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教你跟无知自信的人达成有效沟通


你还记得前几天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谣言么?

一只母猪得知了抗新冠肺炎的秘诀,不忍主人受苦,开口说了人话,告诉主人:在天亮前煮9个鸡蛋吃,可以防疫情。

「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教你跟无知自信的人达成有效沟通

你觉得没人会信么?但真的有人天没亮开始煮鸡蛋吃。

可能上面的谣言没有骗到你,但下面的呢?

「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教你跟无知自信的人达成有效沟通

在疫情显露、全民恐慌的时刻,微博网友魔女小希发微博称「在武汉,有3具尸体躺在地上,没人救病人」,但眼尖的网友却发现所谓的尸体正在输液,而随后共青团也发了辟谣的微博。

「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教你跟无知自信的人达成有效沟通

即便如此,也仍有人相信这是一场阴谋,坚信着自己的真相。

在网络上我们无法真切的接触到热点中的事情和人物,无法判断事实和真相还情有可原。

但生活中呢?

你有没有遇到过不愿意相信真相,怎么说都固执己见的人?


「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教你跟无知自信的人达成有效沟通


坚持着「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陈旧教育思想的父母,怎样跟他讲理都认为孩子是他的私有财产,

坚信着豆瓣鹅组编造的匪夷所思的娱乐圈隐秘的小女孩,怎样告诉她证据链条完全不合逻辑也认为看到的就是真相,

固守着「只有我最正确」的上司,再怎样摆道理讲事实也是要求你按着他的逻辑继续做下去。


「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教你跟无知自信的人达成有效沟通

很多无果的沟通都源于双方对事实的认知差异,许多无法调和的矛盾也只是对谈话起点的事实的发散。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判别何为事实,何为虚假,都能在对事实的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沟通,那很多争端和矛盾都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一、无知自信:人们会回避真相的原因


「这话我都说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明白?」昨天下楼跳绳看到一个妈妈对儿子这样说。

言语之间的怒气吓呆了3米外跳绳的一人和趴着晒太阳的一狗。

妈妈觉得: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明白,他肯定是不拿我说的话当回事。


但很多时候被问话的人是真的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你说的对,不明白事实怎么会这样?同样问话的人也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他就是不明白。


「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教你跟无知自信的人达成有效沟通


为什么呢?

为什么有时人们就是不明白,不明白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真相?

无知自信是原因之一。

达尔文曾说,

无知要比博学更容易产生自信。

马克吐温也说,不懂的事情,你自然会加倍小心;惹祸上身的多半是你自以为懂的事情。

确实如此。

翟天临如果知道知网对学生和学者意味着什么,也不会有底气问:「知网是什么」

穆雅澜但凡对诺贝尔奖有一丝的了解,也不会大言不惭地介绍:「这个产品得过诺贝尔化妆学奖」

「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教你跟无知自信的人达成有效沟通

正是无知,他们才会有自信说出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

达克效应能很好的解释无知却以为自己知之的行为。

达克效应指的是,那些在某些方面能力有所欠缺的人是认识不到自己能力的欠缺的。他们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欠缺,还认为自己十分有能力,并因此十分自信。


戴维·邓宁在一项基于人们自估情商与真实情商差距的研究中发现,那些认为实验不同于真实的生活、对研究结果异议最大的人恰好是研究显示情商最低的那群人,他们完全不认为自己情商低,也完全不愿意接受培训提高情商。

生活中遇到这样无知自信的领导和客户是十分可怕的,很可能会让你感到「沟通不了」,嫌他们烦,又不得不相处,简直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不得不和这样的人共事、相处,必须和他们达到有效沟通,怎么办呢?

二、不得不与之沟通怎么办?聚焦事实谈事实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谈话中避免情绪化的语言和下判断的倾向,不指责,不敌对,聚焦事实谈事实。

所有的谈话都离不开4种具体的内容:观察到的事实、对事实的解读、对解读的反应、期待的结果。而所有不欢而散的无效沟通都是忽视事实,重视解读、反应和期待的后果。

在说完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后,那个妈妈又踢了小男孩两脚,继续道「你是不是傻啊,你傻么?」,面对妈妈的指责,小男孩闷声不出气,不敢反驳、也没应和。

可以想见的是,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小男孩还是会不知道,而这个妈妈也依然会火冒三丈。


「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教你跟无知自信的人达成有效沟通

其实在旁边听了半天,我也没听到妈妈告诉孩子他错在哪里,只是在指责孩子傻和质问「为什么不改」间循环。

这就是典型的无效沟通。

交谈的目的是为了就事实达到一致的认知,但交谈的重点却放在了情绪发泄和期待的结果上。如果你需要的是对方了解并认同事实,为什么不能选择最简单的办法——在谈话中聚焦事实呢?

强调聚焦事实,不仅因为事实是目的和结果,更因为在交谈中注重解读、反应和结果会引起对方的敌对心理。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气死我了,你太让我失望了」你会怎么想?

面对这样的指责,第一反应大多是「我不是这样,你也没多好吧」,注意力马上就到了这些具体的指责上,而不会在意对方说的具体事情的对错了。

「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教你跟无知自信的人达成有效沟通


没人喜欢被指责,哪怕自己有些错误。既然你自己做不到在被指责和敌对的情况下好好沟通,也不该认为别人会在负面的指责下理性思考。

记住:如果无法熟练运用各种难度高的沟通技巧,至少你该学会聚焦事实谈事实,避免情绪化的解读和判断。


《用事实说话:透明化沟通的8项原则》【美】马克·墨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