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憤青”刺殺李鴻章,反幫中國一個大忙,中國少賠一億兩白銀


日本“憤青”刺殺李鴻章,反幫中國一個大忙,中國少賠一億兩白銀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兩個鄰國,自東漢時期,兩國就開始了交往。但在兩國1000多年的交往史上,甲午戰爭之前,中日兩國曾爆發過三次大規模的戰爭。

第一次是唐高宗時期白江口之戰,日本慘敗,開始向中國派遣唐使,全面學習中國的政治、經濟、技術和文化。

第二次是元朝忽必烈時期兩次遠征日本,均因遭遇颱風無功而返。

第三次是明朝萬曆年間,日本試圖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中國出兵援朝,大敗日本。

但進入近代以後,中國與日本均先後被西方列強用大炮打開了國門,兩國對待西方文明的態度截然相反。中國仍昏睡不起,而日本則全面擁抱西方。

1868年,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國力不斷增強,於是蓄謀入侵中國。1872年,日本試探性的入侵中國藩屬國琉球,清政府視而不見。1874年,日本攻打臺灣失利,在美英等國的“調停”下,清政府竟然向日本賠償白銀50萬兩。1879年,日本完全併吞琉球,設為沖繩縣,琉球向清政府求援,沒有得到任何反應,這不僅縱容了日本的侵略氣焰,也讓日本看清了清政府的虛弱本質。

日本“憤青”刺殺李鴻章,反幫中國一個大忙,中國少賠一億兩白銀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中日兩國同時出兵朝鮮,日本取得了在朝鮮的駐軍權。1884年,在日本操控下,朝鮮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未果,但日本取得了與中國在朝鮮共同行動的權利,這為10年後的甲午中日戰爭埋下伏筆。

與清政府的數次衝突,日本並沒有佔到多少便宜,但清政府的不斷退讓,反而激起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1887年,日本製定大陸政策,開始積極擴軍備戰,中日戰爭勢在必然,這將是雙方一次國運之爭的戰爭。

作為島國,日本非常重視海軍建設。自1890年起,日本把國家每年財政收入的60%用來發展海陸軍,明治天皇還每年從皇室經費中撥出三十萬日元,以及政府官員薪俸的十分之一用於購船造船。到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海軍擁有軍艦32艘、魚雷艇24艘,總排水量72000噸,超過北洋水師。

日本“憤青”刺殺李鴻章,反幫中國一個大忙,中國少賠一億兩白銀


而此時的清政府,自認為是亞洲第一軍事強國,在日本加緊擴軍備戰時,北洋海軍自1888年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隻,艦齡漸漸老化,與日本新添戰艦相比,火力、射速、航速全面落後。1891年以後,北洋水師甚至連槍炮彈藥都停止購買。

當日本舉國之力備戰時,清政府卻一片歌舞昇平,慈禧太后甚至把海軍軍費挪作修建頤和園。在這種情況下,北洋水師戰敗也是必然。

1894年8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但忙於慶祝自己60大壽的慈禧太后根本不打算與日本打此一仗。平壤戰役和黃海戰役相繼失敗後,恭親王奕訢請求英國、美國、俄國出面調停。但此時的英、美、俄三國各有各的打算,調停自然沒有任何結果。

當旅順失守,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後,慈禧太后驚慌失措,害怕日軍進犯京津,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與日本議和。1895年3月,慈禧太后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談判議和。


日本“憤青”刺殺李鴻章,反幫中國一個大忙,中國少賠一億兩白銀


談判開始時,由於日本在中國戰場的勝利,而日本又獲取清政府不惜一切代價乞和的情報,並估算出清政府賠償極限大概為3億兩白銀,於是日本在賠償金額上一直死咬3億兩不鬆口。要知道,當時日本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 3億兩白銀,相當於日本7年的財政收入,這讓日本上下一下子就能吃飽。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全體日本國民勒緊褲腰帶,購買軍艦,擴軍備戰,就是想與中國賭一賭國運。現在,日本賭贏了,成為中日戰爭的最大贏家,該是補償日本國民的時候,日本怎麼可能輕易鬆口。而且,日本與清政府打交道多年,也知清政府的最高統治者慈禧的脾性,這個女人把中國看作她的私產,只要不危及她的統治,她都毫不猶豫的答應。

