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对后世哪些名人产生过影响?

邵康节的宝瓶子


说起《曾国藩家书》对后世的影响应该从几个层面上说:

1、影响最大的首先是他的几个弟弟和儿子及后人。曾国藩家书中,很多书信是写给九弟的,作为大哥的曾国藩,循循善诱,劝导九弟读书,修身,养性,使曾国荃由一个急功近利的武夫转变为湘军主要将领。长子曾纪泽清末著名外交家。次子曾纪鸿,清末著名数学家。

2、曾国藩的嫡传弟子李鸿章、薛福成、张裕钊、黎庶昌、吴汝纶等人皆一秉师承。几个弟子中除李鸿章从军、从政,学问成就不突出。其他几大弟子,在曾国藩的教导下,经过多年苦读,都成为了清末小有名气的学者。

梁启超评价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章太炎: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曾国藩的军事思想还影响了黄兴、蔡锷、张之洞、袁世凯等人。

3、毛泽东年轻时曾评价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①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②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曾国藩家书》对家族、后人、弟子均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我是喜欢读书的清音夜读,愿和朋友们相互交流学习、分享读书感悟,喜欢请关注点赞!


清音夜读


《曾国藩家书》,从古到今,试问有几个亲自经纶过天下大势的躬身入局之人,从纷扰重要的工作中耐下性子,认真详细地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呢?关于“曾国藩家书,对后世哪些名人产生过影响?”的问题,还需从源头讲起。

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整个中国近代史,可谓主要就是围绕湖南人在转的。我们可以先简单梳理一下湖南人对中国近代史走向的重要影响力,以此来展示“湖湘文化”之盛。然后再具体谈谈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及其代表作《曾国藩家书》对后世才俊的影响力。

1850年,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告老还乡。专门取道长沙,在湘江舟中夜会湘阴名士左宗棠。要知道,当时林则徐是封疆大吏,而左宗棠只是区区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举人。但是,当时林则徐就已经非常看好左宗棠了,并且称赞其为“不凡之才”。后来,就是左宗棠这么一个连进士都没考上、却胆敢以“今亮”自居的狂人,先后在戡定太平军、剿灭北方捻子、平定陕甘会乱、收复新疆伊犁等事情上,立下了卓著功勋,简直可谓是后世读书人的“偶像”。

再看看曾国藩,那更是了不起的人物了。或许可以用“偶像”来形容狂傲张扬的左宗棠,但如果用“偶像”来形容曾国藩,简直是对他的一种贬低。因为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可谓立下了不世之功,即使朝廷像当年对待平西王吴三桂那样,封曾国藩一个异性王爷都不为过。但是曾国藩谦逊持重,“凡事退三步”,主动裁撤了湘军,并且公开了自己考中进士后从道光30年进京供职翰林院到同治10年这三十年来的家书。这样,他如同三百多年前的王阳明一般,完全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生壮举,被很多后人尊称为“半圣人”。

毫不夸张地说,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晚晴最耀眼的两个读书人,受尽后世学子的仰望和尊崇。试问,当时有哪个读书人,不想如这两位时代翘楚一样,纵横四海,飞腾于宇宙之间,一展平生之志呢?此二人都是湖南人,因此以这两人为核心的“湖湘文化”,在晚清逐渐形成,并对民国,甚至对新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个人将后世受其影响的人们,划分为以下几代人:

第一代人:20世纪60后、70后,代表人物是孙中山、梁启超。像他们这代读书人,可谓是从小听着“四大中兴名臣”曾(曾国藩)、左(左宗棠)、李(李鸿章)、胡(胡林翼)的故事长大的。其中除了李鸿章是安徽人之外,其他三人都是湖南人。而且李鸿章虽然不是湖南人,其实也是依靠这帮湖南人混起来的,因为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爹是“同年”关系,所以曾国藩成了李鸿章的恩师和贵人。因此,像孙中山、梁启超这代人其实对于“曾左”这些伟人是很欣赏的。他们受湖湘文化的影响,也很热心于政治,后来这一代人为了民国初创立下了重要功劳。可以说,这一代人起到了清朝和民国的衔接过渡作用。

