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战乱年代,他以一己之力击退敌人精锐部队,成功守住城池。

小说:战乱年代,他以一己之力击退敌人精锐部队,成功守住城池。

京都城外,载着各种商品的马车几乎塞满了道路,城门处熙熙攘攘的人群进出如梭。

护城河旁,大大小小的精致小吃摊前,挤满了各地往来的客商,享受一顿美味之时,还不忘与旁边的陌生人交流着商机,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大京都。

城门前,两排士兵铠甲夺目,手持银枪列于路旁。

兰羽骑着黑色骏马,饶有兴致地走在队伍最前面,好奇地看着繁华的京都,犹如那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花了眼。

前方不远处停着一队人马,为首的将领头戴银盔,身披亮甲,胯下一匹棕色战马,昂首而立。此人正是九门提督,京都的保卫者——景盛。

景盛看到了赵弘烨的马车到后,下马迎接。

他来到马车前,摘下头盔,行礼作揖,“臣景盛见过殿下”。

“景将军快快请起。”

赵弘烨上下打量着这位威风凛凛的大昭良将,不禁露出敬佩之情。

景盛起身后,戴好战盔,说道:“臣将护送殿下前去皇宫。”

“那就有劳将军了。”

景盛上马后,身后的人马整齐地围在赵弘烨队伍的外围,进入了城内。

兰羽原本在最前面,此时他离前面带路的景盛最近。兰羽看了看景盛威严的铠甲,再看看自己一身破衣,顿时惭愧,不过内心安慰自己道:“人靠衣服马靠鞍,我要是穿他这身,肯定比他还威风。”

兰羽一时被京都的繁华,将士的威严迷住了,一时竟忘了自己来京都的目的。

约莫半小时后,兰羽才恍然大悟,他勒住马,等赵弘烨的马车靠近后,说道:“殿下,你是否知道京都的棠草厅?”

“棠草厅?”

赵弘烨摇了摇头,皱了皱眉,说道:“名字听着有些熟悉,但一时却记不起来。”

一旁的唐夏延说道:“棠草厅在京都西面的兴昌大街上,是那一片最大的药房,兰少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地方?”

“哦……我……我要去那里找个人。”

兰羽吞吞吐吐地说道,他记得当初聂大夫交代的话,不让告知第三人,所以没敢说送信一事。

这时,队伍停了下来,两个文官模样的人站到队伍前,对着景盛恭敬地行礼作揖,其中一人说道:“将军,我等奉丞相之命,特在此迎接给圣上送贺礼的昌南王世子高承进。”

大昭国的丞相叫高辅岳,昌南王的胞弟,高承进的叔叔。

景盛答道:“两位大人,我护送的是三殿下。”

另一人说道:“日前接到送报,世子半路与殿下正好同行。”

景盛向后面高声喊道:“高承进。”

景盛身为九门提督,直接负责京都的安全,极为重要。按礼来说,护送一个皇子,本不用亲自出面,但赵弘烨先前路上遇刺,惊动了皇帝,特下诏命返京沿途地区,护送赵弘烨,故景盛今日才亲自护送。

景盛直接听命于皇帝,自然是不把地方封王放在眼里,而且他也不敢与地方封王有任何来往,以免受到“结交外臣”的猜忌。

所以,景盛根本不把高承进这种世子放在眼里,才敢大街上直呼其名。

地方臣子到京都后,原本应该先去驿馆安顿,再去礼部报到。

高承进和赵弘烨、兰羽原本在一起,听到景盛大声喊他,又看了看适才那两人,显得有些惊愕。

高承进心中寻思:“过些时日便是皇上的万寿节,难道是来京的地方官员太多,礼制上有些改变?不让直接去驿馆吗?”

他想着,下马来到景盛旁边,恭恭敬敬地笑着说道:“景将军找我。”

高承进丝毫没有为景盛在大街上直呼其名感到不受尊敬,他明白这是在京都,朝人群中随便扔一砖头,估计就能砸到几个高官,况且他对景盛的威名早有耳闻。

十八年前,当今皇帝赵明轩刚刚登基,大昭国政不稳,各地相继揭竿起义。

如今的镇北王沐英,当时正在全力征剿北方反叛的狄族。当今的平西王齐雨信,在荡平东部的贼寇后,又挥师西进,在陇西草原上和西戎族的铁骑打得真是昏天暗地,双方尸横遍野,主力更是丧失殆尽。

高承进的父亲,昌南王高辅泰,在一开始不仅不出兵支持皇帝平叛,反而作壁上观,甚至暗自在南部关口部下重兵。

高辅泰得知齐雨信在西部陷于僵局之时,更是派部分精锐打着其他贼寇的旗号,渡江北上,以试探朝廷的虚实。

高家想趁机攻取京都,取而代之。

这部分精锐打着假旗号,刚渡过沅江,准备攻打江北重城——阳和城时,便遇到了当时刚二十二岁的景盛。

高家虽没有明确起兵,但他们的态度却让朝廷不得不提防。由于齐雨信率领主力征西,皇帝只能调给景盛少量兵马。

景家世代良将,景盛更是自幼在军中长大,他靠着这少量兵马,利用有利的地势和超高的战斗指挥水准,战场上更是身先士卒,竟以少胜多大胜高家的精锐。

高辅泰不甘心,又连着增派了两次精锐,皆是被景盛大败。

至此,南部的高家才打消了窃国的意念,全力支持皇帝平叛。南方历来富裕,在他们输送了大量军饷物资后,齐雨信与沐英最终战胜了狄族和西戎。

景盛原本不知道高承进也在这队伍中,那两人一说,自己便叫了一下,不曾想高承进真在。

景盛骑在马上,低头看了下高承进,说道:“这二位找你。”

高承进听那二人说明来意后,得知是他叔叔高辅岳想先让他去丞相府,便欣然答应。

高承进与赵弘烨拜别后,就与那二人先去了丞相府。

兰羽见高承进已离开,便对着赵弘烨说道:“殿下,要不就此别过,我得去棠草厅。”

赵弘烨急忙制止,说道:“兰兄,别急。棠草厅一直在那里,你几时去都可以。”

“殿下是有其他吩咐?”

赵弘烨笑了笑说道:“兰兄初到京都,人生地不熟,最好先找个休息之地,再去找人。你不是想去太学院吗?等一会儿快到之时,我准备暂把兰兄安顿在太学院,再回宫里。”

太学院是大昭的最高学府,四面八方的学子常年在这里求学,京都以外的学子便只能寄住在太学院。这些学子日常聚在一起,有读经史的会谈论治国之道,有习武的会进行切磋,好不热闹!

慢慢地这太学院竟成了京都的一个名胜之地。

赵弘烨心中是真诚地希望兰羽留下,将来做他的伴读,故想让兰羽先安顿下来。

兰羽觉得赵弘烨说得也有道理,如果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这京都这么大,自己能去哪儿等,便同意了赵弘烨的建议。

兰羽双手作揖,回道:“谢殿下。”

“兰兄客气,待我回宫后,定当奏请父皇,以嘉奖报答兰兄的救命之恩。”

说罢,一行人继续出发。不多时,便来到了太学院的正门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