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的书法学习影响最大的三位书家是谁?分别是临的什么帖呢?

光头如一


书法我练有一年。

说是一年,其实许多年。因,那只是用毛笔,在报纸上写字。没有老师,字帖。

这两年,学习自媒体,看到许多写书法的,直播的也不少。卢中南,孟繁喜,谢小青,田英章,田蕴章的书法我都看过。卢中南临的九成宫醴泉铭,我从跟着学,但收货不大。

最近,我跟牛爷爷学书法,从零开始,每天一字进步不少。特别,笔画分解,让我感觉练字是怎么回事,真正有了感觉。

还有一个不知名的,在网上讲标准欧楷。撇的倾斜度都很清楚。写后对比,近达百分之九十。行可学到,神更难。

学书法,任重道远。


水果大王俏然超市578


影响最大的是王羲之。主要是圣教序,临习有两三年了,从中悟得诸多笔法。兰亭序学得不多,因为感觉圣教序的字比兰亭序好看。目前在学习王羲之的十七帖,并且准备每日都来学习“黄庭经”,练习他的小楷。这样,我以后应该更能理解王羲之的笔法,因为楷行草三体皆有学习。

人生短暂,王羲之之大已足够终生研习了,感叹:学海无涯,吾生有崖。

 

其次是颜真卿,临习勤礼碑,从小开始练的,这个影响当然很大,但是我觉得勤礼碑适合学习笔法,而不是学习结体。

 

其次是欧阳询,九宫醴泉铭,字形险峻而结体严谨,但我学不到家。

 

综上所述,对我最有影响的是王羲之了。欢迎大家多多指教。以下我的习作,请各位方家指点。





觅千里放眼无边


对我书法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1.欧阳询,本人临九成宫将近20年,我的书法起步正是从欧楷开始,乐与苦尽在其中!

2.王羲之,本人行书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开始,也有十余载,其中也经常临习兰亭序集和王羲之其它手札!

3.赵孟頫,学习赵孟頫书帖有三五载左右,前后赤壁赋是的学习的重点

4.其它书帖也经常临习,隶书主要是曹全碑和张迁碑,皇象急就章草书和智永千字文也临习了一段时间。

其它书帖以了解为主,不怎么多临,感觉临帖不在多,而在精!取法乎上,学习书法临古人是唯一出路!


不惑小明书画


欧阳询、赵孟頫、田英章,临摹的是欧阳询《书法与作品欣赏》、赵孟頫《赵孟頫楷书千字文》、田英章《田英章作品精选》。


叶紫的品质生活


王羲之,让我感受到章法的玄妙

米芾,让我了解了结体的奥秘

智永,影响主要是让我悟透了用笔


丑书学


三家分别是。颜真卿《颜勤礼碑》

苏轼《寒食帖》

文征明小楷《道德经》


杞人石生


三位书法家分别是:柳体的柳公权,欧体的欧阳询,颜体的颜真卿。


曾锐教授


王羲之,吴昌硕,吴玉如。临《圣教序》《石鼓文》《迂叟手札》


123TYTW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书法初学者,对书法基本上就是门外汉,要说对我练字影响最大的还真是有。


第一个人就是庞中华,在当年庞中华的字帖最火爆的时候,我也参加进了这个狂热的大军之中。本着对书法的强烈爱好,开始了自己学习书法之路。那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书法,尽管现在也不是很懂。自以为是的认为,按照字帖写了几天字,就是在练习书法了,其实入门都没达到。

刚开始练习庞中华的字,也许是不懂学习方法,根本就学不进去。不掌握方法的学习进步相当慢,断断续续的练习了几年,基本上没有进步,逐渐的随着学习任务更加紧张,慢慢的就放弃了。虽然是中途放弃,可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在以后日常书写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的会想到字帖上的字的写法,并且会运用到日常书写中去,感觉还是不错的,这也许是一种积累吧。虽然庞中华的字我没有学会,但是他的字毕竟是我第一次正式学习的字体,并且在以后的日常书写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我,直到现在。严格的来说庞中华就是我写字的启蒙老师,尽管我这个学生不合格。

从学校出来以后,一直忙于生计,根本就没有时间练习写字了。虽然喜欢也必须要放下了,这一放大概就是20年。这期间从来没有正式的坐在桌子前正经的写过字,当然也就没有正式的学习了。直到最近几年,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了,也有了一些闲暇的时间了。又把自己这个最大的爱好找了回来,开始练习钟绍京版小楷,《灵飞经》。《灵飞经》是小楷中的精品,笔画一丝不苟,结构精细巧妙,楷书中带行意,被众多书法爱好者所推崇。之所以喜欢《灵飞经》,也是因为可以看到一点庞中华的影子,是我所喜欢的那种字体。并且《灵飞经》很容易上手,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快写的楷书作品之一。最近1年的时间里,每天都在视频中学习,一天学习2到5个字。由于基础不好,进度很慢,现在仍然坚持学习者。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必将长期处在书法练习的初级阶段,以后的路还很长,我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


雨夜构想


学习书法已有些年月,当初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随着学习书法的不断加深,眼界的拓宽,发现书法好像越学越难,需要不断的努力。

数千年来,在历史长河的浪淘风簸下,留下的书家寥若星辰,当然都是书坛巨匠,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位书法家:王羲之、欧陽詢、米芾。

我的书法是自学的,摸着石头过河,从楷书入手,什么柳公权的《玄秘塔》、颜真卿的《大字麻姑仙坛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都临习过,照猫画虎,成效并不理想,颜柳两家都没有吃透,最后恨心放弃颜柳,专攻欧体。时间一长,似有所得,但也不是非常透彻。有人告诉我,欧体不宜九学,入门后很难跳出其藩篱;还有的说:九成宫,九成宫,十有九不成宫。这当然是笑话,我也不太当真,继续漫不经心的学习。当今这个时代最不差的就是书法家,我不求当书法家,只是让书法来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修身养性罢了。

唐人尚法,欧体精美、险峻,法度森严,让人看一眼就喜欢。好多人初学书法都是从欧体入手的,也有许多娇娇者,当代田英章的楷书就是出自欧体,但是学他的人,都是千人一面,难出新意。

其次是学习王羲之的书法,“书圣”王羲之其书风潇洒,飘逸,秀美,历代以来受人景仰、遵从、追捧。书不入晋,固非上流;法不宗王,讵称逸品。最初学习行书,我是从巜兰亭序》入手的,就是冲着天下第一行书去的。“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这就是我学习书取古人法帖,不取今人的缘故。

第三位是米芾,米南宫书法誉为集古字能手,他学二王用功最勤,书艺炉火纯青,独步当时,二王流传的好多墨迹,多是米芾的摹本。米芾自谓刷字,行笔果断迅速,结字变化多端,章法浑然天成!学米芾,我专攻《蜀素帖》,其结构奇险率意,变优灵动;字形秀丽,风姿翩翩,随意布势,纵横挥洒,方圆兼备,刚柔相济;章法方面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错出现。是学习米芾行书的较好范本。

正因为米南宫的字如此瑰丽多姿,学习的难度自然不小,不下一番苦功夫,要有事倍功半的决心,把一家吃透,再学其他,这是学习书法的根本。

书法临帖是学习古人笔法,学习古人当时那种书写状态,并把这书写状态带到创作中去,立象已尽意,笔法,字法做到下笔必有由,不是凭空臆造;做到欹正相生,大小相映,收放有法,联断相间,粗细变化,枯润有度,既合规矩,又出新意,这就是食古而化,才有可能创作出较好的书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