第二代人:20世纪80后,代表人物是毛公、蒋公。这个不用多说,稍微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位伟人对曾国藩多有评述,并且都读过《曾国藩家书》。可见曾国藩以及他所代表的湖湘文化,对这两人影响有多大。蒋公虽然是浙江人,但是他从王阳明到曾国藩读了个遍,并且还热心地安利下属和儿子去读,可以说蒋公绝对算是王阳明和曾国藩的小粉丝儿了。至于毛公,本身就是湖南人,在长沙读的大学,可谓天生受到湖湘文化的熏染,结果最后带些一大票儿湖南人,一起开创了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1950年到1949年,这整整一百年间,数风流英雄,还看湖湘!这一代人为了中国的崛起立下了重要功劳。可以说,这代人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第三代人:20世纪90后至今。随着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的自身话语权的提高和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曾国藩和他的家书,了解了《曾国藩家书》是何其了不起的一部著作。从古到今,试问有几个亲自经纶过天下大势的躬身入局之人,从纷扰重要的工作中耐下性子,认真详细地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呢?毫不夸张地说,唯有王阳明、曾国藩二人而已。后人能够有缘看到这些伟大人物当年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智慧,那真是赚到了!所以《曾国藩家书》越来越火,后来看的人越来越多,影响也随之越来越大。

总的来说,《曾国藩家书》影响深远,从晚晴、民国、新中国,一百多年来,受其影响、受益匪浅的读书人,不知凡几。如孙中山、梁启超、蒋公、毛公等人,哪个一流的伟人没有或多或少地看过曾国藩的书,受到过曾国藩的影响?至于其他受其影响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甚至是普通的知识分子,更是不可胜数矣!


董镜亮


好了。我喜欢直入正题,因为,如果细细展开,这,不异于浪费时间,而且,也等于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谋杀。首行,这个问题,提法有点不太精确。理论上而言,一封家书是不会影响人或事的。比如说你我所写的情书,给双亲大人所写之信件等,就翻不起浪花花,何哉?因为你不是名人,没有热度,去影响晚清的朝局。所以,这个问题,很有靠谱的说法是,曾国藩对后世的那些名人产生过影响?

现在,必须说正题了。曾国藩影响最深的,其实是他的老对手,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及其兄弟伙。因为,只有对手,才会真正的深入了解其思想与动机,才能达到知已知彼,百战不贻的效果。以另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与战争策略,当时,国民党之高层,是认真学会与领会了的,绝没有走形式与走过场。太平天国并不全都是老广土包子,真正懂曾者,当在其中也。

其二,懂曾者,其实是满清的上层与高官,包括慈禧之流。所谓的老曾家书,其实是给上层看的。潜台词很明确,老曾很听话,是大大的家奴与忠臣也。放心,放心,吾每三省吾身,过得很小心,明事,懂理,不会功高震主的。而身处高位者,并不脓包,位越高,越有玲珑心,你上思想汇报,我心知肚明。狠斗私字一念闪,功课做足帝好眠。

其三,懂曾者,当然是队友,毕竟,是一口锅里吃湘军这碗饭,给老曾打战争长工,老大的话,必须懂,否则,扣你的高梁酒,扣你的军需费。读老曾千遍不厌倦的,首推李鸿章,其次的左宗棠。李是老曾的弟子,左是老曾的血粉,有这两个超级大咖助推,老曾不火,才怪呢。湘军的确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代传奇,从民团起家,到支撑起整个满清,不可谓不是民营资本成功控盘的典范。而这控资的主力,正是老曾。晚满四大名臣,湘军就占了三个,的确很牛X。

最后,是老曾的后世影响。老曾是儒家中兴的领军性人物,是思想战线上的一面旗子,对于后世的影响力,特别是读书人,是空前的。毛与蒋,皆推老曾,是真心语。

老曾最后的结局,并不很嗨皮。原因,还是财富,太平天国的天大财富。佩不佩服,说穿了,在天大的利益面前,什么都很苍白,皆如说忠诚,信任等等。


穿越中的书生


我是金风,我来回答!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深远影响,而且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也对当时的晚清政坛注入了一股清流。

