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戲當年收視碾壓《尋秦記》,如今卻無人問津,原因何在?

今天猴姆給大家推介的是一部超好看的電視劇,當年曾經席捲香港,甚至打贏了無線電視臺自己製作的大戲《尋秦記》,成為了年度的收視冠軍。

這部劇就是張衛健主演的《鹿鼎記》,香港上映時改名為《小寶與康熙》。

這部戲當年收視碾壓《尋秦記》,如今卻無人問津,原因何在?

這套劇是王晶協同臺灣的商業大鱷楊登魁一起拍攝的,數千萬的耗資,在當年來說算是極大手筆。

最關鍵的一點,是王晶本身就是個營銷大王,吊人胃口很有一手。他找來了鄭伊健客串,在第一集出現,演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順便發了報紙通稿:陳浩南變身陳近南。一下就把觀眾的眼球吸引過來了。

再加上吳孟達、舒淇等一線明星的加入,使得這部劇逼格滿滿,剛一推出,已經令全港觀眾風魔。

這部戲當年收視碾壓《尋秦記》,如今卻無人問津,原因何在?

​張衛健的韋小寶,好看就好看在“不忠實原著”。

這可能被讀者所不理解:你是王晶派來給人洗腦的嗎?為什麼不忠實原著還能成了優點了?

因為不忠實原著就兩種可能,一個是合理的創新,另一種是作死。而張衛健明顯做到了第一種。

首先,他用了“深情”來詮釋韋小寶這個角色,把原著的愛情盲人,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情聖。他不再是靠偷奸耍滑、鑽營投機騙取女人歡心的小混混,而是一個從開篇便有情有義,只是稍微有些話癆的可愛小男人。

這樣的設定,雖然削弱了金庸原著的辛辣諷刺,但是無疑更加受到小孩、女性觀眾的歡心,甚至不必再擔心孩子看了“韋小寶”會學壞,這套劇裡的韋小寶,無論是從做人,還是學習上,都是相當賣力用功的,他也許不具備原著的神髓,但絕對是個足夠可愛、足夠討巧的韋小寶。

王晶坦言,張衛健在這部劇里加了很多自己的戲份,改動劇本,且客觀上起到了”加分“的效果。

此時的張衛健,已經拍過了《少年英雄方世玉》,第一次真正的在兩岸三地同時揚名,是事業的急劇上升期,他拼命三郎的特質充分的顯露了出來,對於這套可以令他汲取更大聲譽的戲劇抱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去完成。

這部戲當年收視碾壓《尋秦記》,如今卻無人問津,原因何在?

看這部戲時,常常可以從演員的口中看到陣陣的霧氣,那是冬天在北京拍攝的痕跡,想到在這樣的氣候下,主動要求脫光上身衣服,用真雪覆蓋身體,融化成水送到女演員的嘴裡,以此來獲得更好的感人效果。這樣的精神,應是演員裡極少的。

而這也成為了張衛健版《鹿鼎記》的一個特色:喜劇與悲劇可以說是對半開,韋小寶對待身邊人的赤誠之心,往往令觀眾感動落淚。而他的機靈點子,也就是金庸原著的刻畫,在張衛健的演繹下,把勢利、荒淫、粗口、無賴給剔了出去,更換為智慧與變通,使得角色更加的正面——這可能也是這一版本的口碑受到兩極分化的原因,因為原著黨也許覺得,這樣的韋小寶太過於”仁義“,不夠以前那麼無恥了。而不喜愛流氓無賴的觀眾,則會認為張衛健重塑了韋小寶,用這樣一種方式,使全年齡段的觀眾都可以無壓力的欣賞這一經典形象。

之前已經說過,本劇由於製作極為宏大,演員陣容也十分搶眼,因此關注度很高,加上張衛健的聲勢、金庸原著的口碑,得到的成績及其喜人,一股收視熱潮甚至被當時香港的傳媒封為“小寶旋風”。也徹底使張衛健成為了無可置疑的”華語電視劇至尊巨星“,是當時唯一一個可以在所有華語電視劇市場都叫的起價錢的大演員。(之前應當還有趙雅芝與鄭少秋,不過限於年紀,進入21世紀已經逐漸減產)

說到缺點,也自然是少不了的。因為王晶的劇本向來粗糙,喜愛以元素堆砌,論及改編的完整、經典,遠不如張衛健之前的《少年英雄方世玉》那樣紮實。但由於元素的密集,以及原著主線的精彩,還是可以令人一氣呵成的看完。

而張衛健的”口頭禪“風格至此登上了最高峰,用近乎rap的語氣念粵曲《客途秋恨》裡的口白,可謂是古今結合的一大特色,是口頭禪式演法裡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讓本來絕不熟悉粵劇的內地觀眾,也都學會了“涼風有信,秋月無邊。不過也可惜,這樣的大甜頭令張衛健更加離不開這樣拗口的臺詞創作,在之後的戲裡,他總是會重複一些毫無笑點的口頭禪,以至於最終被觀眾厭煩。但這是後話了,起碼在當時,張衛健這套創新的演法的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大片”,就好像是電視劇界的漫威電影,高成本,高回報,同時商業元素密集,完成度很高,標準之餘帶有主創的小新意。而收視率之前也說了,是年度冠軍,甚至比神劇《尋秦記》還要高。也是tvb電視臺從開臺以來,第一次收視冠軍不是自家制作的電視劇,狠狠的打了電視臺高層的臉——在此之前,他們認定張衛健不會紅。


這部戲當年收視碾壓《尋秦記》,如今卻無人問津,原因何在?

2001年香港官方收視率排名表

但內地觀眾或許要說了,為什麼這劇這麼厲害,在內地的存在感卻不強呢?

這也是本劇最大的遺憾。因為內地上映時,迫於審查制度的收緊,全劇只能刪減為20集,以《小寶傳奇》為名在各地方臺播出,觀眾看的沒頭沒尾,每段劇情都連不上(整整刪了一半的片長,連貫性可想而知)。因此這劇在內地始終沒紅,唯一留在觀眾心裡的,除了那句口頭禪,就只剩下了一首主題曲,《你愛我像誰》(臺版為片尾曲),成為張衛健的名曲,各大晚會必唱曲目。只不過大部分人已經記不得這與韋小寶有什麼關係了。

如今《尋秦記》還在拍攝電影版,招來了原班人馬,古天樂重披戰甲,引得無數期待,人氣始終不減。可反觀曾經將它按在地下摩擦的《鹿鼎記》,如今早就湮沒在了眾多武俠劇當中,不得不說,一部戲的流行與長青,不止有劇集質量的問題,更涉及到一些運氣。試想,如果當時內地可以同步播放完整版的《小寶與康熙》,那這部劇的影響力自然要上一個臺階。

你是否想看這部劇?又是否看過完整版的劇集?在評論下方留言,與猴姆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