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一體化平臺“防疫信息碼”打通碼“梗阻”

日前,在四川務工的貴州人楊萬釗手持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亮碼、掃碼、測溫,“一口氣”完成了入川防疫檢查,順利復工。無需申請多個健康碼,不用隔離14天,“健康碼跨省互認真是便捷”,楊萬釗不禁感嘆道。

楊萬釗順利返崗,得益於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近日升級推出的“防疫健康信息碼”,通過技術對接和數據共享,推動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的互通互認,“一碼通行”。

當前,國內疫情形勢積極向好、企業加快有序復工復產、人員出行需求旺盛。各地陸續推出地方版“健康碼”助力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已有20餘個省(區、市)推出地方版“健康碼”,對本地區人員防疫健康狀況進行分級分類管理,供社區、企業、交通卡口等疫情管控人員驗碼使用。

然而,由於各地“健康碼”規則不統一,往往都是各省“自成一體”,不能跨省市使用,無法做到“一碼行天下”。雖然已有不少省份互相建立了互認機制,但仍不能實現全國互通互認。

“每到一地都需重新填報信息、重新申請,既不利於人員跨省市流動,又阻礙了疫情防控和務工人員順利返崗復工難題的解決。”據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副主任趙啟斌介紹,為了解決不能互認的問題,四川省先後與10省市達成協議,相互認可對方出具的健康申報證明。但由於數據無法共享,“盟約”既無法實現全國所有省份互通互認,也無法對假冒的“健康碼”實現有效識別。

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提出要求,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不得再設置障礙,不對人員採取隔離措施。

據瞭解,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會同有關方面快速推動各省(區、市)全面建立了“健康碼”信息跨省互認機制,升級了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及時完成各省(區、市)“健康碼”技術對接和數據共享。各地可通過後端數據共享、全國一體化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和本地“健康碼”互認、直接使用全國一體化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等三種方式,實現跨地區互通互認功能及健康信息一站式查詢,支撐“一碼通行”實際應用。

以四川外出務工人員前往廣東省為例。廣東省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省外出務工人員首先在省內領取防疫健康證明,當地醫療審核機構將其防疫健康信息數據經四川省政務服務平臺同步推送到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廣東省“粵省事”平臺通過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共享四川省外出務工人員的健康信息,並集成到本地區的“粵康碼”中,通過本地“粵省事”平臺進行展示,即可實現對來自四川省外出務工人員防疫健康信息的核驗。

截至目前,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已推動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實現互通互認,不斷關聯本人已領取的各地健康防疫信息,可作為交通卡口、居住小區、工廠廠區以及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的通行憑證,推動實現全國範圍內的“一碼通行”。

據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介紹,升級後的全國一體化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還新增了6大“硬核”服務,包括個人健康風險綜合提示服務,近14天行程申報與查詢,入境確診、疑似患者同乘航班人員查詢,個人已領取各省“健康碼”查詢,到訪城市和健康打卡城市防疫風險等級查詢以及“我要糾錯”服務等,為用戶提供權威、全面的出行健康信息查詢和出行提示。

全國一體化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移動端App和小程序各端均已上線,支持各端互掃互認。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可申領個人“防疫健康信息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