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3:除旧立新的包袱与曙光

封城60天,无限春光,近在眼前。最近白天做志愿者,晚上在家追刘老根三。闲的没事,写篇剧评,以资纪念。

该剧前两部讲述的是龙泉山庄在创始人刘老根带领下,早期创业、中期发展的故事,第三部介绍了山庄步入转型期,面临的种种问题,与之并行的是刘老根家庭内部存在的矛盾。龙泉山庄作为家庭企业,因此家庭内部的矛盾,又通过家庭成员在山庄的职务,反应到了企业管理中。

故事从刘老根卸下山庄董事长,由其大儿子大奎接任开始。需要理解的是,山庄转型期面临的困难是结构性的,并不是继任者大奎不努力造成的,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整个剧情设置的冲突才有合理性。

从剧中人物设定来看,大奎其实很想在董事长的位置上有一番作为,从其主导的几次改革尝试中可以窥见一二。大奎为山庄转型,至少做了这么几次努力。招商引资,引入葡萄酒生产线;考察项目,筹建空中缆车项目;创新经营,敲定网红演出合作。

葡萄酒项目,从始至终都是刘老根的心头痛,遭董事会全体反对有其必然性。大奎多方努力,争取投资人的意向之前,不在山庄任职的妻子就反复提醒要跟刘老根商量,大奎没有听取意见。

尽管韩世信跟珊珊串联在先,但他们俩尚没有左右董事会的能力。

空中缆车项目就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同样是两人串联,害怕挪用公款的事情遭到败露,山杏却没有像上次一样听从珊珊的意见,反对缆车投资,全力支持该项目在董事会通过。不得不说,韩世信借机怂恿裁掉老员工的做法,是一步高棋,试探出了刘老根在对待老员工问题上态度。

这也是刘老根与大奎在人事态度上的分歧。大奎是个现实主义者,刘老根是个理想主义者。大奎用人是人尽其才,谁能为山庄做事用谁,从其对周二芒的使用就可以窥探一二,他对周二芒肯定没有私人交情,用的顺手而已。刘老根则不然,对所有员工不抛弃不放弃,山杏也继承了这点。大胖、酒蒙子等人屡次三番严重违反工作纪律,不但没被开除,连罚款都没交过。

这也进一步揭示了,龙泉山庄种种人浮于事的现象得不到有效根治的原因。


网红演出是落实了,还是靠着小剧团的错误推动的,效果如何呢?大奎对着刘老根有这么一番言论:

“每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周期性,也有他的规律性。我们应该乐于接受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不足,想发展嘛,就得敢于尝试,改革哪有一帆风顺的,难免磕磕绊绊沟沟坎坎,一旦过去了,前面便是康庄大道。”

刘老根问了句,那过去了没?大奎转移了话题,个中滋味大家去细品。

龙泉山庄效益不好,收入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大家对各种原因有没有统一的认识呢?很遗憾,没有。

大奎、山杏、张可心等中高层都认为山庄效益不好,是因为同质化竞争激烈,山庄缺乏特色造成的,但三个人说的其实不是一个事。

大奎是想抛开二人转、药膳部为代表的初代发家模式,寻求新的增长点。他想通过高成本的投资,以及招商引资,推翻刘老根、药匣子为代表的初代创业者的经营方式,重新定位山庄的经营方向,重构龙泉山庄的核心发展逻辑。

葡萄酒、空中缆车、网红表演等项目,不但与山庄现有的实际情况不合拍,而且与自身特色背道而驰。这种改革与老员工利益产生冲突,自然会遭遇合力抵制。加上老董事长在背后坐镇,大奎即便有心改革,但是能改的范围是有限的,失败是注定的。

山杏、张可心分别代表了刘老根、药匣子,努力延续龙泉山庄初代创业者的传统。两人剧中对手戏不多,也没有明面上的合作,实际走上了恢复道统的同一条道路。无奈此二人能力有限,无法撑起刘老根、药匣子在各自领域的台面,各自领导的部门的衰落难以避免。

山杏喜欢二人转,也有能力表演,但缺乏刘老根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同辈面前更是缺乏威信。小剧团靠着刘老根的庇护得以保留,经营管理混乱无序,团队业务能力十几年没有进步。对内纪律整顿缺乏力度,在董事会上也是处处维护小剧团。有心想改,却没有方法。

张可心更惨,因为药匣子出走,药膳部被撤,在山庄没有了靠山。加上自己资质平庸,迟迟考不上医师资格证,恢复药膳部的努力成了空想。

药匣子及药膳部之于龙泉山庄的地位有多高,看看刘老根对待药丸子的态度就知道了。药匣子是手足,药丸子胜似儿子。其实,在刘老根心中,药匣子无论之于龙泉山庄还是他个人,都是平起平坐的存在。(ps:这或许也代表了范伟之于赵本山关系)


大奎对山庄的改革,是建立在抛弃初代特色的基础上,必然要抛弃许多老员工。早年跟随刘老根创业的人,在新的项目布局中,没有位置,自然会被淘汰。比如,缆车项目上马,需要设备维护、维修人员,保洁部、拉大幕的老人,跟不上技术需要遭到抛弃。网红演出是新生事物,小剧团二人转演员,不懂所谓粉丝团的运营,无法吸引流量,竞争不过,倍受冷落。

面对时代的抛弃,老员工的抗争,暴露出了龙泉山庄,在管理上的制度短板。以大胖为代表的个人式抗争,最为普遍,却并非每个人都适用。大胖毕竟是有背景的人,其他人断然不敢像她这样明目张胆的跟集团领导对着干,但同事之间发牢骚,跟部门小组长吵架拌嘴经常存在。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集体串联,找老董事长告状,这是效果最好的方式。刘老根虽然维护了老员工的权益,但往往牺牲了大奎改革的努力。而且老员工的投诉,导致刘老根对大奎失去信任,促成了顾问办药丸子出马,酿成更大危机。这个事,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但是在刘老根离家出走出事之前没有找到。

刘老根的出走,是个现代版的塞翁失马式寓言。意外弥合了刘老根家庭内部存在的矛盾,也为山庄的发展真正找到了方向。传统艺人与网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演员技艺、能力的比拼,也是二人转艺术形式与新生事物的比拼,需要苦练内功。开元大剧院的成功路径,就是山庄小剧团未来的道路。药匣子出手,药膳部恢复也是无可逆转的事实。至此,初代创始合伙人联手,推翻了大奎的改革尝试,山庄重新回归原来的道路上。

唯一的担忧是,老员工的权益保障,需要制度性的安排,否则抗争途径是有限的,也是无效的。这是留给继任者,真正需要花心思解决的更重要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