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高新二小张芳:通过“三教”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丨i数学

通过“三教”(即“教体验”“教思考”“教表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是贵州师大吕传汉教授2014年提出的,要求教师从魅力课堂的角度出发转变教育理论,用学生发展的思维代替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思维,用相信学生能力的思维代替教师权威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此,笔者有所思、有所行。

宝鸡市高新二小张芳:通过“三教”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丨i数学

本文作者、宝鸡市高新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张芳

通过教“体验”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

数学体验是数学思考的重要基础,教“体验”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过程”目标的达成,促进“结果”目标的有效达成,是一个值得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的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体现的是生活化的数学:每一学期都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的设置,打破了原来学科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重结论,轻过程;机械记忆多,实际应用少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体验。如:在教学《班级旧物市场》这一课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旧玩具、看过的图书不用的小工艺品等带到班级,用这些物品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换或买卖。为保证活动效果,在活动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分组、如何布置场地,想交换买卖哪些物品、指导学生适当定价等……通过“体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数学思想,突出数学思考,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

通过教“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是数学表达的重要保障,教“思考”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魅力课堂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学生“思考”,旨在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获得理性认识,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数学表达奠定重要的思维基础。

在小学数学中,许多基本结论都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基本结论之间常常可以通过类比推理得到猜想,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素材。如:在《分糖果》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表,发现表格中蕴含着规律“大数目变成小数目的过程是50—30—10—2”这样的活动是一种“试商” 的过程。学生凭借的是通过观察获得的经验和直觉,借助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重要素材。

通过教“表达”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表达是指运用数学的语言(数、符号、算式、代数式、方程、函数等)表达数学思考的结果,从表面上看,它体现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从本质上看,它的基础在于数学体验和数学思考,它的关键在于符号意识和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表达”,要让学生在数学思考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精准简洁表达自己的思考,尤其是在新知识学习之后,应该教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认识乘法》的学习中,课的末尾我引导学生带着“乘法”的眼光重新观察周围的世界,学生能够用“几个几”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身边一些事物的量能用“乘法”进行表示,并准确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说明学生已经拥有“乘法模型”,具备乘法的建模能力。在《农家小院》一课的学习中,课的末尾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试商”,学生能够准确表示出相关事物的量,说明学生已经拥有“代数式模型”,具备代数式的建模能力,为后续乘除法的综合应用等内容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模型基础。

从数学本质、数学思想、数学经验出发,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最终学好数学。当课堂回归自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数学教学将绽放出奇异的魅力。


相关阅读:


宝鸡市高新二小张芳:通过“三教”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丨i数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