是果敢還有著其他的“盟友”。

在以前,緬甸其實就像我們的民國一樣,北方地區存在著大量獨立的軍閥勢力,這些軍閥勢力的存在,其實無形中為果敢分擔了很多緬甸政府軍施壓而來的壓力,這也是果敢軍閥勢力後來一直能存活到2010年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果敢的背後還有著一個強大的靠山,這個靠山有時候對果敢是非常支持的,經常會在果敢遭遇生死存亡的時候,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

只不過這一切都沒能維持得了果敢的長久自立,從2010年開始,果敢人的自立時代就結束了,從此,果敢人丟棄了以往一直使用的漢字,開始在緬甸政府的壓迫下使用起了緬甸的官方文字。


孤客生


現在不存在無法收復果敢的說法,果敢是緬甸聯邦的一部分,只是不夠穩定。

果敢歸屬緬甸

果敢地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中國領土,元朝、明朝、清朝都對果敢地區實行有效控制。清朝晚期遭遇列強侵略,自顧不暇,像果敢這樣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根本沒人管。英國控制緬甸後,整個緬甸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處在中緬交界的果敢仍屬中國。

1897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當時清政府簽訂了數不清的不平等條約,果敢的得失沒有引起多大風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和英國是結盟的戰友,果敢當地武裝首領曾接受國民政府授銜,成立果敢自衛隊,參加抗戰。1948年1月,緬甸獨立,果敢地區首領楊振材被選舉擔任緬甸首屆上議員,在他的建議下,果敢正式稱為緬甸領土的一部分,被載入緬甸聯邦憲法。

楊氏控制時期

果敢地區在緬甸屬撣邦,雖然隸屬緬甸聯邦,但當地土司都實行世襲,個個都是土皇帝,很像一個獨立王國,所以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緬甸政府就採用各種方式要求撣邦各土司放棄世襲治權,實施地方自治,並由政府軍進駐,楊振材很配合地交出權力,成立了自治政府。

這段時期,果敢地方的權力仍然把持在楊氏家族為首的幾大土壕家族手裡,緬甸聯邦政府對他們以安撫為主,但1960年3月,緬甸發生軍事政變,上臺的軍政府很強勢,傾向採取軍事手段收回撣邦自治權,派兵突襲抓獲了楊振材及其家族成員,並大舉進攻果敢。

1965年上半年,楊振材家族被清理出果敢地區,緬甸軍隊接管果敢,但政府軍水土不服,對果敢治理不力,引發當地民眾激烈反抗,緬甸政府轉而扶持羅星漢“自衛隊”統治果敢。與此同時,楊振才一個叫彭家聲的部下利用當地民眾對政府軍的不滿情緒,組織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打著爭取果敢自治的口號,與緬甸政府軍對抗,贏得果敢百姓廣泛支持。

彭氏控制時期

彭家聲撐了沒多久,就被緬甸政府軍和羅星漢的“自衛隊”驅逐,後來彭家聲加入緬共,反攻果敢,果敢進入短暫的緬共執政時期。但彭家聲不久後脫離緬共,成立果敢同盟軍,靠著自己在當地的影響,站穩腳跟,並跟緬甸聯邦政府達成和解,成立撣邦第一特區政府,彭家聲任主席。

撣邦第一特區時期,果敢仍然高度自治,保留自己的武裝,緬甸聯邦政府在果敢只有少量行政、教育人員,沒有政府軍入駐,這當然不符合緬甸聯邦政府的願望。

彭家聲執政期間,果敢同盟軍內部為爭權奪利,發生過幾次內訌。2011年,果敢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背叛彭家聲,宣佈自任特區主席,支持緬甸聯邦政府。緬甸政府軍求之不得,動用武力將彭家聲家族趕出果敢,並將原果敢同盟軍餘部改編為政府軍,將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自此之後,緬甸聯邦政府正式掌管果敢。

緬甸和果敢的現狀

緬甸雖然在果敢成立了自治區,但實際上並未完全控制這一地區。彭家聲佔據果敢多年,影響力極大,他被緬甸聯邦政府驅逐後,果敢同盟軍仍保留稱號,繼續與政府軍鬥爭。2015年,果敢同盟軍再度與緬甸政府軍交戰,炸彈甚至落到我國雲南境內,說明果敢的反抗從未停止。

緬甸聯邦政府和果敢地方勢力持續數十年的爭鬥,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民族矛盾。緬甸聯邦政府實行“大緬族主義”,試圖以強硬手段馴服果敢族,而果敢族實際是漢人,對緬甸聯邦政府的民族歸屬感很差;另一方面是果敢地方勢力試圖高度自治,自己做土皇帝,獨佔控制果敢的經濟利益,這一點是緬甸聯邦政府不允許的。

如今,緬甸聯邦政府宣佈已經完全控制了整個果敢地區,並一定程度改變了對果敢的“仇視”政策,通過開展緬語教學等教育方式,加快果敢地區融入緬甸的進程。隨著彭家聲的老去,果敢同盟軍缺乏強有力的精神領袖,人丁冷落,又缺乏經濟來源,已經失去和政府軍對抗的資本,所以近兩年來已經掀不起什麼風浪,前景看衰。應該說,維持果敢地區的和平穩定,無論對生活在果敢地區的人民,還是緬甸政府,甚至我國來講,都是最好的局面。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說不清楚的一塊土地。

英國殖民期還是中國領地,與緬甸無關。

抗日時期為保運輸線,國民黨的國軍還在此處有重兵幾個師。且掩護英法部隊撒入印度。

大陸解放後,蔣介石退入臺灣,仍巨量軍備供這些師,以反攻大陸用。

解放軍得海南島後,運物資增難,漸減少,不得以國軍自給自足開始。

國軍大陸雖敗,而東亞海上除日本仍天下無敵,周邊列國不敢欺中國人。

聯合國席位歸大陸後,臺國軍不再巡視海洋,緬中交界處國軍徹底與臺斷聯。

由是為謀生成金三角,販毒換軍械。

西南半島列國,原都歸中國諸候國,清未改成中國的保護國,略獨立政權了,英入後才脫中,受英保護。從而才有了國界。但國民黨政府不以理會,英法受日本擊,才在美國催促下讓國軍在緬甸保由印度入雲南的抗戰物資大通道的。這是果敢軍的來源。

即自古本中國人居處。國軍入加強了而已。

緬甸同印度一樣,非戰爭取得民族獨立,而由殖民者退出,獲獨立的,沒經戰火洗禮,不會打近現代戰爭,而國軍自出現就戰不斷的,雖打不過解放軍,其它軍可隨意滅的。

果敢一帶很模糊,本中國又由國民黨軍控有,而成共軍敵對人,不得以入湎籍,但又不接受緬控,才成現在這個樣子。

而其人多四川兩淅人員,略有些雲南廣西人,但將官多山東河北人。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