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的这首小诗没有华丽的词句,而仅用平凡的语言、平凡的故事深深鼓舞了我们这些如苔花般平凡的芸芸众生。

或许我们在欣赏群芳斗艳时,很难想象,与此同时在花与叶的阴影里,也会有一种名为苔花的小花默默绽放着。而这种如苔花般平凡却坚强的生命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打动人心。葫芦岛一家粮油店的老板经常为附近的老人免费送油送米,用朴素的善良温暖了一座城;“环保奶奶”贺玉凤尽管年事已高,却一直身体力行地为保护妫河连续捡了22年的白色垃圾;上海修马桶工人徐虎,用踏实严谨的工匠精神坚守岗位,不卑不亢……这些都是同我们一样在社会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他们都在自已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地绽放,平凡的生命因此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苔花的存在也许比牡丹更有力量。牡丹作为花中之王,代表着社会中各领域最顶尖、最出众的成功人士,大多数人尽管对它充满向往,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我们仅夸耀牡丹的鲜艳,反而容易形成过度崇拜成功、拔苗助长的畸形心态,导致社会充斥着“成功学”的谎言,学生不堪过重的课业负担、过高的学业要求而选择自杀,所有人都沉浸于“变成牡丹”的泡沫中难以自拔,已然忘记自己生命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

然而,由自然掌控,我们每一个人生而不同,即使我们没有能力追求牡丹一般的绽放,但我们依然应该怀揣绽放的理想,并坚定地为之而努力,苔花虽小,但它在不见天日的墙根下、在坚硬如铁的山岩上,不必有春风雨露的滋润,仅仅凭着一颗坚定的心、一个坚守的信念,它便生根、发芽。苔花虽小,但是那股顽强的生命力有如在烈火中淬炼过千百次,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由此,我不得不说,苔花的品质比牡丹更可贵,苔花的绽放比牡丹更美。如同苔花一样,在默默无闻的世界角落里,还有许多人在奋斗着。他们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奋斗,所追求的仅是一个完整而无缺失、无遗憾的生命,因而阳光的缺失和自身的微小无法剥夺他们前行的动力。

苔花有米粒大小。外人惊叹它盛开的困苦,可它并不在意这些。它和悬崖边的百合有同一种精神,恶劣的生长环境并不能说服它们闭上花苞。苔花绽放仅仅是一种生命的过程,或是每朵花的使命,它为了完成这种使命而呼吸,且并不因为自己的渺小而选择沦为野草。

如同花朵一样,生命的任务是绽放,是发光发热。在苔花面前,我们因一次考试的失利就一蹶不振,面对别人的一句玩笑便如坐针毡——这样一颗脆弱的玻璃心简直显得可笑了。做一株坚守理想的苔花也许需要时间的锤炼, 但我们应努力向它靠近,毕竟,在人生到达终点之前,我们总要为自己绽放一次,总要见一见自己理想中那春天的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