作為清政府的全權代表,李鴻章自然是能夠爭取一點是一點。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是8000萬兩白銀,3億兩白銀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那是清政府3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自3月20日,中日雙方開始第一輪談判,直到3月24日,第三輪談判結束,中日雙方始終無法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

正當談判陷入僵局時,這時,發生了一次意外的刺殺事件,反而幫了中國一個大忙。

日本“憤青”刺殺李鴻章,反幫中國一個大忙,中國少賠一億兩白銀


第三次談判結束後,李鴻章在返回住地的途中,遭到暗殺,導致左臉受傷。而刺殺李鴻章的,是一位叫小山豐太郎的26歲的日本“憤青”。這位小山豐太郎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毒害,不僅是一位激進的好戰主義者,還是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成員,他刺殺李鴻章的目的就是阻止中日議和,以便戰爭繼續,趁機完全佔領中國。

李鴻章遇刺的消息傳出後,輿論一片譁然。日本政府也慌了神,伊藤博文更是大罵小山豐太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導致日本的謀劃落空。日本天皇為了消除輿論的負面影響,還親自派出使者慰問。“日皇遣使慰問謝罪”。

躲過一劫的李鴻章心中暗喜,他想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與同情,藉此拖延談判,促使西方列強出面干預。

而此時的日本卻急了,雖然在甲午戰爭大獲全勝,但日本國力基本消耗殆盡,已經無法支撐不下去,急需資金為國民經濟輸血。而且,一旦西方列強從中插一手,日本不得不分出去一部分利益,此時的日本可沒有與西方列強叫板的實力,所以,日本希望與中國儘快達成和議,以免夜長夢多。

日本“憤青”刺殺李鴻章,反幫中國一個大忙,中國少賠一億兩白銀


至於李鴻章會不會藉此返回中國,日本政府根本不擔心,因為中國的最高統治者是慈禧太后而不是李鴻章,她一心想求和,李鴻章想以退為進來拖延時間,根本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支持。果然,當伊藤博文把賠償金額降到2億兩白銀,並強硬表示這是日本政府的底限時,李鴻章雖然還想爭一爭,但遠在北京的慈禧太后卻等不及了,她電令李鴻章照此簽約。

實際上,正如日本人先前所推斷的那樣,清政府的賠償極限竟然與日本的推斷是如此的接近,這也可以看出日本對清政府瞭解之深。而對於李鴻章來說,少了1億兩白銀,將大大減輕中國的負擔,這也是李鴻章外交的一個巨大的勝利。

當然,這時的清政府如果借李鴻章遇刺大打外交牌,並向列強透露日本所要求的賠償金額時,一定會引起西方列強的干預。要知道,英國兩次鴉片戰爭,獲得的賠償金額連日本的零頭都不到,西方列強怎麼可能讓日本獲得這麼大的利益,從而與他們平起平坐。

其實,拖延下去只會對日本不利。日本雖然節節勝利,但由於跨海遠程作戰,補給十分不便,此時的清政府並沒有完全失去還手能力,綜合國力也大大強於日本,最先撐不住的是日本,這會迫使日本做出更大的讓步。

日本“憤青”刺殺李鴻章,反幫中國一個大忙,中國少賠一億兩白銀


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清政府並不在乎割地。自鴉片戰爭以來,清政府已經習慣割地賠款,就連清政府的龍興之地東北都割給沙俄100多萬平方公里,割給日本的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以及澎湖列島要比這小的多。當然,後來由於俄國和德國的干涉,日本不得不把遼東半島還給中國,但還是勒索了中國3000萬兩的贖遼銀。

近代中國是一段沉痛的歷史。本來,中國的國門比日本打開還要早10多年,早在1861年就喊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開展洋務運動,而日本直到1868年才開始明治維新,比中國晚了足足7年。結果,不到30年,日本就打敗了腐朽的大清帝國。

日本得到了中國的鉅額戰爭賠款,開始了工業和經濟的騰飛。戰爭賠款除繼續用於發展軍事和工業外,還把很大一部分錢用於日本的教育,為日本培養了大量的高技術人才,日本逐漸成為亞洲最強大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