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单位不按照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缴纳违法吗?如果违法反映给哪个部门?

金马腾飞2020


很多网友反映,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基数给职工缴纳社保。但是,究竟应当以什么为基数给职工缴纳社保呢?很多人莫衷一是。

实际上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工上年度的工资水平给职工缴纳社保。

工资总额应该怎么算?

是应发工资、实发工资还是平均工资?亦或者其他什么名目。

实际上我们的工资内容,在1999年国家统计局的规定中就有明确。工资总额一般包含6大部分:分别是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很简单,大家也很理解。

奖金指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津贴、补贴是只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者额外的劳动消耗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很简单,就是加班费。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主要是指,工伤及产假、计划生育假、婚假、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等等,按照国家规定应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另外,法定节假日的工资实际上按照国家规定,不需要工作也应当支付工资待遇。

这些公司都是应当支付的,也就是说应发工资。社保和公积金个人应当承担的部分,都算作工资总额范围内的。

工资总额不包含的部分

其实按照国税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工资薪金总额不包含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企业负担部分。

职工福利费是指尚未实行管办分离的社会职能企业内设福利机构发生的设备和人员费用,职工卫生、保健、住房交通等发生的各种补贴和非货币性。比如供暖补贴、防暑降温费、困难补助、救济费、交通补贴等等。另外还有一些丧葬抚恤费、探亲假路费等等,也属于职工福利费。

劳动保障维权

目前,如果企业存在违法行为,职工应当主动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责令企业提报的有关证据材料和查实的具体内容,对企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进行责令补交。

如果用人单位拒不补交相应的差额,劳动监察部门还可以对其进行瞒报基数差额的1~3倍的罚款。

所以,处罚行为还是非常重的。大家可以主动去投诉举报。

当然大家心里也有一部分顾忌。担心会被企业穿小鞋甚至辞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去投诉维权的原因。劳动监察的受理有效期是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结束之日其两年内,我们有两年的时间可以充分考虑。如果单位的违法行为是长期存在的,那么受理有效期是从违法行为结束之日起开始计算,所以时间更充裕。对于职工来讲,如果打定维权的主意,那么就要尽量搜集好有利于自己的证据,防止企业否认。

相对而言,对于违法违规企业,还是大家主动站起来维权的好。毕竟,没有按缴费基数缴费,利益受到损害的还是我们个人。


暖心人社


当然是违法的。

大家好,我是社保专家思之想之,一般来说,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不过也有缴费上下限。

其中,本人工资水平低于当地平均工资60%的,按照60%下限缴纳;本人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平均工资3倍的,按照3倍上限缴纳。

根据上述规定,你的平均工资在当地平均工资60%和300%之间,单位就应该按照你的个人平均工资来给你缴纳养老保险。

如果单位不按照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缴纳养老保险,就是违法违规的行为。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工资水平是每月5000元,当地平均工资是6000元,相应的缴费下限是3600元,缴费上限是1.8万元,你的工资在3600和1.8万元之间,单位应该按照5000元缴费基数给你缴纳养老保险。

如果单位没有按照5000元,而只按照3600元的下限给你缴纳养老保险,那么毫无疑问是违规的,这属于少缴社保。


未如实申报缴费基数违法违规

社保缴费基数要如实申报,如果没有如实申报,故意给员工少缴、漏缴养老保险,则属于违法行为。

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减少用工成本,不按职工平均工资缴纳社保,故意按照社保缴费下限缴纳社保,这会让职工的商社保权益受损。

对于这种未如实申报社保缴费基数,而且拒不整改的企业,是要受到失信联合惩戒的,也是要受到法律规范和处罚的。


可以向劳动监察和社保部门反映

如果遇到企业不缴、少缴社保的情形,职工是可以依法维权的, 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社保部门投诉举报维权。

具体可以拨打12333社保服务热线,来投诉反映和举报。也可以拨打12345市民非紧急求助热线反映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可以向法院起诉单位,所以你要保存好劳动合同、工资账单等证据。

更多社保问题,关注思之想之。欢迎点赞关注。


思之想之


不违法,按规定就是根据个人上年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只有处于上年平均工资的40%-300%以外的必须达到40%或者300%,社保部门负责审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