《曾国藩家书》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写给子孙的一句话,一封信,而是收录了他30多年的书信集共计1500多封,里边包含了与祖父,与父母,与兄弟,与妻女,教侄儿等7通大类,教导了一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事,交友识人,持家教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在为人处事方面,就提出了应该“掘诚”,“坚忍”。在持家教子方面,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而且在治军,战略战术方面也提出颇多观点,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家书里好多观点直到现在都还在流传,比如:1.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2.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4.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正因为曾国藩的为人处事,官场的洁身自律,也被后世政治人物推为楷模,读书人尊称典范,他的《曾国藩家书》也被后世好多人所推崇,据有人统计,自曾国藩后,他的子孙中,有成就的就达到240多位,毛主席说过,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兼传教之人,自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案头常备的两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曾国藩家书》。到现代,包括像任正非,柳传志等,当年也将《曾国藩家书》视为经商战略指导。不光影响了这些名人,而且还影响了我们老百姓生活教育的方方面面,也被有人称作是“千古家训之首”,所以曾国藩也被钱穆先生成为“算得上一个标准的教育家”!

我是金风,发文不易,随手点赞,如若喜欢,请关注!


金风C玉露一相逢


曾国藩家书,知道对谁有多少影响,我们真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名人看过曾国藩家书,但曾国藩思想影响到的名人,还是非常多的。

第一阵营,就是曾国藩的弟子。

包括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作战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第二阵营,是曾氏家族后代,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人士,比如曾宪植就比较更有名。

第三阵营,是民国的一些名人。比如袁世凯、蒋介石、梁启超、黄兴、陈独秀等。

第四阵营,是新中国的一些名人,其中就包括毛主席,评价很高。

第五阵营,就是当代的一些名人,特别在企业界,那些知名的企业家,可以拿曾国藩,作为儒商的标配。

曾国藩作为一位中才,通过二三十年的努力,终成顶才,确实值得我们努力学习。


咕咚学堂


曾国藩家书对后事许多名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这些争议人物都无不对曾国藩顶礼膜拜。

第二还有好多革命军像梁启超、黄兴、陈独秀也都对曾国藩倍加推崇,视为楷模。

第三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曾国藩家书评价也很高。

第四就连我们当代的首富马云也对曾国藩家书视为楷模。马云评价曾国藩“成大事者一定要做到曾国藩身上的这几句话!第一句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第二句说人之短乃是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是忌人之长。第三句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懒字致败。”

可见曾国藩家书对后世影响颇大,也说明了曾国藩家书确实是一部为人处世,治世持家的很好的学习模板。






小崔聊收藏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大概1500封,所涉及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细读此书,你会发现其中的经典语句简直是字字珠玑,受用一生。

而作者曾国藩,有多牛呢,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书法家、文学家和湘军的创立者。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晚清洋务运动发起人和践行者,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儒家里的两个半完人,两个指的是孔子、王阳明,半个指的是曾国藩。所以曾国藩可谓人生楷模,成功学典范。

所以他写的家书基本可以说是他从一个普通人到精英到领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的体悟和历练,都在家书中有所提现,可以说市面上的成功学有一半都是曾国藩的,或者跟他有关的,他做人实在是太厉害了。

曾国藩家书对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很大影响,蒋介石一辈子就喜欢曾国藩和王阳明,他对曾国藩家书爱不释手,可以说曾国藩家书是他的枕边书之一。而毛泽东也是非常推崇他这位湖南老乡的,他曾说过近代最佩服曾国藩,所以曾国藩的影响是很大的。


乌龟的国学馆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五、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六、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七、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八、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乌龙茶和多米


曾国藩的成就是靠血腥残汉人同胞几十万,讨好满清主子,保护大清黑暗落后统治中国延长几十年,对中国发展进程不利,在官场上投机取巧,想当年南宋末年文人文天祥,势死不投靠元朝蒙古人,是何等的气节,曾国藩和文天祥比,就是人渣,汉奸走狗,曾屠夫,这样的人竟然有人推崇,可见是也一类货色。


敢为人言


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通过读书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湖南湘乡人,晚清军政大臣,洋务运动的先驱者,湘军领袖,湘乡古文学派创始人,被誉为满清王朝"中兴第一名臣".他通过读书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一、自幼胸怀大志,饱览群书  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读书于个人而言是获取金钱地位、实现人生价值、享受荣华富贵的最佳甚至是唯一途径,于家庭而言可以显亲扬名、光宗耀祖。因此,各行各业的百姓人家,只要生活上稍能对付,都将子弟送至私塾,以期"十年寒窗、一举成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